摘要:新媒體技術的產生與運用對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使新媒體時代開展教育教學有了更好的方法。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因此高校教師要認識到新媒體技術手段對音樂教學的作用。文章從新媒體的優(yōu)勢入手,分析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音樂理論;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3-0-03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普及與運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新媒體應運而生,并被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的傳播方式隨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高校音樂理論教學對新時代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無味的,為了增添課堂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高校教師要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將新媒體與音樂教學理論有效融合,促使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有序開展。
1 新媒體的優(yōu)勢
1.1 傳播速度快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傳播速度快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人們常常通過報紙或者廣播了解各種各樣的信息。報紙的制作和廣播的傳遞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媒介隨時隨地了解各種各樣的信息內容,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媒介傳播方式,這增加了人們的選擇權。
1.2 傳播內容豐富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信息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信息沒有整合或者分類,在信息渠道不通的地區(qū),人們不能及時掌握有關信息。然而在新媒體時代,互聯(lián)網的普及使人們可以了解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內容,豐富的網絡信息為人們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內容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1.3 傳播更便捷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傳播更加便捷。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人們了解信息的渠道是單一的;而在新媒體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傳播速度也十分迅速,各種信息都能得到及時傳播。新聞信息內容可以通過直播的形式傳遞給人們,人們也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各種新聞,這對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4 互動性強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大眾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在新媒體時代,大眾可以參與信息的制作與傳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各媒體機構也能夠及時了解大眾的想法,進而及時調整,提大眾的參與性,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2 新媒體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影響
2.1 增強高校音樂教學的人文性
新媒體時代,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利用新媒體增強教學的人文性既是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走向。新媒體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了解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可作出有針對性的解答,這樣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運用新媒體手段也能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的興趣。理論性的東西對學生來說本來就是枯燥、難以理解的,新媒體可以把音樂理論知識生動細致化,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把教學做實做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1]。
2.2 增強高校音樂教學的實踐性
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以往的教學方式是單一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感到無味而不愿意學。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尤其對新時代的學生來說,當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一定滿足之后,對精神生活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走向,教師可以利用多樣化的新媒體技術把音樂理論知識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對學生來說,有趣的課堂更能夠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這樣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2]。
2.3 推動高校音樂教學優(yōu)化發(fā)展
新媒體技術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高校音樂理論教學中融入新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求與興趣,進而根據(jù)學生的興趣來調整教學方式或者教學步驟,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學辦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3]。對學生來說,音樂課程本來就是比較有趣的,教師要把真正的音樂知識融入新媒體中,調動學生的音樂情感,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音樂的特點,把音樂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是處于被動地位,而是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感受音樂課程的美好與樂趣[4]。
3 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
3.1 新媒體教學設施匱乏
信息化的普及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信息技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領域也不例外。然而有些高校由于缺乏資金,新媒體教學設施并不完善,這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對教師來說,如果不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這不利于提升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質量;想要真正將音樂知識傳遞給學生,單一的教學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多方面的教學手段才能夠更好地推動高校音樂理論教學的開展,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樂趣與熱情。
3.2 高校教師存在認識誤區(qū)
很多教師還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尤其是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師,對新媒體技術了解不夠充分,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不能將新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還有些教師對新媒體技術存在誤解,認為新媒體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供大家娛樂的工具,不能夠應用于學習當中,這就使得新媒體技術不能夠得到有效運用。對此,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觀念,充分學習與了解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把新媒體技術融入音樂課堂,使高校音樂教學手段豐富多樣化。
3.3 對音樂重視程度不足
我國一直實行應試教育,很多學校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認為學生主要學習的內容就是專業(yè)科目,包括具體的專業(yè)課、數(shù)學、語文、外語等等,而體育、美術、音樂等課程對學生來說作用不大,并不是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很多教師不重視音樂課程,所以教學過程中不認真,甚至音樂課程很容易被其他主要科目的教師占用,這會導致學生不能真正學習到音樂知識。此外,很多高校比較注重專業(yè)課的教學和考研的升學率,給教師施加的壓力比較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除了主要科目外,對陶冶情操的課程的學習都只是流于形式或者停留在表面,導致學生精神嚴重緊張,進而對其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對日后的學習與工作也有很大的影響。
3.4 新舊教學理論沖突
傳統(tǒng)音樂理論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存在與看法。當下的教學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教師采用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傳統(tǒng)音樂理論教學中,教師認為只要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就行,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也存在一些問題,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應用于實踐,所學的音樂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提升自身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失去了音樂教學的實質意義。當今時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多樣化的,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有所得,并能夠將知識真正應用于實踐當中,因此提升高校音樂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勢在必行。
4 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理論教學的有效策略
4.1 加大新媒體設備的投入力度
高校要認識到新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的重要性,應投入足夠的資金購買媒體設備。投入新媒體設備能夠促使教師改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到音樂課堂的樂趣,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5]。此外,高校教師也要熟練掌握新媒體設備,這樣才能利用新媒體設備的優(yōu)勢開展教學活動,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將音樂理論知識呈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對音樂理論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此同時,運用新媒體設備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新媒體技術,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使其不僅能學習到音樂理論知識,還能提升綜合能力,為日后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4.2 整合新媒體信息
新媒體時代,信息資源十分豐富,查詢信息與資料也十分方便。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整合信息內容,利用新媒體設備查詢更多的相關信息,了解學生的喜好,把學生喜愛的內容與音樂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通過新媒體手段傳遞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增添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學生也可以從多維度了解到更多有關音樂理論知識的信息內容,拓寬學生學習的內容,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效率[6]。此外,新媒體還具有一定的互動性,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的互動性特點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動權,真正融入課堂當中,給學生帶來更加深刻的感受,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音樂課堂的主動參與者。
4.3 提升對音樂的重視程度
當今時代,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還要求學生培養(yǎng)多方面的能力,將學習的知識要真正應用于生活實踐當中。音樂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鑒賞能力,掌握多樣化的知識,豐富自身的藝術內涵,感受到知識是多層次、豐富多彩的。因此,新媒體時代,高校必須重視音樂課程教學,提升音樂課程的占比,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在排課時給學生安排固定數(shù)量的課程,讓學生可以受到足夠的音樂教育。此外,高校也可以開展有關音樂的活動,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和學習音樂。高校還應設置相應的監(jiān)督體系,把音樂課程納入學生的學習考核中,這樣既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還能給高校教師施加一定的壓力,讓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認識到音樂教學同樣重要,進而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
4.4 提高高校音樂教師的媒介素養(yǎng)
高校音樂教師應該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對教學的重要性,掌握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方法,把新媒體技術融入高校音樂理論教學當中,將音樂知識與新媒體技術有效地融合到一起,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例如,在當前時代,有很多與音樂相關的節(jié)目,如《中國好聲音》《天籟之聲》《我想和你唱》等,這些音樂節(jié)目中的音樂都可以作為教師的教學案例,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從中學習與音樂有關的理論知識,將音樂理論知識付諸實踐,把知識以現(xiàn)實音樂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對學生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學生可以真實地感受到音樂符號表達的情感。此外,高校音樂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音樂要傳遞情感,才能夠激發(fā)聽者的共鳴。音樂理論教學也包括情感的傳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能真正地從中了解到有關知識和信息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發(fā)揮音樂教學的意義。
4.5 優(yōu)化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模式
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理論教學應該從多發(fā)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引導學生投入音樂學習,如利用情景教學法,組織學生排演音樂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授學生知識。同時,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也可以幫助其掌握更多的知識,因為不同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是不一樣的,而日常生活中,他們很少探討有關音樂的知識內容。在排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學生如果有問題可以及時作出解答。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配合,給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新媒體時代,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開展音樂教學,微課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而且互動性更強,學生的問題也能得到及時解答。
5 結語
新媒體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改變,教育教學理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對高校教師來說,要掌握新媒體技術手段,將音樂理論知識與新媒體技術結合,通過豐富多樣的手段把音樂理論知識展現(xiàn)出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遞音樂理論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騰鳳.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理論課程教育改革對策[J].大眾文藝,2021(12):192-193.
[2] 秦芳芳.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數(shù)據(jù),2021(12):171-172.
[3] 李倩.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藝術評鑒,2021(1):94-96.
[4] 阮中秋.基于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長江叢刊,2020(27):18,20.
[5] 張學蕾.新媒體視域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東西南北,2020(12):164-165.
[6] 胡永強.高校音樂理論課教學現(xiàn)狀及創(chuàng)新分析[J].戲劇之家,2021(1):102-103.
作者簡介:韓玫瑰(1981—),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族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