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霞
摘要:升入初中的學生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結構和思考方式,但教師對學生的育人教育不能有絲毫的停歇。教師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而且現(xiàn)在社會對學生的必然要求就是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所以初中教師更要加強對學生的育人教育。育人教育中存在很多的模塊,而自信教育又是眾多模塊中的重點部分,所以本文通過對自信教育的開展方法和活動進行簡單的論述,為教師們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初中教育;育人教育;自信教育;方法和活動
自信教育是育人教育的重中之重,自信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對未來抱有期望。當學生擁有強大的自信時,那么任何困難都不會打倒學生,而且自信也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的機會。因此,教師在初中教學中要在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讓他們做事情有底氣。
一、讓學生穿出‘自信’
校服早就出現(xiàn)在我國的教育中,在不同的時期學生們的著裝都是不同的,但每件衣服都順應著時代的發(fā)展,因此,校服的樣式對于學生也是一種激勵。如今的教育模式是讓學生不要過度重視自己的儀表,要把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但初中生的年級正值好年華,讓他們不重視儀表反倒是與傳統(tǒng)文化背道而馳,而且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削弱學生對美的追求。所以,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自己每天要穿的服裝滿意,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審美意識。
例如:現(xiàn)如今,大部分學校都是選用運動裝作為學校的校服,其實運動裝確實符合學生日?;顒拥男枰?,也有利于學生的身體發(fā)育,但運動裝校服丟失了學生對服裝“美感”及“質感”的感受,就會導致學生對學校定制的校服不愛穿,不滿意的現(xiàn)象,在學生穿著不喜歡的校服的時候,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性格的形成,逐漸變得自卑內向了。所以當學校要為學生制定校服的時候,學??梢蕴暨x一個合適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校服制定的商討,如果學校擔心學生選的校服過于花哨,那么學校可以在挑選幾種校服款式后,讓學生從中挑選一個他們喜歡的,最大程度的給學生選擇的權力。而且在校服碼數(shù)的選擇上,學校要做到讓學生穿的舒適。讓學生每天都能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上學,這無疑會增強學生的自信,讓他們喜歡校服,喜歡上學,熱愛學校,培養(yǎng)他們內外兼修,自信大方的品質。
二、怎樣樹立學生的自信
1、建立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業(yè)上所需要面臨的壓力很大,在學校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要多得多,所以學校的文化建設、規(guī)章制度以及校歌、校訓等等,都會悄無聲息的影響著學生。因此,學校要規(guī)范自己的管理,表現(xiàn)出自己的校園文化和精神面貌,讓學生意識到學校的文化自信,建立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例如:學校在為學生制定行為規(guī)范時,不僅要為學生普及學校文化,還要將學生的學業(yè)作為管理重點,減少對學生生活方面的干涉,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可學校,慶幸自己是這所學校的學生。此外,學校也要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讓學生在學校里也可以感受到自由,在行為和道德上對學生進行約束與規(guī)范,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2、通過情感的投入,喚起學生自信
初中生所面對的學習壓力很大,幾乎每月都有每學科的考試,學生不是在考試就是在考試的路上。而學生在考試這個測試上就會遇到種種挫折,部分學生會由于分數(shù)過低而傷心難過;有的學生分數(shù)不見得低,但是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就會感到強大的落差。即使學生考試過多次,教師可能都認為學生已經適應了考試過程與結果,但是敏感的學生始終都是敏感的,他們會因為考試的成績受挫,甚者會一蹶不振。所以教師要在學生受到挫折時,及時的對學生進行開導,喚醒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教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情緒低落,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時,就要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輔導,用真誠的情感來讓學生盡快走出困境。教師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就是為學生組織一次直面考試壓力與挫折的班會,讓學生有機會去發(fā)泄自己埋藏很深的情感,當學生受不了考試結果時,他們會急需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讓他們有地方發(fā)泄自己悲傷的情感,而教師組織的班會就是這樣的目的。當每個學生都對自己考試之后不滿意成績發(fā)表了看法與發(fā)泄了情緒,教師在班會的結尾就可以為學生進行考試的總結,讓學生對考試結果樹立正確的看待方式。為學生講述考試就只是讓他們在做題當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改正它。而且考試并不代表著一種評價的方式,學生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考試在學生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值一提。所以學生只需要做好當下,不讓自己后悔就可以了。教師在為班會結尾時,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真切的關愛,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是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生活與成長,這樣會極大程度的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教師應該怎么做來培養(yǎng)自信
在學校里面,教師就相當于學生的父母親,負責照顧學生的衣食住行和學習,父母又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時刻的影響著孩子。因此,在學校中教師就是學生所學習的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著學生,讓學生的想法與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所以教師更要以身作則,讓學生感受到擁有強大自信的氣場,并激發(fā)學生去效仿,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學生慢慢建立自信。
例如:教師在學校分發(fā)書本時,就可以派幾名自信心稍弱的學生去幫忙搬送,教師在學生幫忙之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與鼓勵,讓學生知道自己存在的重要性,發(fā)現(xiàn)成績并不是衡量自己的唯一標準,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逐漸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建立,并不是非得要學生有多大的作為。生活中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建立自信,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用一個平等的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學生鼓勵與認可,讓學生知道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通過小事情建立學生的自信。
結論
總而言之,教師要培養(yǎng)初中生建立強大的自信心,讓他們有能力去面對眼下的所有考試結果,讓他們養(yǎng)精蓄銳,建立強大的自信去面對未來道路上的種種挫折。人生路漫漫,一定不會一帆風順,所以讓學生建立強大的自信心,一定會對他們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黎耀妍.如何在初中育人教育中開展自信教育[J].中華少年,2020(03):178+181.
[2]邵德金,蔡濤.“立德樹人”學校教書育人之本——初中教育中“教書育人,立德先行”的思考[J].教育視界,2017(19):34-36.
[3]馬廷湖.育人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C]//.2021年科教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四期).[出版者不詳],2021:505-508.DOI:10.26914/c.cnkihy.2021.02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