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芳
摘要:在新課改政策和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落實的教育背景下,促使著當前各階段教育事業(yè)都進行了全方位的轉變和實質的變化,一改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模式,不斷的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視程度。作為必要課程組成,初中語文是一項實用性極強的學科,而現(xiàn)階段怎樣通過實際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是目前初中語文老師所面臨的關鍵任務,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對此,本文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教學措施
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目前大部分學校教學時所忽略的重點,同時也是當前各階段學生所欠缺的必要能力。作為一項基礎生活所必須的語言能力,隨著社會發(fā)展,目前各行業(yè)領域更加重視人才社交和語言思維能力,這也促使著初中語文教學要加強此領域教學力度,以培養(yǎng)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基礎來展開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構建一套完善的語文知識體系,通過知識問題的方式來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落實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必要性
語言是搭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也是融入社會體系的有力途徑。只有保障自身語言能力優(yōu)異,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才能確保自我表達能力的綜合提升,以此來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高效溝通。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溝通逐漸依賴于各種社交軟件,并在潛移默化下弱化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再加上教學理念的誤區(qū),導致大部分的家長和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學生基礎技能的培養(yǎng)[1]。這就造成了雖然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也具備優(yōu)異的文憑證書,但是卻無法充分融入到社會實際當中,嚴重降低了自我能力的展現(xiàn)。因此,隨著全新教育政策的落實,明確指出老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充分順應社會發(fā)展和教學改革趨勢,以此來保障學生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和語文素養(yǎng)的良好養(yǎng)成。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多開展實踐表達訓練
表達能力的提升途徑和方式有很多,老師要盡可能的避免教學方式被局限在某一空間當中,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降低有限時間對教學效果的干擾,通過教材知識將教學范圍延伸到課下,以此來落實實踐教學,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避免學生不會高效運用理論知識的弊端。而實踐活動的長期開展會在學生內心形成一種定性思維,讓其不再恐懼口語表達,從而勇敢的展現(xiàn)自己內心想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敢說,促使表達能力的良好提升[2]。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回憶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時,學生在經(jīng)過深入學習和老師引導以后,會充分掌握與理解作者描寫母親的方式,并通過閱讀文章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激之情,以及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疼愛。在學習完這篇文章以后,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演講,通過特定時間準備,讓學生用三分鐘時間來講述自己所感受到的父愛或者是母愛是怎樣的,他們給你的成長都帶來了什么。利用這種演講的方式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再加上面對全班同學進行演講可以很好的鍛煉他們的自信,從而保障自身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要想全面提高學生表達能力,首先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才能更好的組織想要表達的語言,以此來不斷提高自身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很好的保障所表達出的內容邏輯清晰、順理成章,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的方式來有針對性的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問題引導將其帶入到教學情境當中,這種有意識的引導教學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潛力,讓其在老師的正確引導教學下不斷的提高自身邏輯能力[3]。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三峽》這篇文章時,老師要帶領學生通讀一篇文章,掌握其中的重點知識以此來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這樣可以為后期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奠定良好基礎。然后老師就可以結合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來設置教學問題:“通過閱讀文章,作者是怎樣描述三峽的?”,“你們知道三峽對于我國的重要意義嗎?”,“全文四段分別描寫了什么?”。通過以上問題介入,就能再次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當中,并且時刻思考以上問題,仔細尋找問題的突破點,在其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下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并根據(jù)自己找到的答案來組織解答語言,從而完整的將其表述出來,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文章理解程度。
(三)情境演繹,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除了語言方面的表達能力,肢體動作的結合演繹也是表達能力的基礎,學生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和指定培養(yǎng)之后,才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表達基礎,然后在此基礎上穩(wěn)步提升。所以老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帶領學生進行情景演繹,通過深入課文角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表達能力,也能很好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4]。
例如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安塞腰鼓》這篇文章,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作者利用排比的修辭方式來展現(xiàn)出安塞腰鼓的氣勢與激情,并根據(jù)安塞腰鼓展現(xiàn)出的雄渾氣勢讓讀者領略到其中所宣泄出的生命力量。從而把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刻畫的淋漓盡致。對此老師就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觀看安塞腰鼓真實表演過程,強化學生感官體驗,加強視覺沖擊,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表演,讓學生感受到安塞腰鼓所蘊含的磅礴力量,學生也會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表達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正確的引導和鍛煉,所以老師要科學引導,合理教學,優(yōu)化教學方案,通過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式來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教學氛圍的維持,讓學生能更好的發(fā)散自身思維,并逐漸在老師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下推動自我能力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艷.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4):191-192.
[2]劉長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2021(33):193-193.
[3]胡宏.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措施[J].課外語文,2021(22):84-85.
[4]陶耀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策略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7):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