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紅英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色彩感知,可以促進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在平時的課堂、生活等方面應重視對學生的教育,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讓同學們主動參與的放松的學習環(huán)境,自覺地提升自己的色彩感知,豐富審美經(jīng)驗,從而使學生對色彩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持久的興趣,獲得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關鍵詞:小學生;美術;色彩感知;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審美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小學階段,美術教學是很重要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術教育受到了父母、老師的關注。在美術教育中,顏色是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素。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和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確保他們的色彩感知,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的藝術學習和享受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色彩感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感官能力
色彩可以激發(fā)人們的感覺。色彩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他們的感知力,并通過創(chuàng)造顏色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對學生進行色彩感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顏色的認識,從而促進審美的形成。
(二)增強顏色敏感度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敏感度的高低是衡量美術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顏色的認識,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還可以加深對繪畫的藝術認識,從而更容易地運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達到視覺上的效果。對學生進行顏色意識的培養(yǎng),它可以促進學生對顏色的興趣,從而改善其教學效果。
二、培養(yǎng)色彩感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顏色觀察能力不足
因為受空間的制約,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形式,使得學生的觀察力和色彩意識都很難得到提升。由于學生只能通過課本、多媒體、教具來觀看色彩,因此,在教學中容易產(chǎn)生思維上的限制。教材中的色彩與自然色彩存在很大差異,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對色彩的正確理解。而且,如果把顏色理論組織得太久,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興趣。美術教學強調(diào)了對顏色的真實觀察,僅靠課堂教學是很困難的,所以老師要通過變換方位來突破有關方面的局限,并組織同學們利用課后的草圖等進行直觀地觀察。
(二)缺乏指導
有些美術老師對美術課的重視不夠,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充分利用好課后的課余時間。由于缺少教師的引導,學生常常會產(chǎn)生較大的學習問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xù)下去,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疏于關注,從而減少對美術的興趣。所以,學生很難主動地參加到美術的學習中來。在沒有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顏色認知上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既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又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三、色彩感知的培養(yǎng)策略
(一)進行自然寫生的教學實踐
學習標準對美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去感受,還要通過不斷地積累知識,不斷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藝術作品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從設計教學活動開始,組織學生對自然環(huán)境進行觀察,使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和行為習慣,促進對學生環(huán)境的、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美術教育離不開大自然,自然的色彩也是極為豐富的。所以,組織學生進行寫生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色彩感的認知。通過與自然的接觸,讓同學們體會到自然色彩的變化,以及用自己的眼睛去體會色彩的變化,進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欲望,抒發(fā)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在對學生進行色彩感知培養(yǎng)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抽取自然教學資源,解放學生的課堂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搜集各種不同的美術素材,促進學生對色彩的全面認識。
(二)進行色彩培訓活動
小學生正值生長發(fā)育的時期,思想也在逐步形成。在此階段,色彩感的培養(yǎng)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知,并形成良好的個性,加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學生繪制不同風格的景物,并用不同的色彩來加強作品的美感。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色彩的訓練,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遵從性,以確保教學質(zhì)量。進行觀察訓練,不但要觀察物體的色彩、形態(tài),還要利用觸、嗅等感官,利用感官系統(tǒng)的功能,在不斷地加深對事物的了解,逐漸提高情感。例如,在組織學生觀看大樹的時候,學生可以從訓練中觀察大樹多變的顏色。在指導時,不但要注意樹的外形,而且要認識各種樹木的特征,還要能感覺到樹身的粗糙程度。適當?shù)剡M行觀察和訓練,既能充分利用各種感覺的相互配合,又能加深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從而提高色彩的訓練效果。
(三)游戲促學
天生愛玩是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把游戲和教學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通過游戲來學習,感受到色彩的多變。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教育更好地發(fā)展。例如,在認識三原色、三間色、色彩的明度、純度等知識可以設計一些調(diào)色游戲,讓學生在體驗、觀察、對比中激發(fā)探索的興趣。這樣不僅能教會學生們色彩的知識,而且能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在小組活動中,同學們可以通過與同伴的溝通和學習,來加深對色彩的認識。隨著教學與溝通的不斷加深,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也會越來越多。促進游戲教學,讓同學們在玩耍中獲得知識,既能使學生主動地吸收顏色知識,真正理解與建構色彩知識,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色彩感是影響學生美術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小學美術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學生在形成色彩感的過程中,會慢慢地體會到各種事物的美麗,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來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美。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熱愛,在小學藝術教育中要采取各種新奇而高效的教學手段、理解、學習、主動地認識和感知顏色。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廣軍.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六)[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chuàng)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2:516-520.
[2]褚娜.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漫畫月刊,2021,(11):31-32.
[3]胡成丹.小學美術教學對學生色彩感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1,(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