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君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手術中的護理效果和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方法:擇取120例白內障手術患者隨機分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護理,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結果:比較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更低,術后1周眼壓更低且視力水平更高,同時患者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可改善白內障手術患者的心理情緒,提高術后眼部恢復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白內障手術;護理效果;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7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4--01
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最好方式,但該術后較為精細、復雜,患者圍術期身心狀態(tài)差,手術風險高,故應采用科學的護理模式[1]。在此背景之下,臨床護理路徑的研究日益深入,該護理模式擴大了護理時間和范圍,優(yōu)化了護理流程,從而構建更加全面、細致、系統(tǒng)的護理服務體系,效果十分理想。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擇取120例白內障手術患者,隨機分組各60例,觀察組男性、女性分別為32例、28例,年齡在64~72(68.63±3.33)歲;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為33例、27例,年齡在62~73(68.25±3.42)歲。
納入標準:①符合白內障手術指征;②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癥;②病歷資料缺失。
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手術護理。觀察組行臨床護理路徑:(1)入院后主動接待患者,由于患者視物不清,故護理人員需全程攙扶并做好指引工作;(2)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耐心開導患者,介紹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療信心;(3)術中協助患者調整好體位,可按患者要求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濕度,手術開始后及時響應醫(yī)生要求,縮短手術時間,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征;(4)術后及時查房,詢問患者感受,針對可能出現的眼球腫脹、干眼癥等情況行預防指導,叮囑患者保護眼部,指導患者用眼藥水滴注,行必要的疼痛護理,同時指導患者正確用眼,合理飲食;(5)出院前叮囑患者按時用藥并復查,叮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護理工作,時常關注眼部情況,預留電話或微信,若有問題及時復診。
1.3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2],各項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②術后眼壓和視力水平:眼壓越低且視力越高表示患者術后眼部恢復效果越好;③患者滿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計算排除不滿意度患者,比值越高越理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5.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數(χ2)和計量(t)資料,差異顯著則P<0.05。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心理情緒評分比較
結果如下所述:
觀察組:護理前SAS和SDS評分分別為(62.02±2.94)分和(61.94±2.37)分,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分別為(47.47±3.33)分和(51.87±2.41)分。
對照組:護理前SAS和SDS評分分別為(62.00±2.94)分和(61.73±2.61)分,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分別為(51.16±3.19)分和(54.85±2.61)分。
計算得護理前t=0.0373、0.4614,P>0.05,護理后t=6.1983、6.4977,P<0.05,可得結論:護理前組間數據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術后眼壓和視力水平比較
結果如下所述:
觀察組:術后1周眼壓為(14.82±1.70)mmHg,術后1周視力水平為(0.78±0.19)mmHg。
對照組:術后1周眼壓為(23.76±2.15)mmHg,術后1周視力水平為(0.51±0.13)mmHg。
計算得t=25.2651、9.0845,P<0.05,可得結論:觀察組術后1周眼壓低于對照組,術后1周視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
2.3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結果如下所述:
觀察組:33例非常滿意患者,24例一般滿意患者,3例不滿意患者,總滿意度為95.00%。
對照組:24例非常滿意患者,24例一般滿意患者,12例不滿意患者,總滿意度為80.00%。
計算得t=6.1714,P<0.05,可得結論: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白內障作為臨床難治性疾病之一,需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并且手術過程較為精細、復雜,增加了護理難度,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方式只能對患者起到治療指導的作用,并沒有在根本上消除影響患者身心狀態(tài)以及術后恢復的不良因素,故實際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3]。
臨床護理路徑以時間為橫軸,將護理階段分為入院后、術前、術中和術后和出院前五個階段,各個階段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有序,有著不同的護理服務目標和標準,循序漸進改善患者的治療狀態(tài),并改善手術結局。具體來說:入院和術前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信心的同時也提高其手術依從性,術中護理的核心是提高患者手術舒適度和安全性,推動手術順利完成,術后護理可保障患者術后恢復質量,配合出院前護理可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4-5]。
本研究結果中,比較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更低,術后1周眼壓更低且視力水平更高,同時患者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緒,促進其術后眼部恢復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王淑麗. 白內障的臨床路徑護理對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 科學養(yǎng)生,2021,24(2):106.
[2]張立群.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手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21,53(9):1141-1142.
[3]黃靜.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6):141,143.
[4] 魏東方,劉曉鈺,倪文靜,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21,39(10):48-50.
[5] 蔡海娟. 臨床護理路徑在眼科白內障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外醫(yī)療,2021,40(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