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再加上“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不但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要保證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這就導致小學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成為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遵循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有效性
作者簡介:黃小潔(1979.05-),女,福建龍巖人,龍巖市小洋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小學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雖相互獨立但又彼此緊密聯(lián)系,在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再加上“雙減”政策的實施,教師不但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要保證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養(yǎng),這就導致小學英語教學和初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成為當前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充分重視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積極推動教與學的協(xié)調發(fā)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一、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教材方面
現(xiàn)行中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聯(lián)系不大,這主要是由于英語教材版本不同,如蘇教版、人教版、閩教版、北師大版等。另外,家長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為學生購買了大量的英語學習資料,這些資料的質量參差不齊,準確性得不到保障,這就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誤解,影響其后續(xù)的英語學習。
(二)學生要求方面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夠進行自我表達、掌握基本單詞和簡單的問候語即可。而初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學生的學習內容逐漸增多。在初中階段,如果仍使用小學英語教學方法,就會導致學生逐漸失去英語學習熱情,無法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體系方面
當前,小學和初中的教學體系彼此獨立,二者的管理體制和教學模式各不相同,彼此間的交流、溝通較少,初中階段甚至在重復學習小學英語知識,這就導致中小學英語教學出現(xiàn)脫節(jié)問題,銜接效果不佳。除了小學和初中的英語教材版本存在一定差異,學生的英語學習存在一定斷層,缺少進階性的學習過程之外,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意識也不盡相同,升入初中之后,學生經常出現(xiàn)缺失英語學習興趣等問題,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帶來一定影響。
(四)教學方式層面
小學英語教師和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盡相同,存在較大差異。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而言,不但自身適應新生活,存在一定困難,而且初中英語教師不會經常開展小學階段的游戲、唱歌、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英語知識的講授,教學內容由聽、說向更深層次的讀、寫轉變。除此之外,在中考壓力下,教師更加注重英語課堂知識的高效學習,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部分學生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和節(jié)奏,學習壓力逐漸增大,最終失去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教學內容方面
小學英語教學相較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更多的是機械性的知識模仿,在學習中,學生更多的是通過教師的知識傳授及自身的直觀感受來獲取知識,大多數學生是基于自身的英語學習興趣來開展學習。同時,教師的知識傳授內容也側重入門、淺顯的內容,對于學生的要求不高。而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的講課速度逐漸加快,知識容量逐漸增大,這就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最大限度地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初中英語學習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不但要做好課前預習,還要在課后進行復習總結,這就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自覺性。
二、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應遵循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活動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究,設計符合當前學生個人成長和發(fā)展需求的英語教學方案,同時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面對難度逐漸增大的英語知識,往往會產生畏難和焦慮情緒,特別是對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往往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來調整自己。因此,英語教師在這一階段就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和水平,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提高教學難度,并在教學中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tài),結合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和完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從而順利完成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
(二)連貫性原則
對于英語教師而言,只有深入了解并全面分析英語教材才能夠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而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因此,要想進一步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在英語教學中深入分析英語教材內容,積極研究各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各單元的知識進行串聯(lián),嚴格遵循連貫性原則。在教學活動之外,做好英語知識的融合和拓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預習和復習習慣,從而不斷拓寬學生的英語知識面,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英語教材的銜接
中小學英語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找出中小學英語教材的不同之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調整,減少由于教材差異而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問題的出現(xiàn)。同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放慢教學進度,先對中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后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教學。例如,針對“ Can you (? ) it in English?”,受小學英語教學內容及思維定勢的影響,即在 speak后面跟語言,大多數學生都會在括號處填上speak,組合成“speak English ”,但是讓學生仔細看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括號后面還有個 it,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就會想到另一個含義為講、說的單詞say,而在小學英語教材中say 后接內容。從這個句子就可以看出語法在中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不同之處,與該句式類似的還有 if 句式等。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認真研讀中小學英語教材,找出其中的差異,從而對癥下藥,在確保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做好教學方式的銜接
1.銜接教學目標,提升教學質量。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在于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其簡單的聽說讀寫等語言運用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往往會借助卡片、游戲或信息技術等把單詞、短語和句型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教師在教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這一句型時,教師指著多媒體課件中的香蕉說“It's a banana.”,之后展示下一張圖片進行提問“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看著圖片中的物品回答“It's a soda.”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內容較為簡單,學生能夠把實物或圖片用英語表達出來即可。而初中英語教學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通過學習這個句型,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表達能力之外,還要能夠在沒有圖片提示的情況下準確說出句子內容,同時能夠結合相關信息進行情景對話等。因此,教師要在研究新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基礎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快速融入新環(huán)境,從而保障教學質量,達到新課標要求。
2.規(guī)范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在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銜接方面,教師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發(fā)音教學。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了26個字母的發(fā)音和書寫,但是要求并不十分嚴格。在初中學習階段,教師就可以在全面了解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對其字母錯誤發(fā)音進行糾正和優(yōu)化,同時對學生的字母書寫加以強調,使其能夠正確掌握拼讀等英語學習方法。二是詞匯教學。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主要借助圖片、實物、信息技術等方式呈現(xiàn)相應詞匯,較為直觀、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深化其理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標讀音、前后綴等方式,幫助學生在正確讀出單詞的同時不斷記憶和積累單詞,如常見的否定前綴 un- / dis,名詞、形容詞后綴ness和ful等。三是語法教學。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在于學生能夠在相關情景中正確運用所學語法和句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練習基本句型時,教師要注意由簡到難,在確保學生掌握基礎句型后再講授句型轉換的教學內容。
3.豐富教學形式,注重教法過渡。在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要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使用,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從而幫助學生快速融入新環(huán)境,積極投入英語學習中。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借助趣味游戲、角色扮演、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輔助教學活動,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閩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Easter Eggs”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復活節(jié)彩蛋圖片、視頻等相關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chuàng)設活躍的教學氛圍,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然后展開具體教學。在課尾教師還可以通過課件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所學進行小組合作對話,用英語表達復活節(jié)彩蛋的制作方法,學會正確運用“ I'm going to...”來表達自己的計劃或打算。通過把傳統(tǒng)課本教學轉換成多媒體教學,用感官刺激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其保持英語學習熱情,更好地融入初中英語學習中。
(三)幫助學生做好學習方式的銜接
1.課堂筆記的合理使用。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內容較少,再加上學生的語言技能較為缺乏,教師很少會教授并要求學生做課堂筆記。而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習內容逐漸增多,英語學習難度逐漸增大,學生的壓力與日俱增。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積極引導學生學做課堂筆記并正確運用課堂筆記進行復習。
2.正確預習和有效復習。在預習英語單詞時,學生要通過錄音和查找等方式正確掌握單詞的發(fā)音和含義,并熟悉單詞拼寫;在預習課文內容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仔細聽課文邊錄音,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重難點知識的標記,并及時解答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學結束后,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以此提高學生復習的有效性,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做好中小學英語學習銜接打下扎實基礎。
3.養(yǎng)成閱讀和寫作習慣。對于小學生而言,詞匯量較為欠缺,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要求不高,閱讀內容局限在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和飲食習慣等方面。而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在初中畢業(yè)時,不但要掌握教材基本內容,還要閱讀大量課外書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不斷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推斷和理解單詞的含義,并將所學運用到寫作之中。
總之,在新課標背景下,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存在的一些難題。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要想不斷提高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有效性,就要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了解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有的放矢,通過開展?jié)M足不同層次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不斷強化學生的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幫助學生逐漸減輕學習壓力,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蘭香.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困難與對策探討[J].中學生英語,2021(18):25.
[2]高云霞,方建華.新課標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1(9):94-95.
[3]張春燕.小初英語教學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2020(4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