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德紅 劉娜娜
摘? 要:本文以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課程《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及教學應用,從學情分析、資源建設、課程平臺建設、教學實施建議作了介紹,重點闡述了混合式教學資源的建設及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檢驗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課程資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課程建設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課程質量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在信息化爆發(fā)式發(fā)展的趨勢下,在線教育越來越凸顯出優(yōu)勢,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條件的限制,知識獲取渠道靈活多樣,促成了現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發(fā)展,尤其疫情發(fā)生以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加廣泛,建設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課程教學資源,充分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和教學資源優(yōu)勢,培養(yǎng)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本文就《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服務學生主體地位的混合式教學應用,探討建設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課程優(yōu)質資源建設與應用。
一、面向開設專業(yè),學情分析找共性和差異
《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環(huán)境工程技術、藥品生物技術等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開設在一年級下學期,前行課程有《無機化學及實驗技術》《有機化學及實驗技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學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學生活潑好動,對枯燥乏味的化學原理知識學習興趣低,更愿意利用動畫、仿真、游戲等方式來學習新知識,喜歡動手參與有挑戰(zhàn)性的實驗教學活動,個別同學需要引導著學習或者做事。
二、重構課程教學內容,圍繞學生主體建設課程資源
《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該課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質檢員、化驗員的必修課,本課程主要是將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課程重構后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重新整合,以完成實驗項目引領知識內容的學習,目的在于教會學生質量控制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化學分析檢驗基本技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互聯網進入每一個家庭,各類教學如春筍般的生長,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線上學習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因此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兼顧學生共性與個性差異,改革本課程教學內容,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項到整體的實驗項目操作規(guī)律序化,形成三個教學模塊,分別是化學分析檢驗基礎理論、化學分析檢驗常用儀器、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把各模塊的理論劃分成知識點,顆?;兂晌淖?、圖片、短視頻、PPT、動畫、習題、自測、試題庫、試卷庫、仿真等資源形式,按照國家資源庫資源建設標準規(guī)劃建設,便于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分散學習。
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充分調研企業(yè)分析檢驗工作崗位標準、工作內容和要求,結合實驗項目的最新國家標準,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建設邏輯緊密、體系完整的結構化課程,把冗長的理論內容劃分成短小精悍的多個知識點,把枯燥的理論變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視頻和動畫,增加操作視頻和彩色圖片,視頻中間加入測試題,完成測試題才能繼續(xù)觀看視頻,堅持以學生為本,融入和諧的團隊精神,敬業(yè)、誠信的道德準則,通過學生獨立完成一個整體的實驗項目,從儀器選擇、洗滌、準備實驗,完成實驗、數據分析到文明結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綠色環(huán)保及實驗室的勞動精神,通過小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個體之間交流、溝通、互幫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建設課程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服務專業(yè)師生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將課程學習內容化整體為顆粒,系統而不凌亂的設計超星學習通《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課程平臺網站,設計教學模塊-教學單元-學習任務-知識點4個層次的課程框架,每個層次建設相關學習內容,融入課程思政,突出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課前案例導學,課中理論和實踐任務達標,課后討論、作業(yè)、在線測試、知識拓展等閉環(huán)設計,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建立在線討論,引導學生在交流和碰撞中產生新的想法。教師可以在線或者線下組織教學,建立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行為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檢驗學習效果。
《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課程平臺上傳課程教學基本資源600多條,其中自學指導文本71個,教學課件70個、教學短視頻(理論講解和實操兩種)80個、教學動畫56個、實訓指導書1冊、圖片120個、趣味文獻庫文本54個、技能鑒定試題28個;拓展資源70個,含應用案例13個、技能大賽資料4個、相關國家標準52個、試題庫632個題。
四、優(yōu)化教學實施,探索混合式教學應用
本課程的教學采取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課前通過平臺發(fā)布任務自學,課中在教室或者實驗室完成學習任務,課后通過平臺完成在線測試、作業(yè)等,鞏固所學知識。教學中,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系列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整堂課的開展,設置有層次和梯度接近學生生活或認知的化學問題、時代熱點的企業(yè)案例,引導學生到達一定的思維高度。另外,探究式分析企業(yè)真實產品作為工作任務,如純堿總堿度測定,角色扮演企業(yè)質檢部工作人員完成質量指標分析任務,提升課堂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
線上教學,可以利用超星學習通同步課堂,組織學生在線上課,教師通過通軟件播放講解PPT課件,同步語音授課,開展課中互動(簽到、投票、選人、搶答、主題討論等),課后進行作業(yè)布置、在線考試等。學生通過電腦或手機學習通APP進入同步課堂,在線觀看老師的PPT講解,收聽老師的授課語音,參與課中互動。同時,教學督導人員可以進入同步課堂檢查上課情況;超星泛雅平臺負責統計課程互動、課后作業(yè)、課后答疑輔導的數據。
課程資源建設不僅要考慮教學效果的達成,更要考慮通過網絡進行全方位的交流,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數據統計分析,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難點和主要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陳海春,王宏.大學教育.2018(04)
作者簡介 韓德紅,女,教授,山東科技職業(yè)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教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和化學化工專業(yè)教學。
劉娜娜,女,碩士,山東科技職業(yè)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教師,研究方向:分析化學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是2021年度全國輕工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立項課題——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輕化類專業(yè)課程《分析化學及實驗技術》混合式教學線上資源建設研究、QGHZW20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