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娟
摘要:留守兒童作為農村小學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不只關系著自身的未來,也關系著國家與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和諧與穩(wěn)定。本文深入分析小學班主任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策略,期望能夠在不斷關愛留守兒童、強化教育引導的過程中,營造良好學校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學習與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農村留守兒童;關愛策略
“留守兒童”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由于家庭與社會等因素,這些孩子往往會在情感上缺少關愛,思想上缺乏引導,行為上缺少管教,作為小學班主任,做好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照與教育指導工作,不只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與目標,也是作為班主任與人民教師的首要責任與義務。
一、班主任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意義
兒童是國家與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和根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引導,是當前義務教育和社會發(fā)展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作為小學班主任教師,不斷總結現(xiàn)有工作計劃,分析現(xiàn)有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班級管理、思想教育與心理引導等方面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能夠在不斷提升班主任工作質量與水平的基礎上,建立留守兒童良好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思想意識,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和身心發(fā)展情況,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fā)展和快樂成長。
二、小學班主任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策略措施
(一)從學習教育管理入手,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首先,根據(jù)學校教育發(fā)展實際情況與留守兒童發(fā)展需求,做好班主任工作任務總結與安排。優(yōu)先考慮留守兒童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提升問題,重點做好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工作。對于班級里其他的學生群體也需要做好影響的安排與管理,避免由于班級內部群體分化過于嚴重,影響班級同學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發(fā)展;其次,分析和了解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個性化差異問題。對于留守兒童,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只是存在一定的潛在學習動力不足,并沒有比較明顯的心理或者學習問題,極少數(shù)學生的出格表現(xiàn)往往也與家庭教育和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征有關,核心原因往往還是缺乏關愛和教育指導。對此,面對不同問題和情況的留守兒童,班主任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與問題進行差異化管理和分層次教育引導。如針對學校學習表現(xiàn)正常,但是在課下時間懈怠學習、不按時、不主動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對留守兒童作業(yè)檢查和課后溝通等方式,針對性地指導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愿意學習但是家庭環(huán)境相對較差,或者特別不愿意學習,家里沒有人管教的留守兒童,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處理。前者給予一定的學習幫助,減少或緩解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后者,教師可以針對性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勵學生的學習上進心和上進意識。對于一些家庭教育環(huán)境氛圍不濃郁,對于留守兒童學習成長不關心的家長,教師可以通過與家長和監(jiān)護人的溝通,共同監(jiān)督和指導學生好好學習、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行為習慣。針對學生自身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積極給予肯定和鼓勵,表揚學生們的學習閃光點和良好學習習慣,能夠建立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能夠激勵學生們主動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
(二)從心理教育引導入手,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影響自身和未來社會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的核心因素,一方面,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和父母之間的良好互動和精神滿足感,祖父母或者其他長輩及時能夠照顧孩子的生活,但是也無法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給予的關愛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家長是占據(jù)重要地位的角色,長期與父母保持不健康的親子關系,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與心理健康發(fā)展。為此,作為小學班主任,強化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給予留守兒童更多心理方面的關照和關愛,能夠在建立學生良好思維意識和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思想性格。首先,加強與學生們之間的友好互動和交流。作為班主任,需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但同時也要做好榜樣作用和對學生們學習成長與生活等方面的關注。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未來教育引導的基礎,在心理教育期間,學生對班主任的信賴感,以及合適的交流與互動都能夠有效拉近師生間的關系,學生也相對比較容易認同班主任的思想觀念和教育內容;其次,保持良好的教育管理態(tài)度。不管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學習教育,班主任都應當保持良好的教育管理態(tài)度。尤其是面對年齡小、缺乏成熟的思維意識和想法的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周圍同學和教師態(tài)度的影響,合理的教育引導策略和教學態(tài)度,能夠讓留守兒童更好撐開心扉,接受班主任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最后,做好對留守兒童不良情緒的疏導與排解工作。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是人類成長發(fā)展的正?,F(xiàn)象,正確的處理和情緒疏導排解,能夠保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三)從生活能力培養(yǎng)入手,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
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被托管”狀態(tài),部分留守兒童甚至要承擔一部分的家務和農活任務,對于這些孩子來說,簡單的家務和農活有利于鍛煉孩子的體魄和身心健康,但是負擔比較重的情況下也會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發(fā)展。為此,教導學生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適當為家里分擔家務,能夠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與生活自理能力。另外,由于留守兒童長期處于被疏于管理的狀態(tài),很多留守兒童并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意識。為此,作為小學班主任,除了根據(jù)實際需求和個人能力為留守兒童的生活爭取一些幫助之外,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習慣、行為意識和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嚴格要求與指導,幫助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喜歡和生活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做好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需要從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生活能力培養(yǎng)等多方面教育與引導學生,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和適當?shù)仃P心引導,都能夠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與學習能力全面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高明.小學班主任工作總結[J].文淵(高中版),2020(5):405-406.
[2]代國云.小學班主任工作總結——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班主任工作[J].文存閱刊,2019(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