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語文新教材在每一個單元的導語中都提出了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筆者運用換詞比較閱讀、單元群文比較閱讀和作家作品群文比較閱讀的教學方法,從單元學習資源出發(fā),拓展到作家作品,層層深入,引導并啟發(fā)學生學會借鑒名家散文的寫法,完成寫作任務,讓學生在文學鑒賞和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比較閱讀;文學鑒賞;文字運用
作者簡介:陽春(1983—),女,廣西南寧市第三十三中學。
一、新教材對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
新教材在每一個單元的導語中都提出了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所有的單元學習任務都需要在實踐活動中完成。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實踐活動情境主要包括個人體驗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和學科認知情境?!盵1]教師要從單元典型篇目出發(fā),引導學生解決情境下的學習任務,從而達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學會感受生活并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二、散文單元的特點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七單元是必修教材中重要的散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是“文學閱讀與寫作”,要求學生精讀散文作品,鑒賞形象、品味語言并體驗情感,從而獲得個體的審美體驗,認識作者獨特的藝術特點。本單元的散文都是名篇,以寫景抒情為主。比較思維是一種能揭示對象本質特征的思維方法,通過比較詞語和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深入感受散文大家的語言功力。筆者認為,可以把《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散文做比較閱讀,把《故都的秋》和郁達夫其他的散文做比較閱讀,把朱自清的三篇散文《綠》《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做比較閱讀,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進一步感受作家的審美志趣和思想情感,并學會借鑒名家散文的寫法,完成寫作任務,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學習任務群
(一)任務一:文化旅行攻略
導入:“閱讀了郁達夫和朱自清的散文,你一定會被作者筆下的美景所吸引,假如你是一名導游,請你為游客們做旅行攻略,根據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所涉及的相關景點和朱自清《荷塘月色》里作者的心情變化,設計最佳體驗路線,并標出最佳打卡地?!?/p>
學生的旅行攻略初稿完成后,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旅行攻略是否讓游客感受到了《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散文背后的文化意蘊?其次,讓學生就本小組的文化旅行攻略做整合修改;最后,讓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以微信推文的形式向全班同學展示本小組的文化旅行攻略[2]。
設計說明:此任務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散文的結構和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品讀鑒賞散文打
好基礎。
(二)任務二:換詞比較閱讀
換詞就是把文本中經典的詞語換成其他與原詞詞意相近的詞語,使學生經過比較鑒賞,感受經典文本的個性魅力。但不能隨意換詞,要遵循語言文字的特點,要適應原文的特色,換詞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要選準辨析點。例如,為了讓學生體會《故都的秋》中秋天的“清、靜、悲涼”的特點,就要圍繞“清”“靜”“悲涼”等帶有作者主觀情緒的詞語來換詞或調整句子。
其次,要結合文本語境。例如《荷塘月色》第四段的鑒賞,可以將“曲曲折折”換成“曲折”,“田田的”換成“碧綠的”,“亭亭的舞女”換成“美麗的少女”等。在荷塘和月色的情境之中選擇與語境貼合的替換詞語,才能使學生達到深入體會原詞妙處的目的。
最后,要適當啟發(fā)學生。選擇替換的詞要有啟發(fā)點、有辨析的意義,才能使學生實現(xiàn)感受文辭之美的目標。例如《荷塘月色》第四段中,將“打著朵兒的”換成“含苞待放的”,可以生動地啟發(fā)學生感受荷花即將開放的動態(tài)和羞澀感。
1.完成下列比對練習
郁達夫《故都的秋》原文:
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使作陪襯。
比較文段:
住在一椽破屋里,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坐在院子里,就能看得到……漏下一絲一絲日光來……開著……在牽?;ǖ?,還長著幾根……作陪襯。
回答:
(1)比較郁達夫原文和比較文段表達效果的不同。
(2)賞析《故都的秋》的文辭之美。
設計說明:以上任務是為了讓學生研究兩組句子的區(qū)別,提示學生思考“是不是只要選擇了破屋、破壁腰、藍色的牽牛花、疏疏落落的秋草、槐樹的落蕊、秋蟬衰弱的殘聲、涼涼的秋雨這些意象,就顯得悲涼了呢?”“文章的悲涼之感從哪里來?”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原文里有一個“賞秋人”,我們從原文里可以讀出“賞秋人”悠然的興致和閑情,進而理解作者為何急匆匆地從老遠的南方跑到北方,坐在故都的院子里品秋賞秋。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槐樹落蕊圖、秋蟬殘鳴圖、秋雨話涼圖、秋日勝果圖里品味出作者一邊描摹秋一邊欣賞秋的興味。引導學生理解《故都的秋》的文辭之美在于既有對秋天故都景物的描摹,又融入了作者內心的感受,使學生從故都尋常的景物里體驗故都獨特的美,感受郁達夫所獨有的審美情趣。這種獨特而細膩的審美感受、閑淡而憂傷的文章情調,只有郁達夫這樣對故都懷有深深眷戀的傳統(tǒng)文人才能表達得出來。
2.完成《荷塘月色》的鑒賞比對練習
朱自清原文: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星星……美人……送來縷縷清香……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比較文段:
曲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碧綠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美麗的少女的裙。茂密的葉子中間,零星地分布著些白花……含苞待放的;正如許多明珠……明星……姑娘……送來幾縷清香……葉子本是肩并肩挨著……葉子底下是清澈的流水,遮住了……而葉子卻更見姿態(tài)了。
回答:
(1)比較兩個文段表達效果的不同。
(2)賞析《荷塘月色》的文辭之美。
學生回答完成后,在小組內討論分享,選一名代表朗誦朱自清的原文并分析《荷塘月色》的文辭之美。
設計說明:以上任務里,一是把疊音詞換成了非疊音詞,疊音詞和非疊音詞雖然意思相同,但程度有別,文段中大量的疊音詞強化了描摹的力度,增加了語言的音韻美,讀起來和諧動聽。二是把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地方換成不用修辭手法。三是把名詞換成另一個意思接近的名詞,讓學生發(fā)現(xiàn)客觀如實的描寫不帶感情色彩,自然不能調動讀者的想象。四是通過朗誦,讓學生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韻律美,通過換詞,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表達效果的不同,從而體會朱自清先生遣詞造句的深厚功力[3]。
(三)任務三:單元群文比較閱讀
新教材設計的單元群文,大多都是同類型或者同主題的文本,學生只有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比較閱讀,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同類型或者同主題的文本的區(qū)別。
1.小組討論:《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你更喜歡哪一篇的語言風格?為什么?
(1)比對兩篇散文,你最喜歡的段落是?
(2)你最喜歡的那一段運用了什么手法?
(3)你最喜歡的那一段體現(xiàn)了怎樣的語言風格?
(4)請分析《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在語言上和寫作技巧上的異同。
2.散文朗誦會:請你在《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散文里自選一個片段,有感情地朗誦。
設計說明:誦讀是學生將鑒賞感受內化的一個有效手段,學生深入鑒賞之后開展朗讀,可以調動眼、口、耳等多重感官,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思。
3.請你在《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散文中,自選一個片段,寫一則語段鑒賞。
設計說明:以上任務是讓學生深入鑒賞《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的語言之后,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兩篇散文都注重寫景,但不都是單純地寫景或描摹事物,而是在景物的描繪中融入作者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審美追求?!豆识嫉那铩氛Z言典雅簡練,作者通過平常的景物寫出了故都的秋的獨特韻致?!逗商猎律氛Z言鋪陳華麗,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疊詞,描繪月下荷塘的詩情畫意。不同的人生經歷、不同的審美情趣、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同的寫景技法,使兩位名家的散文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最后,讓學生完成一則語段鑒賞,把鑒賞體驗轉化成文字,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四)任務四:作家作品群文比較閱讀
每一篇經典作品,都會讓讀者有獨特的感受,通過作家作品群文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地感受作者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和審美情趣,從而達到文化熏陶的目的。
1.郁達夫作品群文比較閱讀
(1)《故都的秋》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2)《北平的四季》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3)《還鄉(xiāng)后記》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4)以上郁達夫的散文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審美情趣?
(5)談談你所了解的郁達夫。
設計說明:郁達夫在自己的散文作品中打上了很深的個人印記,他的散文里總有一個感傷的自己,無論是抒情、描寫還是敘事,都有感傷的情調。學生在品味出郁達夫的作品特點后,進一步去了解郁達夫其人,能達到探尋民族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2.朱自清作品群文比較閱讀
(1)《綠》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2)《荷塘月色》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3)《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運用了什么手法?呈現(xiàn)出怎樣的語言特色?表達了什么情感?
(4)以上朱自清的散文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審美情趣?
(5)談談你所了解的朱自清。
設計說明:朱自清寫散文喜歡拿女性作比,《荷塘月色》中將亭亭玉立的荷花比作“剛出浴的美人”,《綠》中把綠比作“少婦拖著的裙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將柳條比作“美人的臂膊”,這些比喻、擬人的句子可以喚起讀者豐富的想象,折射出朱自清濃郁的女性情結。閱讀朱自清的散文,能讓學生感受女子的曼妙風情,獲得感官和心靈上的審美體驗?!逗商猎律贰毒G》《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都愛用疊詞和長短句,或清新雅麗,或語言纖秾,或色彩豐富,學生可以從中了解朱自清散文獨特的音韻美。
3.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讀寫結合是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方法,帶入情境的讀寫結合任務,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鑒賞經典文本之后,學生可以借鑒并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教師設計任務時,要注意情境要貼近生活,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4]。
課后作業(yè):
(1)散文寫作
對我們的校園,你也許已經非常熟悉,但很可能其中還有不少你沒觀察到的美景,請以《我仿佛第一次走過》為題,寫一篇散文。
(2)解說詞寫作
我們學校將拍攝一個微視頻參加南寧電視臺“綠城畫卷”微視頻比賽,請你為微視頻寫一篇聲情并茂的解說詞。
設計說明:這兩個寫作任務要求學生選取自己熟悉和喜愛的景物來寫,并抓住景物特點,寫出景物的獨特之處,自然地賦予景物以自己的情感,達到情景交融、情感真摯自然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比較詞語和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讓學生深入感受散文大家的語言功力。將《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兩篇散文做單元內的比較閱讀,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還鄉(xiāng)后記》和《荷塘月色》《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做同一作家作品比較閱讀,讓學生在多層次多維度的群文閱讀中,進一步感受作家的思想情感,并學會借鑒名家散文的寫法,在文字運用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李莉,沈慧芳.【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三)】 一草一木總關情,草木人間共清歡:《人間草木》閱讀與研討設計[J].語文教學通訊,2019(Z1):111-113.
[3]陳日亮.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王浩英. 新課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問題淺析[J]. 中學教學參考, 201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