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理解能力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書單,合理利用并拓展閱讀資源,采用精讀課文、讀思結合、讀寫結合等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拓展性閱讀教學資源相對不足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較普遍的問題是缺乏拓展性的閱讀教學,比如有些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文章,未能結合閱讀內(nèi)容,向?qū)W生推薦更多優(yōu)質(zhì)的閱讀資源。學生在閱讀興趣和性格特點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單純依靠課本中的文章無法滿足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此外,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節(jié)選自名著,要想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教師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積極引導學生大量開展課外閱讀,這樣才能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經(jīng)典文章,達到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的。
(二)閱讀教學方式單一
閱讀教學方式單一也是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問題。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會先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然后請學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接下來再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講解。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長期處在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中,閱讀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優(yōu)質(zhì)閱讀資源相對匱乏,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受到了較大的影響。這顯然難以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教學內(nèi)容缺乏整體設計
新教學理念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設計教學內(nèi)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為教學目標,將閱讀教學的理念貫徹到教學中來。有的教師未能整體設計教學內(nèi)容,喜歡開展碎片化教學,導致教學主題不明確,學生把握不住學習重點;也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開展問答教學,并停留在師生問答中,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拓展;還有的教師采用了個性化閱讀教學方法,但由于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客觀差異,此方法難以兼顧全體學生,因而不利于整體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渴望知識,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他們主動閱讀。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品,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和切身體會創(chuàng)作的。教師可以通過向?qū)W生介紹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軍神》這篇課文,教師就可以講解課文的時代背景,播放介紹劉伯承將軍的影視紀錄片,學生了解寫作背景后,對文章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入,增強閱讀興趣。
2.提供書單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幫助學生選擇優(yōu)質(zhì)的讀物。如針對低年段學生,教師可以選擇繪本類、童話類等有一定故事情節(jié)的圖書,這樣的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中年段的學生更愛看幻想、探險、富有神秘色彩的書,教師可以推薦《男孩的冒險書》《神奇校車》之類的書;高年段的學生更愛看推理及人物傳記類的圖書。在指導學生選擇讀物時,教師可涉及不同體裁,如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等。另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少兒報刊,如推薦《我們愛科學》《小哥白尼》《問天少年》等優(yōu)秀雜志。
(二)采用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
僅有閱讀興趣是不夠的,學生還要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立足課文,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
1.精讀課文
在閱讀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用心閱讀;抓住重點語段,用情閱讀;抓住意境描寫,發(fā)揮想像。像五年級課文中的“人物描寫一組”就讓學生抓住人物描寫中的詞語、句段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感悟人物內(nèi)心。
2.讀思結合
教師應在閱讀中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把讀的過程變成思維加工的過程,讓學生在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受到情感熏陶。例如,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圈畫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以及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細節(jié)描寫的精妙之處。
3.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能讓全體學生“動”起來,使讀和寫逐步內(nèi)化為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端午粽》這篇文章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內(nèi)容,還要使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習俗。對端午粽的外形描寫,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從色、香、味等方面,按照由外到里的順序介紹端午粽;之后還可讓學生仿寫,按照課文的寫作手法寫一種自己喜愛的食物,從而深化閱讀教學效果。
(三)拓展閱讀資源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利用課本中的閱讀資源,還要積極開展拓展教學,讓學生閱讀更多內(nèi)容,增加知識儲備,開闊視野。比如,我在開展《魯濱遜漂流記》一課的教學時,不僅讓學生閱讀課文,還讓學生閱讀《新大陸》《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書籍,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四)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的閱讀習慣能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更好地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內(nèi)容,受益終身。
1.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讀書動筆有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擴大知識面,提高分析綜合能力。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在書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做記號;也可引導學生在文章的空白處做批注,寫上自己的看法與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以后閱讀時引起注意。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寫心得,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把自己認為最深刻、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讀書筆記。
2.培養(yǎng)學生善于積累的習慣
教師應建議學生每周推薦一本書、一句名言警句,寫一篇閱讀筆記;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文章,有很多值得積累的句段,教師可引導學生按不同分類摘錄下來。如《猴王出世》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西游記》,學生在閱讀時可將文中的經(jīng)典語錄摘抄下來,用彩筆畫上自己喜歡的圖畫,做成讀書筆記。
(五)借助有感情朗讀加深記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加強對閱讀情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心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開展《祖父的菜園子》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朗讀比賽,看哪個小組最能讀出作者對祖父的思念之情,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感。對學生來說,在有感情的朗讀中,他們不僅能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還能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極大地提高了閱讀效率。
(六)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無論什么時候,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教師要始終堅持充分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讓閱讀真正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教師可讓學生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充分合理地利用課余時間,保證每天讀書不少于二十分鐘;建立班級圖書角,推選圖書管理員,營造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
為保證學生的拓展閱讀時間,教師可以開展家校合作,尋求家長的支持與幫助,提倡在家庭中開展親子閱讀,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選擇合適的讀物,之后再逐步擴大閱讀范圍。例如,班級中每個月定期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活動,請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家庭對閱讀的重視與支持,也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閱讀水平。為了讓學生的假期閱讀計劃順利進行,在放假前,教師組織學生與家長共同參加“寒暑假拓展閱讀安排會”,明確講解各項閱讀任務,再將《閱讀計劃表》發(fā)給各位家長,讓家長發(fā)揮示范作用,和孩子每天進行親子閱讀,共同完成閱讀計劃。假期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假期閱讀活動進行考核,評出“閱讀之星”“書香家庭”,此舉激發(fā)了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七)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教師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時,可以開展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多交流協(xié)作,共同激發(fā)語文閱讀興趣。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團隊協(xié)作意識,養(yǎng)成了自主閱讀習慣。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同時注重考查與評估其閱讀能力。例如,一年級的《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開展“我是小演員”活動,組織學生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編排課本劇,進行角色扮演。每個小組都上臺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配樂。小組合作探究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所學文章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黃小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課堂構建實踐淺析[J].考試周刊,2019(29).
[2]林明娥.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語文課內(nèi)外,2019(20).
[3]劉倪.試析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8).
[4]柴志新.探索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機結合[J].才智,2020(4).
[5]陳幼芳.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指導措施[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12).
[6]吳雨來.小學語文課感的特征與內(nèi)化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17).
[7]宋尚琴.小學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融合策略探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1(4).
(責任編輯:李晶)
作者簡介:陳雅秋,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蒙古族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