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蘭
【摘要】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頒布后,英語新高考會更大比重地考查學生的非虛構類文本閱讀能力。因此,高中英語教學要充分利用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智能化教學的優(yōu)勢,強化學生非虛構類文本的閱讀實踐,解決學生詞匯量不足的難題。通過網(wǎng)絡運用更多的學習資源,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閱讀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對非虛構類文本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大數(shù)據(jù);高中英語;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教學
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技術給高中英語閱讀帶來了很多便利,閱讀信息量大、形式豐富、傳播迅速等優(yōu)點,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有趣生動。然而,新高考考查的非虛構類文本閱讀內容緊跟時代前沿,新概念信息密集,學術詞匯量多,這些都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因此,如何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一個值得教師積極去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筆者針對英語非虛構類文本的特征,對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開展了深入探究。
一、背景概述
(一)大數(shù)據(jù)
英語教育信息化應用開始大規(guī)模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賦予高中英語的學與教以更多的可能。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顯然需要調整來滿足學生的需求?!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為高中英語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身為英語教師,自然也需要強化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將大數(shù)據(jù)與高中英語進行有機融合。
(二)非虛構類文本閱讀
非虛構類文本(non-fiction)區(qū)別于虛構類文本(fiction),即指除故事類敘述語篇之外的信息類語篇。比如,我們生活中所讀的科普類文章、新聞、研究報告等都屬于非虛構類文本。近幾年,新高考英語全國卷中的7個語篇有4-5篇是非虛構類文本,且所占分值比重特別大,4篇閱讀理解加七選五一共20道題,每題2.5分。因此,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高中生英語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學生必修階段的閱讀總量不少于4.5萬詞,選擇性必修階段的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詞。閱讀量的高要求讓不少高中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新高考英語命題趨勢體現(xiàn)出對高中生閱讀能力的考查具有以下特征:增加讀寫結合的題型,閱讀難度增加,閱讀主題體現(xiàn)育人目標和家國情懷等。筆者在教學新人教版英語教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高中生存在詞匯量不足、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有待提升等問題。
(一)詞匯量不足、詞匯與語境相脫離
目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長期閱讀材料單一、局限于課內教材閱讀等原因,導致高中生的英語詞匯水平較低,詞匯量掌握與新課標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學生對識記單詞表示畏難和頭疼,主要反映詞匯記憶總是在“記了又忘、忘了又記”的痛苦循環(huán)中。死記硬背中文意思的情況仍然比比皆是,脫離語境語篇去識記一個生詞的方法非常不可取。此外,學生的學術類詞匯匱乏,比如,在進行科普文和時事熱點新聞的語篇閱讀時,會因為學術類詞匯的陌生感造成對全篇主題大意的提煉不準確,從而造成閱讀障礙。
(二)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有待提升
新課標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多處提到“批判性思維”。學生在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時,由于文化差異或者背景知識少、見識面狹窄等原因,無法將獲得的認識應用于解釋自己的實際生活,難以與作者產生一定的共鳴。學生在字里行間探索主題,分析事物特點時,不能迅速地分析“是什么(what)、為什么(why)、怎么樣(how)”的問題,因而導致無法客觀、準確、批判性地去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另外,學生在閱讀中沒有信心根據(jù)已知條件對未知的結論做出合理的推理和預測,這不但局限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也不能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大數(shù)據(jù)輔助高中英語非虛構類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
為了取得更好的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jù)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運用語料庫數(shù)據(jù)資源解鎖閱讀詞匯教學難點,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資源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從而建構非虛構類文本閱讀的新型教學模式,健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機制等。
(一)語料庫數(shù)據(jù)輔助閱讀詞匯教學
語料庫的技術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詞頻和檢索兩個方面。面對詞匯量的壓力,教師可以選擇減負的方式,優(yōu)先讓學生掌握非虛構類文本閱讀中高頻單詞的學習,這樣,我們就能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其次,學生習慣將教材中的詞匯固化式地去記憶,造成對一個詞的認識變得片面和孤立。而語料庫的另一個優(yōu)勢,即索引,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計算機可以在海量原汁原味的英語文本中檢索出某個詞語的全部實例,提供豐富的語境,讓學生在上下文中準確地掌握該詞匯的一詞多義,以及真實的實際交際語用。筆者推薦使用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其出版物包括了詞頻排列表、拼寫失誤表、詞目表、詞頻分布表、語法標注頻數(shù)表和言語失誤表等。
(二)建構新型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以教學進度十分緊張等原因,忽略課外閱讀,或者無法用課內時間去處理課外拓展性閱讀材料。然而,要提升學生非虛構類文本閱讀能力,不能僅僅依靠教材文章的閱讀。因此,研究優(yōu)質精煉的課外閱讀網(wǎng)絡資源是建構閱讀高效教學模式的關鍵。
首先,閱讀選材除了要注意新穎有趣,還要平衡分配詳讀和略讀。教師設計學習任務的目的要以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和提升思維能力為主,這樣才會讓學生有閱讀成就感,而不是加重學習負擔。另外,讀前指導和讀后分享的步驟一定不能省略。其次,要注意選題可以宏觀,但是文章的切入點要細小生動,要符合高中生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例如,在2022年高三英語廣州二模的試題中,C篇閱讀理解是一篇有關Cyborgs(賽博格:人形機器人)話題的非虛構類文本。Cyborgs對大部分高中生來說并不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脑掝},并且它曾被認為是屬于科幻世界的一個概念,而該文本的主題卻是論證它如今正在成為現(xiàn)實的觀點。為了降低學生的閱讀難度,教師可以從人們在森林徒步旅行時使用智能網(wǎng)絡地圖避免迷路的日常生活事例為切入點,讓學生能立馬準確抓住這個新概念的精髓內涵,從而理解全文。
此外,對于非虛構類文本的詞匯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對詞匯進行分類標注。例如,把非虛構文章常見的目標核心詞匯標注為紅色,在后續(xù)詞匯練習中反復出現(xiàn);把主題相關的專業(yè)和科技詞匯標注為黑色,以腳注形式出現(xiàn)在段落下方。鼓勵學生以英文講解英文的形式去理解和應用新的詞匯,并且學會重點關注文本中的同位語結構、定語從句結構等釋義部分。
(三)健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機制
非虛構類文本閱讀的學術性特征相對比虛構類文本閱讀的趣味性,有可能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評價的科學性和個性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不能簡單地依據(jù)幾道閱讀理解題的最終得分情況去評判,而是利用線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技術,把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融合到過程性評價之中。評價主體可以多元化,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學伴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等;評價形式可以多樣化,包括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表現(xiàn)、各類活動表現(xiàn)、課下學習表現(xiàn)等。
過程性評價能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得到認可的方面,建立自信心,促使英語薄弱的學生主動去克服閱讀困難。同時,過程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促使學生不斷反思,逐步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
四、結語
近幾年新高考英語全國卷的閱讀語篇中,非虛構類文本占比80%左右,語篇主題主要包括來源于外刊原文的科技、自然、太空、歷史、文化、社會等。因此,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師生都要學會充分利用共享資源,多讀原版書、報紙、雜志、網(wǎng)站的英語文章。筆者推薦幾個符合高中生水平的優(yōu)質免費閱讀App:People's Daily、BBC Newsround、NGL Explorer等。重視非虛構類文本閱讀有助于高中生英語學習的進步,是立足語言教學、發(fā)展思維品質,進而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海嘯.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3):66-72.
[3]王薔,錢小芳,周敏.英語教學中語篇研讀的意義與方法[J].外語教育前沿,2019(5):40-47.
[4]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理念、策略與思考[J].英語學習,2019(1):5-8.
[5]陳書元,等.利用英語閱讀文本,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2):46-51.
[6]桂詩春,楊慧中.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