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娟
【摘要】名著閱讀除了對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的作用之外,也能夠對教師自身的發(fā)展產生積極的影響。首先,如果教師想要開展名著閱讀教學,那么他們就要先進行自主閱讀,把作品的內容讀懂、讀透、讀出自己的感悟,才能夠帶領學生們去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去探索這書中的奧秘,這是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必要條件。當然,教師通過多次的閱讀和仔細的體悟,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也能夠有新的收獲和見解,同時豐富和拓展已有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讓他們積極地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開展名著閱讀教學,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全面地、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從而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
一、強化引導,教師與學生展開同步閱讀
教師與學生的同步閱讀甚至先于學生的提前閱讀也很重要。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只有語文老師有了充分的閱讀,對所讀名著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突破重難點,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反之,如果教師對要求學生所讀名著沒有閱讀和了解,就無法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更無法對學生閱讀中存在的疑惑及重難點進行突破。
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名著導讀系統(tǒng)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閱讀方法的指導,語文老師只有提前或同步閱讀,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展開科學的閱讀,從而提升閱讀的效率。比如《駱駝祥子》這本名著,教材中提出的閱讀方法是圈點和批注,教師只有個人切實閱讀并對文本進行圈點批注,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展開圈點批注,從而熟練地運用這種讀書方法。再比如《西游記》這本書的閱讀方法指導是精讀和略讀,在實際閱讀中,學生對此存在疑惑,教師通過閱讀后,就可以明確指導學生:對于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或者古詩詞片段可以略讀跳讀,而書中精彩生動的描寫片段則應該精讀細讀。
通過同步閱讀,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突破重難點。如《傅雷家書》這本書的內容涉及父親對兒子方方面面的教導,尤其是在藝術方面的相關論述,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此理解起來有難度,而語文教師經過閱讀后可以明確學生的難點所在,進而同步進行答疑解惑。如《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全書其實是圍繞一個主問題“紅色中國存在、發(fā)展、壯大的原因”展開的,經過同步閱讀,教師對這個問題會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學生對于這一點可能感受不充分,教師就可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聯系前后內容,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這本書的思想內容,突破本書重難點。
二、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關聯閱讀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感受能不僅更好地理解作者,還能培養(yǎng)反思能力。《朝花夕拾》中《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寫到因為阿長為魯迅買《山海經》,讓魯迅片刻忘記長媽媽的迷信、失態(tài)甚至原諒被她踩死了自己飼養(yǎng)的隱鼠這件事,那一刻他不再舊事重提。魯迅在文末寫道:“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笨梢娨槐緯?,一個舉動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滿足了魯迅兒時的小小心愿,還讓他培養(yǎng)成了一個興趣愛好。多年后,魯迅對版畫有不少研究,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做木刻,可想而知可能是當年阿長買的《山海經》激發(fā)了他的興趣,阿長的一個舉動為魯迅開拓出了一個新的領域。所以成年后的魯迅再想起這段記憶時,充滿了感激與感動,他感受到了阿長身上的真和善。
讀者可以從字里行間中讀出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愧疚和尊敬之情,一位不識字、迷信、說話做事大大咧咧卻根據“我”的只言片語間為“我”會被這樣買了《山海經》的保姆所感動?!冻ㄏκ啊分杏袃蓚€“我”,一個是年少的“我”,一個是成年的“我”,成年的魯迅回憶年少的生活,不僅僅是對往昔歲月的回顧,還有深深的自省和思考。魯迅對長媽媽的感情很復雜,他也許會自責當時的年少無知,也還會因回憶當年長媽媽為我的付出再次感動。但是可以從他對阿長的情感變化中讀出他的反省和成長。
教師在帶領學生讀出了魯迅對阿長的復雜情感后,可以順勢鼓勵學生回憶并分享“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一個人或者一件事讓自己印象深刻”。或者“是否有讓你覺得愧疚的人?如果時光倒流,你想對當時的自己或者當時的那個人說些什么”。通過關聯學生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反思自身行為,給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學會反思,學生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
三、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升審美素養(yǎng)
在日常的學習中也要多關注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去分析文本真正的意蘊,表達各自不同的見解。閱讀《艾青詩選》這部作品,就應該讓學生學會欣賞詩歌美妙的語言,雖然詩歌短小,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內容卻是很豐富的。當學生讀完之后,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活動:
師:同學們現在已經對《艾青詩選》這部作品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來就請大家自選角度去理解這其中的內容和情感,可以分析修辭,也可以分析意象,從各種角度出發(fā)都可以,但是要結合自身的知識經歷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老師希望能夠聽到大家更多新穎的想法,我們看看誰能說得最好!
問題提出后,學生們會主動思索,各抒己見。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能夠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產生各自不同的閱讀體驗,經過長期這樣的思維訓練,學生自然而然會形成這種意識,審美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多次的閱讀和仔細的體悟,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也能夠有新的收獲和見解,同時能豐富和拓展已有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讓他們積極地思考。所以,名著閱讀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受益,也能讓教師有所收獲,使教師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學識,并且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進步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苑學冬.淺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2020(5):42-44.
[2]周仙虹.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