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娜
摘要: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育成敗的關鍵,而培養(yǎng)一批高質量的教師是學校發(fā)展的關鍵。學校教育科研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又促成了教學科研文化的形成。學校要立足于現實,積極構建教學科研文化,探索教師隊伍建設的新途徑,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質量提升。
關鍵詞:學校文化;師資隊伍建設;教研文化
前言
教師隊伍一般是指從事某一專業(yè)或專案的教研組,也就是說,學校教研團隊是由全體教師組成的。教師隊伍的建設是貫穿于整個校園發(fā)展的,校園文化是貫穿整個校園的。學校文化是學校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所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觀念,是全體學生的內在觀念與外在行為的綜合。它的價值在于把特定類型的教師乃至所有的教師,用某種教育理念把他們聯系起來,集中精力,發(fā)揮他們的作用,保證他們的教學目的。
一、摒棄文化矛盾,內化集體精神
校園文化是一種具有集體意識的文化形式。由于學校團隊是由多個人組成,而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必然會產生文化主體、文化認知、文化價值等矛盾。如,文化認知矛盾。校園文化是一種多層次的文化。從內容上看,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表現形式上,包括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個人文化等。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導致學校成員對此有一定的誤解:一是將其具體化為評價標準、獎勵激勵、“功利制度”,帶有一種急功近利的傾向;二是把它與學校的精神混淆,使之成為與學??陀^實際相分離的“海市蜃樓”;三是把它看作是學校的社會文化,墮入“拿來主義”,忽視了學校特有的特色;四是過分強調表面的形式,導致“自娛自樂”,而忽略了深層的文化內涵。這種思想認識上的局限性,勢必會使學校文化的建設實質發(fā)生扭曲。
在當前的校園在“醬缸文化”、“內耗文化”、“山頭文化”、“江湖文化”、“競爭文化”等諸多文化沖突的沖擊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抬頭”現象。因此,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克服“單打獨斗”、“敷衍了事”等問題,要大力提倡“文化融合”,在文化傳承中促進教師“內化”和“外化”,充分利用文化滲入校園生活的能力,從而形成牢固的集體意識,從而使學生們團結一致。學校文化建設的進程,也就是面對、化解各種文化沖突、凝聚人心、達成共識的過程。任何一支隊伍都應該努力形成一種被大多數人認同的認識、行為和生活方式,這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有很強的凝聚力和輻射作用。加強教師群體共識,有助于解決三個矛盾:同化和順從的沖突-處理相互作用;共存和沖突的矛盾-解決競爭的關系;傳承和發(fā)展的沖突-如何處理傳承的關系。健康的教師隊伍文化應該是在彰顯個性、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的前提下,實現智慧互補、協(xié)同合作、和諧共生。換句話說,就是要在成員之間的合作與和諧中,完成文化選擇、交流、繼承、創(chuàng)新的任務,實現“各有其美,佳人之美,與世界和諧共存”。
二、以文化整合為基礎,提倡團體行動
學校文化融合是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根本和方向,也是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體現,其順應未來教育發(fā)展趨勢,廣泛搭建教育合作平臺,是學校工作的迫切要求。從個人的視角來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逐步的社會化過程,由早期的幼稚封閉發(fā)展,到后來的開放競爭,再到后來的團隊協(xié)作發(fā)展。要促進教師隊伍的發(fā)展,必須以“文化融合”的觀念為基礎,加強對教師群體行為的培訓。這種意識可以讓教師在自己的生活中,客觀、準確地看待自己所在的圈子里的各種文化取向和差異,團結協(xié)作,而不是孤立地斗爭,不斷地自我反省,自我覺悟,自我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自我發(fā)展和協(xié)作發(fā)展的目的。集體行為意識養(yǎng)成是一個困難而又動態(tài)的過程,它需要個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通過學習、接受、適應,最終達到求同存異、和平共處、融合一體的目的。教師團隊是一個高度智能的社會團體,其文化整合的自覺趨向可以歸納為:學習-適應-改造-隔離-競爭-合作-二維的邏輯推理,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而加強學校認同感,加強教師團隊協(xié)作,打破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限制,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梢蕴貏e采用下列實踐:
一是要正確理解和處理好個人與團體之間的關系。個人是一個獨立整體,而一個好的團隊則離不開每一個獨立個人,每個教師都要為自己的成功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具有終身發(fā)展的強烈意愿,以個人的優(yōu)勢為基礎,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受益。因此,要積極擴大教師進修、學習、教研的機會,為教師提供認清自我、發(fā)掘個性、明確目標、追求卓越的環(huán)境,以促進教師的成長。
二是自愿融入一支優(yōu)質教師隊伍。名師隊伍為教師培養(yǎng)和成長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積極發(fā)揮好名師的示范輻射和模范帶頭作用,有助于后來人認識自己的成長過程,反省自己的不足,從而確定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透過參加杰出人才隊伍的知名課程,并進行相應的培訓,可以迅速提高其職業(yè)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三是重點關注有意義的課題,進行系統(tǒng)的協(xié)作探索。興趣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同時也是一種內在的力量。所以,有能力的教師可以把自己的興趣和興趣相投的人組成一個跨領域的隊伍。同時,聘請一位教師全程陪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教學協(xié)作,為自己的事業(yè)發(fā)展尋找快樂。
四是建立具有個性的團隊,并致力于構建學校集體文化。集體文化是指在集體活動中,團隊成員為了達成個人的生活價值和達成集體目標而形成的一種無意識的文化。教師隊伍要有目標地建立自己的集體文化。比如,一個小組的教育文化是以責任、智慧、幸福為標志的“自強教育”,這種具有相當凝聚力的集體文化,體現了“教師為學生而生,教師的生存價值體現于學生的進步”,體現了“學生怎么學、教師怎么教、怎么管”的價值追求。全體教師都有義務在個人發(fā)展的基礎上,展現集體的智慧,從而獲得集體榮譽。
三、打造文化特色,強化隊伍建設
學校文化具有文化建設、規(guī)約、傳播、變革等作用,是學生凝聚力的來源,是學生在競爭中獲得勝利的法寶,是教育活動的動力,是整個學校改革的核心。
學校文化的深度整合,將會產生其特有的文化。不同的學校文化雖有差異,但都應該通過科研先行,自覺模擬,選擇突破,成就特色,依次創(chuàng)造自己的特色。
結語
總而言之,師資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學校文化的熏陶,而學校文化的形成又離不開師資隊伍的推動,其二者不分彼此,在沖突與和諧中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而在新時代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構建一個融洽的學校文化氛圍,如何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更多更為有效的方法還需要諸多教育工作者再不間斷的探索與實踐中進行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趙婧,王光明.新時代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探賾——基于教師核心素養(yǎng)和能力發(fā)展的導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25):23-26.
[2]孫玉潔.反思實踐中教師的主體性發(fā)展與學校文化建設[J].中國教育學刊,2005(7):63-66.
[3]姚敬華.革新教師文化:學校文化建設之肯綮[J].中國教師,2012(1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