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爽
摘要:使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建歷史教學中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由老師講授,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大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平等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把枯燥的歷史知識變成生動有趣的歷史課。比如,老師會在課堂上安排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作業(yè),讓學生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下載一些視頻、圖片等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老師的講解下,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技術運用.
引言:新課標要求教師從表面的歷史現(xiàn)象,對社會歷史的組成進行深刻的認識,包括生產(chǎn)力在內的許多因素。在此階段,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了較深刻的認識,教師運用動畫、視頻、多媒體等技術,充分發(fā)揮了歷史的作用,并運用了大量的歷史經(jīng)驗。同時,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從歷史知識入手,讓學生掌握歷史教學的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能力。
1、多媒體技術教學思想的闡釋和應用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將聲音、文字、圖像、視頻等多種媒介相結合的新技術。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師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圖片和文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fā)他們的思考能力,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從而使課堂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由于長期受“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對歷史課程的評價較低。在這方面,他們的學習動機不強,主觀能動性也不強,歷史教學內容更是抽象、邏輯性強,要求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然而,多媒體技術模型的興起,卻為這一問題找到了一個有效的途徑。相對于傳統(tǒng)的“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更多的是以學生為本,而教師所提供的一切可獲取的資源都與學生是否能夠建立起聯(lián)系。依據(jù)知識的接受度,將無法用邏輯性和口語性解釋的知識點,通過再現(xiàn)歷史場景和繪圖等多媒體手段,把歷史知識的綜合傳遞和調動到學生面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加強師生溝通。
2、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歷史教學
2.1、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布魯納曾經(jīng)說過:“最強大的學習動機是對學習的強烈興趣。”在他的歷史課程中,他肯定會將全部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歷史。中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渴望是很強的。另外,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多以形象思維為主,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考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通過多媒體手段,把平時的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具體的圖像、影像,通過恰當?shù)姆绞竭M行教學,使枯燥的教學變成了生動的畫面和影像。將所學的內容以圖畫和視頻形式呈現(xiàn)給同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歷史知識。
2.2、利用多媒體技術提升中學生情感體驗
新一輪新課改后,老師們通過講授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來探索和解釋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從今天起,老師們的教育方法也隨之改變。透過導引與表象,讓同學能更深入地了解人類社會的歷史。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對新事物有濃厚的興趣,缺少社會閱歷。本階段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逐漸發(fā)展出歷史的研究方法,并對日常生活中的故事、音像等進行了細致的剖析。這不僅能使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而且還能使他們更好地了解歷史。使學生在熱愛歷史的同時,積極的學習歷史知識。
2.3、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教學難點問題
由于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內容、知識點的描寫較為客觀、規(guī)范,學生對這類知識的掌握還不夠熟練,缺乏實際的教學經(jīng)驗,很難進行有效的引導和引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知識轉換為具體的視頻、錄像等形式,再由學生發(fā)問、變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春秋時代,大部分的同學都能解答“五個時代的霸權”,而他們的國家和主要的改革家們就不知道了。通過多媒體手段,將中國與春秋時期的“人物關系”進行比較,并附上相關的注解。同時,也能使學生了解春秋時代的一些其他的歷史事件,使他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春秋時代的歷史。
2.4、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歷史教育的良好氛圍
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指導下,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則是被動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習的積極性,使歷史的枯燥變成生動有趣的故事。比如,教師在上課前就會布置相關的作業(yè)和任務,而學生也可以根據(jù)教材的特性,下載諸如視頻之類的多媒體課件。到現(xiàn)在,通過預習的印象,都是在老師的講解下,立即就能理解的。強化自律,培養(yǎng)自學能力。
3、多媒體技術在我國的應用與發(fā)展
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時,必須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方法相結合。在當今的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且,不能讓所有的老師都被替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數(shù)量,而忽視其功能,應將傳統(tǒng)的教育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多媒體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是不可替代的。此外,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也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實踐而形成的。通過多媒體,學生可以從視覺、整體、結構等方面了解到一些重要的東西,從而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能通過多媒體把舊的和新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注重課堂效率,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通過師生之間的溝通進行知識傳遞。例如,老師在講解紅軍長征時,會利用電子地圖、路線、重點地區(qū)等,并配有影視資料。讓學生理解為什么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老師在講故事時,會添加一些感人的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提高他們的歷史和文化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結語:
從總體上看,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中,打破了時間、空間、抽象的局限,使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和理解知識的生成和發(fā)展。在學生的思想、歷史和文化等方面,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使現(xiàn)代教育思想與方法有機地融合。
參考文獻:
[1]孫文霞,孫睛。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與實踐[0.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3):231-232.
[2]吉桃花.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一 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性U].數(shù)字通信世界,2020(12):2.
[3]李小霞。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U].2021(2014-9):14-14.
[4]姚實彥.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U]I.新課程,2020,No.51006):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