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使得各階段教育理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現代教育模式已與以往大有不同。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關鍵學科之一,這門學科具備顯著的抽象性及復雜性,學生若想學好數學知識,就必須具備極高的思維能力。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依賴性較強,普遍缺乏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使得其課堂表現和學習成效存在差距,脫離了教師的指引便無法獨立解決學科問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需把握好時代發(fā)展對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落實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授之以漁”地開展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獨立思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20-007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26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也是夯實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如何落實好小學教育改革工作、提升人才培育質量是一個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持續(xù)推進,各階段的教育模式變得更為科學化,但其中的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就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是最為突出的教學弊端,這也是學科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提升的主要抑制因素。小學數學教師應明晰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的新變化及新需求,明確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所在,并借助合理有效的教學措施來推進這項工作。
一、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的新變化和新需求
隨著國家教育理念的持續(xù)改革,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弊端愈發(fā)突出,新時期改革數學教學工作的任務是緊迫的。新課標強調教師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投入知識的探索中。但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尚小,學習依賴性過高。教師常會因為擔心學生學不懂、學不會、學不好,而始終將課堂主導權攥在自己手上,仍以一種灌輸式的形式展開教學。這種教育模式下的教學進度雖不會受到影響,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出的問題也并不明顯,但一旦脫離了教師的指引要求學生獨立解決學科問題,他們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缺失導致的?!叭绾卧谛W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現今小學數學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新課改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應將課堂主導地位還給學生?;诖耍W數學教學應著力于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著力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在教學模式方面要強調創(chuàng)新性,并做好學科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教師需借助適應的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在教學評價方面要強調靈活性,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借助合理的教學評價來客觀檢驗教學成效,并做出針對性的整改。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強調靈活性,借助啟發(fā)性的教學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思考,讓學生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學氛圍方面要強調和諧性。借助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全身心投入知識探索中,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傊W數學教師需積極迎合國家教育理念的變革,及時推進教學改革工作,讓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為后續(xù)學習以及生活打下良好基礎。
二、在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意義分析
數學學科的高抽象性決定了其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高要求。教師應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秉持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自己的思考與見解。要達到上述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確保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在脫離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行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將以往的被動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魈剿鳎⒛軐W科問題產生自己的思考。這一思考活動必須具備一定的合理性,而非天馬行空的胡亂猜想。做好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是小學數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幫助學生內化數學知識的關鍵舉措,是提升學習成效的根本途徑??傮w而言,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舉措具備極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培養(yǎng)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數學知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根本意義不是借助機械記憶達到復述知識的目的,而是深入理解知識的根本內涵,掌握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加以完善和改進。當然,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習得知識”是其在這階段的主要學習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并獨立完成相關學習任務。學生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度思考,才能將學科知識內化于自己的知識體系中[1]。獨立思考能力在此過程中起到最為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其次,培養(yǎng)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芭d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此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追求新鮮事物,也更愿意投入自己更感興趣的活動中。如若能使學生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數學學習中必然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若能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做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并確保其能夠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學生便能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自主思考解決,而不是將學習全部托付于教師的指導上。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確保學生始終保持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最后,培養(yǎng)好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推動素質教育理念的落實。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導向的。素質教育理念旨在借助開展特定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逐步具備某種特定的能力,進而達成教育目的。簡單來說,素質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能在參與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自主獲取知識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也意味著受教育者能夠自主地獨立思考,這是確保其能夠有效獲取知識并加以靈活運用的關鍵。由此可見,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是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舉措能對推動學科教育發(fā)展起到顯著的現實意義,這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明確的一點。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展開詳細探討。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策略探討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首先,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要想踐行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就需先確保學生能在課堂上得到獨立思考的條件,教師需摒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具體而言,教師需將既有的理論式授課模式轉換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趣味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適當的實踐活動能有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感性認知[2]。在實踐課堂中,教師需結合數學教材內容設置出適宜的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調動自有知識并聯系其他輔助手段探索和解決問題。教師可在學生發(fā)表完意見后進行總結,并引導學生就此展開討論,積極動腦拓展思路,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
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確保學生逐步地將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且這一教學策略能有效削減學生的學習依賴性,促使學生在自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喜悅感,并認識到脫離教師指引自己也能解決數學問題,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自主思考的習慣,逐漸從被動式的學習進入主動式的探索中。這種學習習慣下的學生能切實感知到數學知識的獨特魅力,并充分認識學科知識與生活間的聯系,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善于將理論知識轉換為現實問題。
(二)改革教學檢驗標準
各小學應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囊括于評價教師教學水平及學生學習成效的范疇之中。以往以學習成績?yōu)閱我辉u價因素的機制應被徹底摒棄,需將實踐課堂成績及開放式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納入考評機制中,將其作為最主要的考核標準,且這項考核成績應占據學生數學總成績中相對較高的比例。如此一來,實踐教學及開放性的作業(yè)便可被正式納入教學計劃內。同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開展實踐教學,學生也能更為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能夠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也會更為積極地投入創(chuàng)設實踐課堂內容、設計開放性作業(yè)的工作中,學生亦會為了取得理想的成績而認真地參與到實踐學習和開放式作業(yè)的完成中。
例如,可以用計分的形式來統(tǒng)計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并統(tǒng)計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分數的形式予以呈現并將其反映在最終學科成績之中,以“學習表現30%+作業(yè)完成情況30%+筆試成績40%”的比例做出最終所得成績。同樣,教師所設計的實踐教學數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任務完成情況、開放性作業(yè)的設置質量等都需客觀反映在評價體系中。教學檢驗標準的改革是推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是確保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關鍵[3]。
(三)靈活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需借助提升教學內容的靈活性來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作為指引學生獨立思考的主要因素。在此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扮演的角色是不盡相同的。教師需借助引導及啟迪的方式來開展知識傳授,使學生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進而獲取相應的數學知識。教師還需設計一些具備啟發(fā)性的問題,不應以標準式的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一方面,教師需提升數學教學問題的趣味性,以問題的形式來引入學科知識內容,引導學生產生思考;另一方面,教師還需借助將學科知識生活化來削弱數學知識的枯燥感,確保學生直觀感知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設定適應的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質疑,并展開思考。
基于邏輯關系角度而言,疑問是先于思考而產生的,疑問是產生思考的誘發(fā)性條件。因此,教師需借助合理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產生思考,并借助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入深度的探索中。例如,在教授完分數的相關知識后,為使學生明晰“分母不可為0”這一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除法知識,明晰“除以幾代表平均分成幾份”,并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將一個蘋果平均分為0份,使之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分母不可為0”這一概念的認知。借此,學生能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善于從多角度入手分析數學知識。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思維認知角度入手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主動感知,將學生的形象化思維轉換為邏輯性思維,使之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
(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具備高度權威性。這種不對等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無法自主地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且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學習依賴性過強,不善于思考學習內容,習慣于將學習依附于教師的指導上。這就使得學生無法積極自主地投入知識的思考中,也不利于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營造出一個相對寬松平等的課堂氛圍,為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奠定良好基礎[4]。具體來談,教師需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積極主動地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需善于把握學生的認知及心理,挖掘學生學習數學時的興趣點所在,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設計教學內容;教師需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以一種平等的身份來征求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反饋意見,并以此為改革教學形式及內容的主要依據。
總體來說,若想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落實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工作,就必須確保課堂氛圍的自由活潑及寬松。小學生的年齡尚小,思維發(fā)展并不成熟,但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個體,有著自己的思考見解。教師需引導學生將這種獨立思維聯系到學習中去,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來解決數學問題。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氛圍過于低沉,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習的枯燥感,使得學生逐漸喪失思考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需創(chuàng)設出和諧的學習氛圍,借助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來了解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并借助合理的教學問題及合作學習等方式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結語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極為活躍的,具備高度可塑性。由這一點來看學生應在學習活動中發(fā)揮出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學生的學習依賴性過強,面對數學問題時無法得出自己的結論,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便手足無措,這更加凸顯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落實好教學改革工作,結合多方力量提升課堂教學成效,使學生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掌握一定的數學思維方式,并最終形成獨立思考能力,為其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建紅.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20(17):134.
[2] 李艷輝.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133.
[3] 蔡虹怡.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3):238.
[4] 蒙秋.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08.
作者簡介:楊志榮(1965.2—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