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瑩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130-02
摘? 要? 近幾年,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改革,我國的體育教育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化。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為看重,使學生了解到體育對于“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的重要作用。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基于提升學生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下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進而探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單元教學? 初中籃球
籃球是一種技巧性、對抗性和娛樂性的體育項目,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又可以訓練他們的精神,有著特殊的意義。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方法,要把“技術、技能、運用”三個方面的合理結合,合理利用單元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進而使學生對籃球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籃球課堂中的新要求
(一)敢爭敢當彰顯籃球精神文化
體育精神的本質就是通過對運動的認識和身體素質的鍛煉,使學生的品德得到提升,學生的內心得到凈化。培養(yǎng)學生敢于競爭、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是籃球教學的目標,也是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這也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對抗和團隊精神的運動,想要取勝,就必須要有一場肉搏和一場心理上的較量,這不是單純的肉搏,更多的是一種悍不畏死的意志。勝負是常有的事情,在籃球場上也是一樣,失敗者不會把自己的過錯歸咎于同伴。在競賽中,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勇于糾正,不斷進步,學會謙遜,尊重他人[1]。因此,在初中籃球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傳授學生體育知識,又要以體育的基本價值觀來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會學會用凸顯籃球運動能力
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是學校實施體育與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現(xiàn)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在12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并沒有真正地掌握一種運動,12年來,他們一直在進行簡單的模擬訓練。因此,目前我國初中體育教育存在著“不會學”“學不會”等問題?;@球是我國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但在實際教學中存在著課時不足、內容不全、教學分散、缺乏實踐訓練等問題?;@球課程的改革應以學生的學習和使用為目標,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變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并在未來加以應用。學習的目標是掌握知識和技巧并能為自己所以,如果不能為自己所以,那就沒有任何學習的意義。因此,在籃球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傳球、投籃、三步上籃、運球、防守、攔網、搶斷等技能,還要使學生有效地掌握和運用所學技能。要教會學生將這些技能有效地運用到各種高強度籃球比賽中,使籃球教學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所以,籃球教學必須堅持“會學”和“學以致用”的教育思想,使籃球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從而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籃球運動。
(三)“常動常防”體現(xiàn)運動健康行為
健康是一個人身體、心理、社會各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而健康的行為是提高身體素質、維護身心健康所必需的一項重要條件。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中,除了要掌握有關的體育技術外,還要加強對身體健康的認識和鍛煉。一方面,通過籃球單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在課余時間內的體育活動,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怎樣避免受傷,怎樣處理運動傷害,保護學生運動過程的安全問題。
二、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初中籃球單元教學設計
(一)合理的安排籃球教學計劃
在確定了三個維度的關系與差別后,體育教師要合理地安排三個層面的內容,采用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不斷地完善和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2]。比如:為了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技術、體能和應用”的三個維度,教師應首先在具體籃球訓練之前對所有人進行徹底的測試,從傳球、防守和投籃等方面檢查他們對籃球的控制,然后根據結果將學生分為三組,這種方法不會傷到學生的自尊。第一類是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老師在完成基礎課程后,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攻防策略、戰(zhàn)術意圖等;第二類學生的成績一般,可以對他們的教學速度進行適當?shù)募涌?第三類是學習能力相對普通的學生,老師要加強他們的基本功,并不斷地鞏固,進而為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進行單元教學奠定基礎。
(二)熟練掌握“技術、技能、運用”單元的構建
在籃球教學的三個層面上,教師要正確學習和完善一套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系統(tǒng)。同時,由于籃球運動具有很高的實用性,教師有必要充分發(fā)揮這三個維度的主觀能動性,適時調整教學內容。雖然,理論知識很重要,但通過實際操作,可以促進學生理解這三個方面的知識。因此,在籃球教育中,教師可以隨時組織一些小型籃球比賽,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根據參賽人數(shù)和場地等因素,靈活調整比賽的規(guī)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訓練和合理使用技巧,為以后的比賽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比賽結束后,老師要針對學生在比賽中的失誤進行詳細分析,比如有的學生不能正確體會投籃動作,只會依靠手臂力量投籃,老師就應該強調上下肢協(xié)調,自下而上發(fā)力,賽后進行針對性練習。這樣既能提高籃球訓練效果,又能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三)教學內容的安排
單元教學內容是教師傳授籃球知識的載體,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途徑。體育教學內容與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相適應,營造適宜的體育精神環(huán)境,并使得教學內容符合初中生的身體和心理特征,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同時,教學內容應具有普遍性,既要對學生進行單一的訓練,又要使其全方位地發(fā)展。從籃球運動的核心訓練要求出發(fā),指出籃球運動能力與健康行為與其課程內容有很大的關系。體育精神并非通過教學內容來獲取,而是通過運動競賽、籃球游戲等運動來獲取。因此,將籃球教學內容分成三大部分:基本籃球技戰(zhàn)術、游戲與比賽、運動健康知識[3]。單元日常教學內容要按照單元的特定時間進行合理的劃分,籃球運動的學習一般不會少于40個學時。在籃球技術教學時運用20學時,進行球性訓練,運球突破、投籃、傳球、接球、籃板球等基礎技術學習。在技術鞏固階段,以10個學時為基礎,對籃球運動的實際情景進行模擬,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籃球興趣為重點。在運用階段,10個學時進行常規(guī)的團隊競賽,目的是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的競技意識和競技水平,讓學生全面提高籃球技能。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
以籃球課程為基礎,結合體育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戰(zhàn)略,選取合適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方法是教師實現(xiàn)教育活動目標、完成教育任務的特殊手段。體育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制定,為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提供了依據?;@球課教學應從營造真正的運動情境、以競賽代練、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強化體育知識、強化體育教學四方面入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景教學法、競賽法、體育游戲法和案例法進行教學。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局限于一個具體的教學內容,也不是一個特定的課程,而需要在單元教學的基礎上,結合實際的教學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籃球教學中的運球為實例,在教學前的準備階段,運用體育競賽的方式代替?zhèn)鹘y(tǒng)的熱身活動,并結合基本的運球動作和球性訓練來選擇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講解法和模型法,教會學生在行進中帶球的動作,加深學生對該動作的認識。再運用體育競賽法,加強體育鍛煉,加強動作的結構性練習,增強學生的行為意識。在此基礎上,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通過對真實競賽的狀況進行模擬,使技術成果得到強化。最后,結合學生實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及團隊配合進行評價總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授、案例教學、提問等方式來解釋比賽規(guī)則、預防傷病等方面的知識。教師正確地使用教學方法是調節(jié)教學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從而推動了教學任務與要求的達成。
(五)教學評價的設計
在單元教學設計中,評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難以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而表現(xiàn)性評價則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方法。表現(xiàn)性評價又稱為“真實性評價”、“替代性評價”,是美國90年代興起的一種測試。美國議會技術評價辦公室把績效評價視為一種考試,它要求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出成果或答案,以顯示他們的知識和技巧。教學競賽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的競賽中,從技術、戰(zhàn)術、體能、品德、裁判知識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評價。鐘啟泉教授指出,學生在表達性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具有多種可能和范圍,因此必須依靠教師的定性和專業(yè)化的判斷。因此,在“表現(xiàn)性評價”中,不能僅依賴于主觀評價,而應采用所謂“尺度”的衡量指標,編制一張衡量績效(技能)的量表[4]。“尺度”是指三到五個階段的表現(xiàn)成功度,它由描述不同時期認知和行為品質特征的描述性詞匯組成。因此,教師可以評估學生在籃球教育競賽活動中的表現(xiàn),評估學生在比賽中的表現(xiàn),制定適當?shù)脑u分標準,并以定量的形式定性地評定學生。比如,得分標準:完成目標得3分,完成大部分目標得2分,完成小部分目標得1分。另外,學生裁判法的學習也可以采用表現(xiàn)性的評價方式,如安排好學生裁判員的出場時間、裁判員的現(xiàn)場執(zhí)法、最終比賽結果的評價。
三、結語
在體育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上,對籃球教學進行恰當?shù)霓D型是必要的。籃球單元教學設計是籃球課程變革的核心,是對課程規(guī)范的深刻解讀與分析,是指導學生進行課時規(guī)劃的重要依據。本文從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從宏觀層面上對籃球單元教學設計進行了討論,但它存在著一些局限,而且任何一種教學設計版塊都不能脫離現(xiàn)實,必須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加以討論。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思想的指引下,籃球教學改革必須勇于嘗試,從而為我國籃球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王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設計——以初中籃球單元教學為例[J].體育教學,2019,39(05):35-36.
[2]高春明,黃堅,張曉艷,等.“大概念”理念下籃球“項目組合”單元教學實踐[J].體育教學,2021,41(12):13-15.
[3]楊超.初中體育中籃球胸前傳接練習運用單元教學實施的研究[J].軟件(電子版),2020(02):39.
[4]萬永.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籃球單元教學設計[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9,35(0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