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軍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的深入,不僅要帶領學生全面發(fā)展,還需要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讓學生健康成長。所以小學體育教師逐步的加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提高自身的體質。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體育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還能夠幫助學生強身健體,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生體質;體育鍛煉;健康促進
小學生經(jīng)常在教室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甚至在活動的時間也待在教室內(nèi),長時間的不進行鍛煉,導致學生的身體機能差。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小學體育教師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構建不同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運動的樂趣。這樣在以后的體育課堂上,學生就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以此來構建高效的課堂。
一、體育鍛煉對學生健康促進的研究意義
小學是學生身體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鍛煉,不僅可以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呼吸系統(tǒng)的機能,促進學生骨骼的生長。能夠幫助學生擁有良好的體魄,預防疾病的產(chǎn)生,還可以促進學生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多方面的提高。良好的體育鍛煉還能夠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還能夠促進學生用于探索的精神。
二、體育鍛煉對學生健康促進的研究策略
1、增強學生信心,培養(yǎng)學生意志力
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活動的時候,要全面的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據(jù)學生進行活動設計。[1]這樣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就可以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還能夠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F(xiàn)在的學生在家庭中都是處于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待遇,所以在面對一些困難就會感到無助,會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對自己也缺乏絕對的信心。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跳繩訓練時,按照教學要求,女生需要在一分鐘跳125到139為優(yōu)秀,男生需要116到126個。有很多學生會找到教師尋求幫助,認為自己肯定跳不了那么多,自己的成績會不及格。還沒有開始跳躍學生就已經(jīng)打了退堂鼓,遇到問題不是想著先解決,還是退縮。這對學生來講是非常不正確的。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可以在學生跳繩的時候給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伴隨著音樂進行跳繩,學生在跳繩的過程中不會感到疲勞,越調越多,最后取得優(yōu)異成績。從此之后,每一次體育測試這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完成。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的學生是有實力的,但是缺乏信心。體育本身就是磨煉學生意志力的活動,教師在帶領學生活動的時候先進行基礎的訓練,逐步的增加難度,選擇適合的目標,讓學生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2、增強學生集體感,樹立正確價值觀
體育活動有很多是需要集體完成的,學生在體育課堂活動中能夠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而且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能夠掌握多種運動的方法,還可以拉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但是有很多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己,所以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學生一直處于退縮的狀態(tài)。也不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缺乏足夠的主觀能動性。[2]甚至有的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進行體育鍛煉,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小組跳繩比賽,有的學生認為,反正其他人跳的多就好了,自己的跳繩數(shù)量不會影響比賽的結果。如果每個學生都有這種想法,那這一組的學生肯定不會獲得勝利。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讓學生進行跳大繩比賽,讓學生依此的進行跳躍,看在哪一位學生那里停止。在比賽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拼盡力自己的力量,因為每個學生都想獲得勝利。教師可以根據(jù)這個比賽來激勵學生,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斷,但是一把筷子卻不會。教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集體感的重要性,每個人都在這個集體中擔當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才能夠促進集體進步。
3、舒緩不良情緒,養(yǎng)成良好品質
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在面對一些問題時,不能良好的解決,甚至還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學生沒有一個抒發(fā)口,會造成身體的傷害。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進行鍛煉,讓學生抒發(fā)自己的興趣。[3]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抒發(fā)情感,還鍛煉了學生的身體。通過體育鍛煉學生可以忘記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主動的進行體育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勇于實踐的精神。而且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也會提升。例如,在面對不良情緒或者感到學習壓力的時候,學生就可以選擇跳繩來緩解自己的學習壓力。把自己的重心放到體育運動中,這樣學生就會通過體育活動來放松身心。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跳繩練習,不論是多人跳繩,還是單人、甚至是雙人跳繩,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的掌握了跳繩的技巧,身體素質也在逐漸的提高。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來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在下一次的體育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而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感受到了體育活動的樂趣,良好的舒緩了自身的壓力。學生通過不斷的鍛煉能夠緩解自身的精神疲勞。在鍛煉中養(yǎng)成團結協(xié)作,樂于助人,先人后己的高貴品質,德育素養(yǎng)也在不斷的提高,以此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帶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yǎng)。不僅要激發(fā)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全面提升,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欣.高中生學校健康服務需求的現(xiàn)狀與社會支持研究[D].江南大學,2019.
[2]楊繼星.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健康教育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
[3]韓吉星.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學生健康行為培養(yǎng)路徑研究[D].濟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