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芳
摘 要: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是指語文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趣味語言,以幽默的形式展開語言表達,為學生營造更加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激發(fā)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引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進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審美體驗。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語言中形成趣味互動形式,教師充分運用語言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給予正向反饋,形成有溝通價值的對話交流局面?;诖?,本文章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應用
引言
語文離不開語言,教學也離不開語言。教學語言包含于語言,是特定情境中的專業(yè)用語,與其他語言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教學語言不是日常交際的口語,也不是非常注重語法規(guī)范的書面語,而是在特定情境(教學情境)中的專業(yè)性語言,與口語表達和書面語表述均有一定的關聯(lián)。教學語言是師生交流思想、傳播知識的工具與載體,具有思想性、知識性、針對性、啟發(fā)性、綜合性的特點。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應用的現(xiàn)狀
(一)講解缺乏有效示范性
第一,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不高,在講課過程中會出現(xiàn)用詞不當和對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存在一知半解的現(xiàn)象,難以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長此以往會出現(xiàn)課堂的碎片化,影響語文課堂的正常教學與學生學習效果;第二,教師缺少語言組織能力,在表述時缺乏表達技巧,組織混亂,思維跳躍,使語文課堂教學秩序混亂,整個教學過程難免影響學生學習熱情,也很難達到示范性;第三,教師語言表達無趣乏味,缺乏審美性,造成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第四,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不高,在課堂上缺乏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文學審美效果不夠,無法通過課文內容的傳授給學生帶來審美感。
(二)口語化問題較為嚴重
在課堂中,師生互動主要是以語言為主,教師對語言的科學化應用就是對語言的藝術化呈現(xiàn)。語言運用是否得當,會直接影響溝通的效果。正式的書面語言和口頭化語言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應該是嚴謹?shù)?,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藝術化滲透,不能隨意應用。只有語言應用科學合理,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語言都存在一定口語化的問題,教師的表達不是十分規(guī)范,從而促使學生無法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小學習。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應用
(一)評價語言要注重藝術性
教師在《圓明園的毀滅》中,學生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的閱讀情境,經歷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慘痛的毀滅,也在教師有意識地設問點撥之下,理解了作者匠心獨運的構思,激發(fā)了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運用語言藝術來開展評價。當學生激情澎湃地講述自己對曾經美好的圓明園的向往時,教師的評價可以適當跟進點撥,如“你的飽滿熱情讓我們也感受到了那份向往!你能詳細地跟我們說說,你喜歡圓明園的什么嗎”,以此來啟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和思考。有的學生在表達自己對圓明園毀滅的遺憾時,偶爾出現(xiàn)緊張卡殼的情況。這時候,教師的評價應當以鼓勵性語言為主,要巧妙地介入學生的話題,如“從你的描述中,我們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圓明園的毀滅經過,你能為我們講述更多的細節(jié)嗎?”這有助于及時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得以調整心態(tài),逐步完成語言建構。這不僅能夠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二)教學語言要注重審美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漢語言文字歷經幾千年的風霜,精彩依舊,形美如畫,音美如歌,義美如詩。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精彩的畫卷,都能唱成動人的歌謠,都能譜成雋永的詩篇。古人說:“字字珠璣?!闭Z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體現(xiàn)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魅力。低年段的學生即使對漢語言文字美感的理解不深,但是耳濡目染,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浸潤于美好的體驗中,逐步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教學語言要注重激勵性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能力發(fā)展還不成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為學生提供語文教學服務,還需要針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恰當引導。因每個學生主體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因此在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中,教師需要關照不同學生的想法,也要確保每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針對不同的語文教學內容,教師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fā)言,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在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中緩解部分學生的壓力和緊張心理。采用這樣的交流方式,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通過對學生的鼓勵和認可,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當學生進行回答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積極和公正合理的評價。通過這種教學語言的激勵性方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質和高效。
(四)教學語言要注重簡潔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語言將課堂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故要保證教學語言的簡潔性,即言簡意賅、用詞精當。要想達到上述要求,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保證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將課堂內容條理清晰地表述給學生;其次,要保證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避免出現(xiàn)“這個”“嗯……”等口頭語;另外,要保證教學語言的形象性,用生動化的語言來帶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最后,要保證教學語言的通俗性,不要使用過于深奧、晦澀的語言,保證學生能夠完整地接受到課堂信息。
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語言藝術關系著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長遠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構建富有情趣、活力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入手,善用靈活的語言藝術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以導向性的語言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巧妙運用評價藝術為語文課堂教學領航。
參考文獻
[1]董雪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藝術的應用[J].學周刊,2020(33):95-96.
[2]陳燕婷.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當代家庭教育,2020(16):79.
[3]王彥林.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語言藝術的應用[J].才智,2020(11):154.44D8F39B-6859-4E0A-8989-561A7D53A0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