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姓名:仵孟卓、 性別:女、 民族:漢族、 ?籍貫:河南南陽、 ? 出生年月:2002.9、 ?學歷:本科、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河南洛陽) 學生、 研究方向:臨床醫(yī)學
摘要:目的 對臨床醫(yī)學檢驗中應用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的效果進行討論。方法 回顧本院168例健康血檢人群的血液樣本,控制不同血液細胞檢驗條件,對比不同檢測結果。結果 1:5000抗凝劑下,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低于1:10000抗凝劑(P<0.05);保存2h和5h之后,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高于保存0.5h(P<0.05);16-24℃溫度下,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水平低于5-10℃,血紅蛋白水平高于5-10℃(P<0.05)。結論 不同比例的抗凝劑、不同放置時間和不同檢驗溫度都會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應當針對性控制檢驗條件,以實現(xiàn)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提升。
關鍵詞: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臨床醫(yī)學檢驗;檢驗準確性
血常規(guī)檢測是臨床常見的檢驗手段,其結果是健康人群體檢或評定患者生命體征的重要標準。血常規(guī)的本質就是對人體中的各類血細胞含量進行檢驗,但是因為血液細胞對檢驗環(huán)境要求相對苛刻,因此如果未能重視檢驗條件的合理控制,很容易對準確性造成較大影響[1]?;诖?,應明確影響血液細胞檢測準確性的各項因素。本研究將以本院168例健康血檢人群的血液樣本為例,討論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168例健康血檢人群的血液樣本,其中包含男性97例,女性71例,最低年齡26歲,最高年齡71歲,年齡均值(44.63±3.81)歲,A型45例,B型40例,AB型37例,O型4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空腹狀態(tài)下采集靜脈血,用真空采集管收集并保存。記錄不同比例抗凝劑、同一溫度下不同保存時間和不同保存溫度下,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檢測結果[2]。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計量資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時,P<0.05。
2 結果
2.1 不同比例抗凝劑下血液細胞水平對比
1:5000抗凝劑下,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低于1:10000抗凝劑(P<0.05)。見表1。
2.2 同一溫度下不同保存時間下血液細胞水平對比
保存2h和5h之后,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高于保存0.5h(P<0.05)。見表2。
2.3 不同保存溫度下血液細胞水平對比
16-24℃溫度下,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水平低于5-10℃,血紅蛋白水平高于5-10℃(P<0.05)。見表3。
3 討論
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控制,是提高患者血常規(guī)檢測準確性的重要工作,這和血液細胞在不同檢測條件下,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現(xiàn)象息息相關?;诖?,患者血液檢測需要針對性選擇具備較高理論水平的人員,嚴格遵照血液檢測流程各項要求,并加強對人員的考核[3]。另外,應針對性將影響血液細胞水平的負面因素降至最低,本研究結果表明,1:5000抗凝劑下,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低于1:10000抗凝劑(P<0.05);保存2h和5h之后,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等血液細胞水平顯著高于保存0.5h(P<0.05);16-24℃溫度下,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水平低于5-10℃,血紅蛋白水平高于5-10℃(P<0.05)。由此可見,不同影響因素會極大影響血液細胞水平,控制的重點不僅應聚焦于室溫和時間,還應當正確選擇試劑盒,調整抗凝劑比例[4]。
綜上所述,不同比例的抗凝劑、不同放置時間和不同檢驗溫度都會影響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應當針對性控制檢驗條件,以實現(xiàn)檢驗結果準確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爭鳴,杜曉娟.臨床醫(y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8,13(19):76-77.
[2]楊游萍,苗霞,盧建偉,梁志剛.血液細胞檢驗的質量控制和臨床應用研究體會[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56-57.
[3]劉海霞,周愛芳.臨床醫(y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有關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4):162-163.
[4]費陽,王薇,王治國.Westgard西格瑪規(guī)則在臨床血液學檢驗項目室內質量控制規(guī)則選擇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6,31(11):99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