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華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4 — 0168 — 03
高校是培育高素養(yǎng)人才的陣地,高校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思政素養(yǎng)的提升和人生價值的體現(xiàn)等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注重高校生心理素質教育,結合高校生的心理發(fā)展情況,有目的性的組織教育,真正培育出高素養(yǎng)人才,為國家今后發(fā)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國經濟體系變革尚處在攻堅時期,社會主義初級時期經濟成分與經濟效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模式多樣化,市場經濟發(fā)展迅速、競爭激烈,對高校生思想理念、價值理念有較大沖擊。而且,市場經濟引起經濟的昌盛、產品多樣化、物質金錢的誘惑比原來任何時間都強烈,原來那種進入大學就像進入保險箱的思想正慢慢被摒棄?,F(xiàn)如今,隨著國家現(xiàn)代化進度的推進,人民遇到的各種壓力及競爭也在增大,高校生處在這種環(huán)境下,也遇到了多種多樣的壓力,涉及學習壓力、就業(yè)負擔、生存壓力以及因人際關系而形成的諸多壓力,由此必定導致高校生心理壓力加大,精神方面極易產生迷茫與困惑。
雖然各大高校早已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一些問題防礙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發(fā)展,造成整體教育狀況并不理想。其一,重視度及創(chuàng)新性較低。這是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其教學觀念深入人心,進而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不能引起足夠重視,這時,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其二,重視程度不夠,也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所在,長期的教學模式單一、無創(chuàng)新性,教育質量必定會受到阻礙。其三,心理教育避重就輕。在認知層面來講,由于主觀意識及經驗的偏差,以及對象的狹窄性,不能全面掌握問題的所在,進而造成大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得不到重視。其四,實施路徑范圍較窄。因為教師及輔導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不重視,很容易將這種錯誤觀點傳遞給學生,從而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就越來越少,實現(xiàn)不了教學全面的覆蓋。由于覆蓋面范圍較窄,引起許多有心理疾病的學生不能正確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等到發(fā)現(xiàn)時再想挽救,或許為時已晚。
從主觀方面來說,許多青年高校生尚處在由未成熟至成熟、未定型至定型的改變階段,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通常難以科學精準的觀察、判斷、分析與處理問題,有些錯誤的觀點極易左右高校生的思想與行為,從心理方面高校生也極易產生不良情緒,若此時無法獲得準確引導與合理調解,這樣極易形成心理障礙。尤其是拜金思想、功利主義以及實用主義等思想在社會上影響很大,高校生中許多人的理想信念非常淡薄,由此必定影響高校生健康心理形成[1]。高校生幾乎都處在改革開放時代,物質環(huán)境較為優(yōu)越,經歷的均是從學校至學校的單向過程,生活閱歷少,缺乏實踐經驗,通常是對成功與信譽體驗多,缺少對風浪與挫折的體驗,特別是獨生子女對社會的適應力及面對挫折的承擔能力很差。這些簡單的生活經歷與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環(huán)境,通常是高校生人格不齊全的一個重要因素。
“以人為本” 指把人的社會性質、自然性質以及精神屬性當作一個有機總體,全面表現(xiàn)三者間的辯證一致關系,將“人”視為所有事物的根本,全面突出人文關懷的重要哲學觀?!耙匀藶楸尽奔窗讶说娜?、健康、長遠發(fā)展視為其立足點與落腳點。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是引領時代發(fā)展及文明的核心基地,就教育作用來說,高校教育具備啟迪心智、傳遞知識、確定人生價值等各種作用。“以人為本”的關鍵是人,以人為前提,以推動人的綜合發(fā)展為本質目的,適應人的生存、安全等需求,適應人的民主權利、平等公正、需求、價值體現(xiàn)、精神文化的需求,關愛人、尊重人以及發(fā)展人等[2]。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具體執(zhí)行的高校教學管理方面即“以生為本”,于德智體美等方方面面綜合發(fā)展,讓高校生可以健康成長,創(chuàng)建和諧學校即以追求師生與學校的整體發(fā)展為綜合效應,以所有師生身心健康和融洽發(fā)展為根本,打牢和諧學校建設基礎。而創(chuàng)建和諧學校就需要基于師生的心理健康。換言之,健康心理是創(chuàng)建和諧學校的核心內容。
高校文化是高校師生在持續(xù)的教育活動中所創(chuàng)建的,體現(xiàn)高校師生職工價值方向、思維模式與行為標準的一種文化環(huán)境與精神環(huán)境,其是全社會文化的核心構成部分。校內文化創(chuàng)建既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其所具備的隱含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對師生的德育、思想理念的熏陶、融洽人際關系的養(yǎng)成均有著特殊效果。多種多樣而又和諧的校內文化,不僅可以創(chuàng)建健康、積極、正常的校內生活,還能夠調整情緒,減小壓力,并緩沖與矯正心理問題。
對于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高校有建校歷史很短的客觀情況,與普通本科學校比較,有起步很晚、沉淀淺、特色少的問題。但是,若高校可以掌握時代主題,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內涵及特點,植根學校,以健康良好的校內文化生活為主導,科學詳細的制定出和本校相一致的校內文化創(chuàng)建趨勢及整體規(guī)劃,校內文化創(chuàng)建也可以后來居上,在指引高校生健康成長、完善教學管理的層面起到較大作用。
分類指引,即遵守對高校生心理認識的基礎,以不同主體心理分類為前提,在老師的指引下對高校生展開分層次管理。具體是由于不同的高校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健康情況都不同,其所可以接納的管理方式必定存在區(qū)別,若教學管理中選擇“一刀切”的模式,必定會阻礙管理目標的完成。因此,在教學管理中,既要采用分層次教學方式,僅僅根據(jù)高校生這一重點,“因材施教”,按照個體區(qū)別,有針對性采用分層教學,且在無形之中滲入心理健康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而且,在學生管理方面,要借鑒高校生心理普查結果,以其心理健康情況為前提,展開分類指引,有針對性組織工作,進一步提升管理者和管理對象之間溝通與合作效率,由此達到管理目標的最好效果。
大學生在校內學習階段,就是“三觀”養(yǎng)成與定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由此,大學生管理不得只是局限于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依靠“以人為本”思想的教學管理需要以發(fā)展的角度定位教學管理目標及內容[3]。就客觀角度來說,管理人員需要把學生個體需求引入其中,即慢慢把服務式管理取代原來的管教式管理。若教學管理的內容及模式僅僅從社會總體需求進行考慮,而忽略甚至無視高校生個體需求,將極易導致高校生在這種管教式管理方式下形成“要我做”的惰性思想,導致教學管理變成一種被動式行為方法,長此以往可能讓高校生形成逆反心理,從而降低管理效果,令教學管理容易出現(xiàn)就算有管理也很難完成管理目標的局面。因此,忽略高校生的個體需要,既導致他們接受管理時出現(xiàn)障礙,并且還將使之心里倍感壓抑、扭曲,甚至使高校生形成一些心理障礙,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
很多高校教學管理基本結構是條塊管理模式,每個科室及部門職能清楚、職責到位。該種落后的管理方式從面上講看著無懈可擊,但是事實上常常會面臨這樣一種問題,即各科室與部門獨自為政,步調不同[4]。從教學管理方面來說,教務處僅僅管教師上課,保衛(wèi)處僅僅管校內治安,團委僅僅管學生活動,其他部門極少參與,校內的行政、后勤對高校生違紀現(xiàn)象一般視而不見,覺得事不關己。而有些老師上課也不顧課堂僅僅知道講課并不知育人。另外,很多人還覺得教學管理僅僅是輔導員、班主任的工作。實際上,教學管理屬于一項整體性任務,不僅需要多科室及部門的協(xié)同參與,還需要校內管理人員堅實“圍繞核心、服務學生”的思想,遵循“以生為本”,將教學管理視為一件大事來處理。
高校和學生的主要利益在方向方面是相同的,從這一方面來講,高校生的成長進步與成才一直是教學管理追尋的目標,教學管理的改進、高校建設及發(fā)展同樣是為了更好完成這個目標。就教學管理活動行為效果來說,成功的重點是把高校的發(fā)展?jié)B入學生發(fā)展需求之中,使之在管理環(huán)節(jié)取得統(tǒng)一[5]。若將高校教學管理只是放在使其被動的適應高校發(fā)展需求的面上管理,而忽略高校生內在潛力的挖掘,則高校生參與管理會比較被動,同時管理工作同樣比較消極被動,經常產生梗阻情況。所以,優(yōu)質、高效的教學管理應當是深層次管理,在管理方面不僅要將高校生視為教育工作的核心,還要注意挖掘其主觀能動性,培育與提高高校生主體意識,設置多樣化、整體化的成才規(guī)定,根據(jù)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要求,盡量創(chuàng)建好高校生施展才華、呈現(xiàn)個性、突出特長的平臺,讓高校生全面、持續(xù)發(fā)展。而這種目標的實現(xiàn)就需要充分把握與了解高校生的心理為前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關鍵。
在高校教學管理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面實行“以人為本”思想,“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得到全面實行的前提與基礎即轉變觀念。教學管理從何下手?采取何種措施及方法?這些均體現(xiàn)在思想理念上,不管是措施創(chuàng)新,或者方法的改變,其歸節(jié)點依舊是思想理念問題[6]。所以,轉變教學管理方法的重點是形成“以人為本”的新思想,把新思想融入每個教學工作之中,持之以恒。教學觀念實行者不僅要在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學校環(huán)境方面持續(xù)增強“以人為本”的觀念,以情為橋梁、以理為前提,在德中熏陶,在行中提效,充分突出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從而全面提高高校生心理健康程度,促使教學管理順利進行。另外,要在提高教學管理效果方面持續(xù)增強服務育人的觀念。高校教育和管理對象是高校生,即高校的主體及學生,他們是高校的根本,高校所有工作均要圍繞高校生而進行。所以,唯有持續(xù)增強服務學生的思想,且以此為前提,方可持續(xù)改進管理辦法,完成管理目標。
加強高校教學管理需要有一支高素養(yǎng)的教學管理團隊作為支持,在教學管理團隊組建方面,要從如下幾點著手。
1.組建輔導員團隊
高校輔導員在教學管理方面不僅是高校生思政理論的傳授者,還是他們各種事物的管理對象,也是高校生成長階段的服務者。首先,因為在教育、教學過程,輔導員具有教育管理人員的雙重身份。其次,輔導員也肩負著處理高校生的思想問題與學習生活中面臨的難題雙重職責[7]。所以,輔導員在教學管理方面可以獲得大量信息,掌握學生,找到問題,這為教學管理活動有針對性組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針對在校大學生輔導員的功能更為明顯。
2.組建班主任團隊
大學班級是高校生在校階段學習、生活的重要團隊基礎,還是高校對他們組織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師生以集體方式呈現(xiàn)的核心載體。在班級內,班主任肩負直接領導這一隊伍的職責。班主任任務不僅光榮還艱苦,屬于教學管理任務的主要依托。所以,班主任團隊的好壞關乎教學管理效果。
3.組建學生干部團隊
高校教學管理方面,學生干部既肩負上傳下達的工作,也有帶頭領導與榜樣等作用,學生會是學生干部組織活動的載體,其在黨委帶領下、團委引導下,在教學管理方面還起到了組織管理、橋梁和為學生服務的隊伍組織功能[8]。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需要發(fā)揮學生干部良好作用,組建學生干部團隊,在教學管理方面會揮著顯著效果。
4.管理部門與制度保障
高校教學管理方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既需要正確的思想理念與完善的人才團隊,還是要有完整的工作部門與規(guī)范的制度機制為保障。教學管理唯有持續(xù)規(guī)劃出標準科學、可行的工作順序及方法,方可讓教學管理一直具有合理性、系統(tǒng)性以及前瞻性。對于發(fā)展、開放與逐漸繁瑣的高校教學管理活動新局面,完整的制度、齊全的部門才是做好該項工作的重要前提?;谛睦斫】涤^念,教學管理不僅要有完善的心理健康體系,還要有完整的工作部門去實行。所以,從該角度來說,在制定與設立部門方面要遵守人性化管理與以生為本的觀念,以高校內部規(guī)章制度及教學管理部門為基礎,真正與高校實際狀況相統(tǒng)一,持續(xù)優(yōu)化與確定心理健康與教學管理的基本目標、工作、職能,合理實行管理體系及方法,以規(guī)范干涉方案,確定干預系統(tǒng),循序漸進,讓教學管理一直向著更高更穩(wěn)定的趨勢前景。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需要深入分析,對于高校來說,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現(xiàn)狀及學生現(xiàn)狀制訂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同時還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進而培育出更多身心健康人才,從而完成教育目標。
〔參 考 文 獻〕
[1]朱寧明,張利華.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探析[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研究, 2020(07):0284-0284.
[2]李愷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J].科教導刊,2019(29):178-179.
[3]吳群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 16(04):44.
[4]汪依桃,肖華業(yè).廣西高校二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工作實效性策略研究[J].高教學刊,2016(08):42-43.
[5]麗莎王.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與實踐,2020,3(08):184.
[6]郭芳.校企結合視角下高校鑄造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C]//2017冶金企業(yè)管理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2017.
[7]趙亞瓊,李文艷,秦艷梅. 基于工作過程視角下的高?!秾в螛I(yè)務》課教學策略研究[C]//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整合研究學術論壇.
[8]李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統(tǒng)計與管理,2015(04):144-145.
〔責任編輯:丁 冬〕
收稿日期:2022 — 0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