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龍
【摘要】學生出入題海而成績不見起色,一方面是思維的惰性,不愿改變自我;另一方面是對做題的目的不明確.本文想通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幫助學生明確做題的目的,對正確方法的掌握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 物理做題;習題意識;物理教學
1 部分現(xiàn)狀:被題海拴住了的孩子
每天看著一些學生出入題海而成績不見起色,他們心忡忡,我心憂憂.不少學生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老師,我也努力了呀!怎么就不見進步呢?”是?。∨α?,沒見進步,這不得不說是方法問題.
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每天面對至少六科的作業(yè),能“刷”多少題目?能真正的由量的積累而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嗎?的確有學霸通過“刷題”取得了成就,網(wǎng)上曾經(jīng)曬出高中三年的試卷高達2.41米,但這樣的學霸有幾個?見過太多的孩子,見題就做,做了錯,錯了做,反反復復,一進考場還是錯、錯、錯……長此以往則心力交瘁而產(chǎn)生信心上的動搖.
2 產(chǎn)生原因:做題目的不明確
做題的目的是什么?是為掌握知識點而服務(wù)的.知識點在哪,就是我們課本上的基本概念與規(guī)律.將題目與知識點脫離的現(xiàn)象是努力卻不見成效的主要原因.
3 解決方案:源頭活水、確立聯(lián)系、強化體驗、歸納整理.
3.1 源頭活水: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wù)本
物理的基本概念與規(guī)律是人類千百年來智慧的結(jié)晶,是人們長期與自然交融的結(jié)果,是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與探索、應用與總結(jié),從而構(gòu)建起宏偉的物理學理論大廈.它反過來又指導人們?nèi)シ本秃?、去偽存真、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進一步使之成為我們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所以說物理的基本概念與規(guī)律是整個物理理論的基礎(chǔ)與精華,是所有與之相關(guān)問題拓展的源頭.
沒有精準、嚴謹、科學的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就沒有定量的物理學,更談不上理論的應用.故我們所做的各種努力(當然包括所有的練習)都是為了理解這些概念與規(guī)律,去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與根源.
電磁感應現(xiàn)象紛繁復雜,但楞次卻將各種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電流方向總結(jié)為了一句話:“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而我們卻要花至少三個課時去對理解這句話,用更多的習題對這句話去進行體會,這里不能不說愣次的偉大,也不能不說基本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理解的重要.
在對愣次定律的理解中,主要是對“阻礙”兩個字的理解,感應電流的磁場是如何阻礙磁通量的變化的?可從阻礙磁場的增加或減少來進行理解,即“增反減同”;也可以從阻礙相對運動來理解,即“增斥減引”或“來拒去留”;還可以從面積的變化趨勢來理解,你不是磁通量要增加么?咱們讓面積減小來阻礙你的增加,即“增縮減擴”,當然這里我們要注意正反穿的特例.
概念理解透了,那就要通過一定量題目的訓練來對概念加以體會、品味其精妙.
例1 如圖所示,導體棒在外力作用下向左運動,則通過電阻上的電流方向是()
(A)由A→B. (B)由B→A.
(C)無感應電流. (D)無法確定.
導體棒MN向右運動,導致磁通量減小,為了“阻礙”其減小,則感應電流激發(fā)的磁場與原磁場相同而向里,便產(chǎn)生了順時針方向的感應電流,迅速確立B選項.(當然用右手定則更快)
例2 一正方形導體線框水平固定放置.現(xiàn)將一豎直的條形磁鐵,從線框正上方沿軸線向下穿過線框,條形磁鐵與線框()
(A)先相互吸引,后相互排斥.
(B)始終相互排斥.
(C)始終相互吸引.
(D)先相互排斥,后相互吸引.
在這里,我們壓根兒就沒去考慮磁鐵的極性問題,只需要知道愣次定律中的“阻礙”也可以阻礙其相對運動就已經(jīng)足夠,故靠近時排斥而遠離時吸引,確立D選項.
例3ab是一個閉合矩形導體線圈,可以繞垂直于紙面的O軸轉(zhuǎn)動,當變阻器的滑動片P自左向右滑動的過程中,線圈ab將()
(A)沿逆時針轉(zhuǎn)動.
(B)沿順時針轉(zhuǎn)動.
(C)發(fā)生了轉(zhuǎn)動,但電源的極性不明確,因此不能確定轉(zhuǎn)動方向.
(D)線框靜止不動.
同樣,我們不知道電流的方向,故而無法判斷磁場的方向,但我們只要知道R減小,磁場增大已經(jīng)足夠,如何“阻礙”磁通量的增加,減小面積即可,確立B選項.
3.2 確立聯(lián)系:樹立做題想概念,讀概念時想習題的意識(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擁有了正確的概念之后,就應該在我們?nèi)粘5挠柧氈羞M一步去強化做題的目的性意識,即做這道題是為了練習哪些知識點,同樣看到哪個知識點就能想到哪些典型的例題.我們還是通過具體的例題來加以佐證.
例4 質(zhì)量為m的物體,以3g的加速度豎直下降了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的動能增加2mgh.
(B)物體的機械能增加3mgh.
(C)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少3mgh.
(D)物體的機械能增加2mgh.
從知識點的角度,此題考察的是重力勢能、動能、機械能.從回想概念來說,就應該想到:重力勢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動能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機械能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審題時就應該一邊讀題、一邊開始思考:物體有3g的加速度,故而合外力即為3mg,從而確立了動能的變化3mgh;而重力勢能的變化僅僅取決于重力所做的功,立即得到減少了mgh;那物體為什么有3g的加速度呢,顯然是受到了除重力之外有外力的作用,這是改變機械能的根本原因.于是乎,D選項產(chǎn)生了.
3.3 強化體驗:量變到質(zhì)變,熟能生巧
當今之高考,尤其是現(xiàn)在物理的考試時間僅75分鐘,不僅考察你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要考察你能否將其快速輸出,故而我們要經(jīng)過大量規(guī)范的訓練來達到這一目的.
一方面,大量的規(guī)范的訓練會使你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中的漏洞,使你更加正確地去理解知識,另一方面,大量規(guī)范的訓練會使你熟能生巧,甚至做到條件反射般的感覺,提高你做題的速度.
例5 如圖所示,在x軸下方存在著正交的電場與磁場,電場強度E1=20N/C,方向沿x軸的正方向,磁感應強度B1=5T,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在x軸上方存在正交的電場E2與磁場B2(圖中均未畫出).一個質(zhì)量m=3g,帶電荷量q=2×10-3C的帶電小球自y軸上的M點沿直線勻速運動到x軸上的N點,已知OM=4m.小球在x軸上方做圓周運動,恰好與y軸相切,運動軌跡如圖所示.(g=10m/s2,sin37°=0.6),試求:
(1)小球運動的速率v;
(2)電場E2的大小與方向;
(3)磁場B2的大小與方向.
此題題目讀完,就應立即在腦海里彈出畫面,第一階段是有洛侖茲力的直線運動,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第二階段的勻速圓周運動則必然有重力和電場力,是一對平衡力的結(jié)論,那僅由洛侖茲力來提供向心力.
這樣一來就自然可以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當然這種熟練程度來源于平常對一些知識點整理過程中自己所做的功課.
3.4 歸納整理:通過整理,可以將書讀薄,將知識沉淀
整理的最好方式莫過于活頁夾,它的靈活性在于你能將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得以實現(xiàn).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必節(jié)約紙張,讓自己的整理本上寫得滿滿當當,以后有新的感悟之時,卻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在這里,對于你認為很好的一道題,你要相信你以后一定會碰上與之類似的問題,將這些相似題放在一起就成了一種很好的整理模式,故你第一次整理時,你活頁夾的一張紙上便可只整理一道題,哪怕整理的這道題目只寫了幾行,你也要將剩下的空著,以便于你日后有新的類題或有新的想法之時補充進去.
在高三,也常常見到這樣的學生,整理了不少的題目,但回頭看的少,通過與孩子們的交流,不愿意回頭看的原因有三點.
其一,觀念問題,總認為這些題自己整理過,回頭再做有浪費時間的嫌疑,其實這正是沒有明白溫故而知新的道理,不知道自己整理過的題是自己挑選出的一些自己認可的好題,是自己的缺陷之所在,也飽含自己的心血.
其二,整理本上寫得較亂,連自己都不愿意再看.這類孩子就得自己在做事的精細化上要多下功夫,自己都不愿意看的書寫,又如何能在高考的閱卷中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其三,整理本上題目和答案寫在了一起,重新做的話很容易因眼睛看到了答案而被自己整理的東西帶著走,找不到做題的感覺.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就方便多了,正面寫題目,背面寫答案,但這需要未雨綢繆.
這樣一來,我們就擁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整理本,從而將知識系統(tǒng)化.
4 結(jié)語
做題,不必追求奇思妙想,體驗夠了,自有妙解;若不循序漸進,總在克難攻堅,輕則傷神,重則傷心,久而久之,興趣殆盡.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
參考文獻:
[1]汪英俊.淺談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的學習和運用──高考物理復習教學專題[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04):98-100.
[2]崔娟,張巖文,劉永軍,葛桂賢.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以“楞次定律”習題課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2020,3(4).
[3]周妮娜.勤練,夯基,重梳,落規(guī)——例談高考物理二輪專題復習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20,3(8):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