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傳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人們對高中物理的教學要求越來越嚴格.教師在授課期間,不但需要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跟上教學改革的腳步,有效地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教學課堂.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教學模式
高中時期是學生最難以忘懷的學習時光,高中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當下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教師需要對教學的方法及觀念進行改革.
物理這門學科在高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門科目,這門學科的知識復雜難懂,教師需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完全地掌握物理的相關知識.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整體素質,讓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教師需要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構建高質量的教學課堂,完成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原則
1.1 循環(huán)漸進原則
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經歷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多年學習,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心理也在不斷發(fā)展,他們已經具備形式運算的能力.物理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展開教學.順應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也要根據物理的邏輯性來進行教學.
物理教材的內容是由易到難的,學生應由淺入深地學習物理知識.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對教材進行系統(tǒng)性的掌握,一點一點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切勿急躁,不能拔苗助長.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了解,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認知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進行全面地掌握,并且能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物理觀念,建立科學思維,逐漸提高物理探究能力.
1.2 教學方式多樣化原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力推進,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學目標也增添了新的內容.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授課時應該遵循教學方式多樣化的原則.教師不能再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應該安排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分組合作學習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等.
對于選擇何種方式來進行教學,這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來確定.教師只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從而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期間,需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所起的作用是引導,而非領導.
2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教導學生學習不同的物理方法
2.1 類比法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由內向外不斷進行擴展的過程,學生在已掌握內容的基礎上吸收外界的新知識.類比法的應用正是把舊知識與新知識進行了銜接,對學生的學習能夠有不錯的啟發(fā)效果.
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物理概念時,可以應用類比法,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物理概念是比較抽象的,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相似的實驗以及物理現象,向學生做出解釋,通過對比,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就會更容易.應用類比法進行學習,能夠把原本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2 比較法
學生在高中時期的物理學習中,會學到很多相關概念,有一部分知識點的概念很相似,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弄混.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把這些概念分清楚,通常采用比較法對學生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對知識點加強理解和記憶.比較法的應用,不但可以降低學生記憶的難度,而且對教師教學的難度也能有效地降低.此外,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實驗,教師也可以把比較法應用在物理實驗的教學當中.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和記憶物理知識,可以通過物理實驗來進行對比,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物理知識.
2.3 模型法
模型法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能夠把復雜的知識進行簡化,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模型法就是為了研究問題,通過物理建模的方式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提高,進而把物理的根本特性和現象的本質一起融合構建.在研究復雜的物理問題時,可以對主次因素分別看待,之后構建理想化模型來處理問題.
2.4 猜想法
在物理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猜想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物理學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應用猜想法來進行假設、實驗思考等操作,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進行歸納整理.
應用猜想法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水平得到提高.學生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完成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把自己的假設以及猜想通過物理實驗進行證明.逐漸提高自己的深度思維能力.
3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物理能力的養(yǎng)成策略
3.1 小組合作學習
以往,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比較注重的是學生的個人能力,很少開展小組學習,沒有意識到團隊合作對學生的價值.學生只有在合作中才會產生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才能有奮發(fā)向上的動力,進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學習,獲得成長.
教師在教學期間,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漸形成合作意識,了解合作的優(yōu)勢,在解決問題時能夠團結協作,快速處理問題.而且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處理問題時都會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可以集思廣益,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完美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揮,為學生提供更多暢所欲言的機會.
例如 教師在講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這節(jié)課時,對其中“電壓表和電流表”的學習,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順利完成實驗的前提條件就是組內的成員需要掌握相應的知識,以此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教師在進行分組時,需要確保每個組內都有一個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帶領大家一起操作實驗,進行學習.無論做任何事情,在最開始的時候總是困難的.所以需要有一名學生起到帶頭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為其他學生講解實驗流程,一步一步地調動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使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當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溝通交流,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比如,在實驗過程中碰到某一個問題,通過個人的能力沒有辦法解決,那么大家相互討論,集思廣益,很容易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很大的成就感,很容易喜愛上物理實驗,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也能夠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
3.2 建立趣味課堂
在高中時期,物理這門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的實驗.每一個實驗的背后都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中都體現了科學家們對物理世界的探索.比如,著名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等.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需要收集關于本堂課實驗教學的相關故事,故事的內容需要具有趣味性,而且具有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這些故事,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的來源與發(fā)展進行了解.
學生聽教師講述這些有趣的故事,能夠激勵學生完成對物理實驗的探索,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起到推動作用.當學生在面對物理難題時,能夠用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的探索精神激勵自己,不怕困難,增加自己跨越高山的決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
例如 這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是“力學和牛頓運動定律”,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就需要收集有關牛頓的趣味性小故事.在課程開始的時候,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小故事,然后給學生觀看物理學家的紀錄片片段,學生受到這種直觀性的視覺刺激,能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并且能夠被科學家堅持奮斗的精神所感動.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想要對物理的世界進行探索.
教師通過課前導入方式,能夠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使學生有想要自主學習的欲望.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能夠通過這些勵志的小故事知道對待物理要嚴謹,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這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積極的影響,并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制定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教學方案.
3.3 主動學習課外知識
高中時期,學生的學習時間是非常緊湊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也有限,這不利于物理學科的學習.因為物理是學習難度比較高的一門學科,教師講課的時間比較短暫,學生學習起來就會特別吃力.
物理教師在授課時,需要對課堂的時間進行明確的安排,并且需要積極地帶動學生對課外物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利用課下時間對物理知識進行延伸.
物理本身的難度比較高,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題,教師在課上講解完教學的內容后,才會利用剩余的時間來講解題目.本來剩的時間就不多,題目又難,教師快速的講解使得部分學生無法聽懂,對所學的知識不能充分地理解.所以學生自主地對課外知識進行學習是很有必要的,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在上課時把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快速地講解一遍,之后對其他補充的知識再進行講解.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課外知識,在教師講題時能夠快速地跟上教師的思路,聽明白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幾本好的課外讀物.學生通過對課外讀物的學習,能夠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教師講課時能夠輕松的學習,改變之前學習吃力的情況.
學生在上課時,需要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對重點知識要做好記錄,方便之后的復習.學生主動學習課外知識,不但自己的學習效果能夠得到提高,而且還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師應用以往的教學方法并不符合當下教育發(fā)展的要求,為了建立高質量、高效率的物理課堂,教師需要對教學的方式以及方法進行革新.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yǎng),物理教師需要對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在教學時需要使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向學生進行授課,使學生不但能夠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夠提高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敏輝.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政治主觀題規(guī)范化答題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20(95):149-150.
[2]鄭金山,陳金貴.運用物理方法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魯科版·高中物理選修3-1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10):109-110.
[3]盛思月,何善亮.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途徑:基于近年來核心素養(yǎng)主題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參考,2016(2).
[4]韓立福.韓立福有效教學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5]謝毓平.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途徑[J].考試周刊,2018(42):171.
[6]劉飛.解析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培養(yǎng)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13):176-177.
[7]杜放.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與培養(yǎng)策略[J].華夏教師,2018(0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