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是科技化的時代,信息技術隨之不斷地改變,各行各業(yè)無論是在工作流程、工作方向、工作規(guī)劃等都會運用到互聯網信息,我們知道在將來,崗位所需對于勞動者的要求也會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而提高。數據顯示,到2030年,由于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數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全球將大約有3%-14%的勞動力面臨著職業(yè)類別的轉換,而在這一方面,對于中國而言,約13%勞動力必須提高自身素養(yǎng)以適應技術變革所需能力需求。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技術型人才,只有在擁有相應的信息素養(yǎng),才可以讓他們有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能力提升
一、高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狀
內容、傳播、分析等是信息素養(yǎng)的重點內容,信息的評價、檢索與獲取等也是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方面,了解、分析、鑒別、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個人信息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我們在進行調查問卷內容的設計上,也主要以這些特點為依據來展開。
(一)日常上網情況
日常生活中,低頭族、上網族已經成為目前人群代表形容詞,高職學生群體也不例外,針對這一現狀,我們抽取多名學生對其日常上網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所有的被調查者中,人人都有一部手機,對于手機的使用功能,用其進行移動上網的占很大比重。在被調查的學生群體中,很多學生的日均上網時長都達到了2小時,這類學生在整個群體中的比重高達91.32%,30.25%的學生竟有日均6小時的上網時長,據他們的描述,這些時間里也包括他們早、中、晚吃飯和休息時間,甚至還包括在課堂上的時間。通過調查結果,我們還了解到,已經有超五成的學生對虛擬的網絡世界有了依賴,感覺擺脫了網絡就無法正常生活一般。
據調查結果顯示,休閑(78.25%),社交(74.22%),社會娛樂瀏覽(70.85%)位列第三名,據此可以明顯地發(fā)現娛樂性已經成為他們上網的主要特性。很少有學生樂意利用網絡在課業(yè)、信息收集以及資訊閱覽上面,這也從另一方面向我們傳遞了一種當前大學生沒有良好的上網動機的訊號,對大學生在網絡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二)信息意識
何為信息意識,顧名思義是指不同的個體對待信息都具有不同而敏銳的感知,每一個人對于信息的關注度并不相同,對于信息的洞察力也不一樣,受到個人主觀的影響會有不同的評估方式。這樣就形成了不同人對于整個的信息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信息能力的基礎,同時在對于信息能力教育過程中對于這點問題需要投入較大的關注,這是重點。就對于學生信息意識展開分析能夠看出,現在91%以上的學生了解或基本了解信息的真正內涵,表明了他們對信息知識的了解其實已經掌握的牢固了,但更多的學生也可能只是聽說,所以仍要加強對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多種跡象表明,在很多時候,當大部分學生面對困難時,信息工具仍然是他們首選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信息意識已經在廣大學生的頭腦中位于很高的地位。信息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想法在所有的被調查者中占有大約七到八成的比例,超過50%的被調查認為“學到老活到老”在對學習信息知識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信息對于人類而言其重要性難以表述,對其進行終身學習非常有利。
(三)信息知識
對于信息方面的知識,被調查者關于對一些信息領域的術語的了解程度呈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對其概念的了解,大約2/3的人是比較淺顯的了解,甚至是一無所知,而只有約1/3的學生是略有掌握的,很多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信息侵犯”,也沒有聽說過“網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這樣的情況下,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升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一定要重視起來。在對于學生進行信息素養(yǎng)提升過程中也需要加大網絡犯罪預防宣傳,這兩點是不矛盾,并且能夠互相促進的。
(四)信息獲取
信息獲取包括但不限于了解信息來源、掌握基本搜索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需求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搜索工具、制定適當的搜索策略、建立搜索引擎和搜索所需信息。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是很多大學生答疑解惑常用的工具,他們可以通過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他們解決方法的有效途徑,但他們對如何建立搜索方法和正確使用有效的搜索工具感到困惑。這和2/3以上的學生沒有進行過《信息檢索》或《文獻檢索》等相關課程的學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五)信息的分析、利用與鑒別
信息分析和可用性主要是指將所接收到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中,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信息,有效地組合和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通常我們可以分辨那些網絡世界所存在的那些虛假、欺詐及違法的信息,并對一些錯誤信息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抵制與糾正。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都具備一定的信息辨別能力,面對網絡上虛假、欺詐和違法的信息,他們基本上都可以做出準確地分辨,這些學生可以充分分析和利用自己所獲取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合理的運用。但仍有約一半以上的學生在這一方面對于信息處理的基本技能都還相對薄弱,還不可以借助常用的工具和軟件對信息進行處理和加工,有待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和應用。
二、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狀
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水平?!?022年甘肅省普通高校高職(??疲┥究平y(tǒng)一考試招生工作實施方案》中將計算機科目作為公共必考科目,這也體現了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雖然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在課程設置、標準制定、教學活動、考核方式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學校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缺乏整體性規(guī)劃、政策性引導,學生從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等各個方面,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技術上都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一些基礎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對一些新技術不了解。學生所掌握的基本上就是簡單的上網,甚至對于網絡內容的判斷都有一定的誤差性,不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不知道什么是信息產權,學生所具備的信息道德水平讓人擔憂。學校授課的內容與方式都較為單一,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還不充分。
三、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yǎng)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相對薄弱
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時代,社會對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實際情況是,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水平普遍偏低,整體信息素養(yǎng)水平相對薄弱。在知識和信息共享方面,在有效地取得資料,以及對信息分析、處理和使用資料這方面的能力,亦令人感到不樂觀?,F在很多學生上網通常只是休閑、娛樂、打游戲,針對信息獲取只是看一些娛樂報道、小說、短視頻,沒有很好的借助于現在的網絡時代去了解高素質的知識,也沒有使得自己的信息儲備量得到提升,反而在休閑娛樂中過多地投入了時間,對于學生整體的發(fā)展有不利的影響?,F在高職的學生,并沒有構建起較強的信息意識基礎,針對信息道德也處于不樂觀的情況下,整個瀏覽的信息較為單一枯燥,并沒有形成高質量的信息來源。這些都是現在學生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這方面也令人擔憂,對于學生后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素質。
(二)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缺乏“職”的特點
高等院校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本科院校和高職(??疲┰盒2顒e不大,沒有反映出職業(yè)院?!奥殹钡莫氂刑卣?。導致在后期的就業(yè)過程中,高職院校的學生與一些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沒有任何優(yōu)勢,這樣就業(yè)就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在高職教育過程中一定要突出“職”的特點。高職院校可以針對各自院校所開設的智能制造類、農業(yè)類、汽修類、旅游類等專業(yè)群或專業(yè),開設一些更具專業(yè)應用型的信息技術類課程,輔助學生專業(yè)能力加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為學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有力的技術保障。
四、對我國高職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啟示
工業(yè)世界的勞動生產方式的改革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我國的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提供思想方案和行動指南,現階段針對高職學生的技能培訓,也應該將信息素質培養(yǎng)作為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掌握和應用,并以此作為出發(fā)點,在科學化、綜合化、模塊化的高端復合型技術人才的方面加大培養(yǎng)力度。
(一)加強整體信息意識和觀念的培養(yǎng)
為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和精神素質,信息技術不僅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更是電視和廣播以及新型智能移動通信手段,這是當代高職學生應該有的意識。目前,大學生需要了解工作崗位的信息技術革命,包括德國的工業(yè)4.0和美國的工業(yè)互聯網等,并對其進行一個全面性的了解,不論是工作的方法、手段還是其領域空間,都是要了解的范圍。
在數字技術方面,大學生不僅要了解他們對傳播、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技術支持,還要認識到他們的機遇性、局限性、影響甚至風險。深入了解數字技術發(fā)展的一般原理和邏輯,掌握各種設備、軟件和網絡的基本功能和運行方式。大學生應認真分析通過數字手段獲取的信息和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認真考慮和審視其影響,充分了解數字技術各個方面的理論與準則。同時,要重視并加強高職學生信息安全意識和綜合道德問題的培養(yǎng)。由于信息安全和道德問題在工業(yè)4.0和工業(yè)改革中不斷發(fā)展和促進,將數以百萬計的嵌入式傳感器連接到基于網絡的物理制造系統(tǒng)的通信設備上,將增加數據使用的正常風險和系統(tǒng)損壞的風險,因此,這也應成為高校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和新興共性技術基礎知識
高職院校開設的課程都是一些實用技術課程,能夠讓學生掌握一項較專業(yè)性的技能。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樣的內容培訓也屬于是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一種,涉及的技能主要是指針對數字內容獲取,評估創(chuàng)建、開發(fā)等相應的能力,針對整個信息內容能夠進行管理以及保護并有效的使用并識別不同的軟件設備,借助于人工智能以及機械人物達到信息收集的目的。
高職的院校的學生是新時代下數字時代以及智能時代的實踐者,針對這個充滿科技感的社會以及未來新興科技發(fā)展的趨勢所逐漸出現的新技術,一定要進行充分的了解,就現在論壇所顯示的數據來看: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都將是后期企業(yè)經常會使用到的信息技術,這也是現在高職院校為后期工作所需要打下的堅實基礎,在學校中要積極開展技能培養(yǎng)為學生步入社會提供更好的幫助。為更好地進行人才培養(yǎng),高職院校應在各個不同的領域開展對人工智能深度研究和應用的課程,把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的知識作為主要的引入點。不僅是為本專業(yè),其他專業(yè)學生也需要開設一些人工智能相應的課程,能夠讓學生對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有所掌握。借助于現在在高職院校所學以及自學,學生能夠在未來工作中加強對于人工智能系統(tǒng)地了解,并且借助于辯證的思維和理性地使用人工智能決策提出方案,并能夠將人工智能設備和系統(tǒng)做好維護工作和進行熟練的操作。在高職院校開展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的時候,一定要與具體的就業(yè)環(huán)境相結合,并且能夠采用專業(yè)性技術方式,結合多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掌握到更多的信息,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奠定基礎。
(三)大力培養(yǎng)高職學生數字創(chuàng)新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
數字創(chuàng)新能力對大學生來說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注重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以通過媒體和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日后的工作、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適應當前數字時代的發(fā)展趨勢。人機合作在當今高度發(fā)達的工業(yè)時代,已經成了屢見不鮮的事,這是新時代下一種新的合作形式。面對生活的不斷自動化與智能化,生活中百分之六十的行業(yè)構成活動中自動化至少貫穿于其中的三分之一的業(yè)務。工作要求不斷變化和演變,考慮到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工作環(huán)境,大學生應考慮各種數字設備的正常使用,現在這也是一項必備的技能,無論在校是否有學習過,但是在工作以后就需要很好的掌握?,F在很多技術都是想通的,在具備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之后,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機械設備信息,掌握合理性的使用方式,能夠將所學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在整個過程中會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計算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傊?,需要不斷提高運用計算機理論和方法建立模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突出職業(yè)專業(yè)領域信息素養(yǎng)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工作環(huán)境越來越數字化。高職院校應積極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滿足各行各業(yè)對于信息技術的專業(yè)要求。未來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借助于不同的信息素質滿足更多的行業(yè)要求,使得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于自身的綜合能力與專業(yè)技術解決遇到的問題,這點也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素質的要求,需要的具備的較強的能力。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期間所需要的掌握的信息知識很多,并不是的單純性的專業(yè)知識,就如:汽修、 機械、廚師等,同時還需要結合現在特殊數字技術對于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數據技術、信息技術、數據內容就行處理,做到全方面的發(fā)展。無論是智能制造生產崗位還是服務崗位,作為一名專業(yè)人員,他都應該熟悉工業(yè)和企業(yè)生產鏈的全過程信息,能夠完成各個生產成員的工作任務,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是提高高職學生信息技術專業(yè)素質基本要求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的課程規(guī)劃應該從整體發(fā)展的角度來進行
五、結束語
數字技術已完全融到工作世界各個工作領域。面對生產方式的數字化轉型,適應時代變化的數字化技能已經成為員工必須具備的技能。高職學生的信息能力不僅是某一特定職業(yè)領域的信息技術能力,而且與專業(yè)密切相關。一般信息技術技能和專業(yè)領域的具體信息技術技能是其具體內容。因此,教學中要不斷優(yōu)化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的目的,為信息時代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 考? 文? 獻
[1]黃慧婷,莊榕霞.智能時代人才需求與高職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16:63-69.
[2]李佳妮.“互聯網+”時代高職師范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法探究[J].電子質量,2021,10:112-115.
作者單位:李寧? ? 培黎職業(yè)學院
課題名稱: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以培黎職業(yè)學院為例,課題編號:ZYLX[2020]109。
李寧(1981.10-),男,漢族,甘肅張掖,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