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淋
摘 要: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忽視的地位,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還可以發(fā)展思維能力,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制訂詳細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切實保證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閱讀是收集信息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欣賞水平的有效途徑。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具有個體差異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制訂相應的閱讀教學策略,以此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為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探究興趣,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特點
(一)學生個性鮮明
高中階段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fā)育已經趨向成熟,他們的知識和閱歷隨著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而逐漸增加[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針對閱讀材料會有不同的見解,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基礎進行分析,對課文內容形成自己的判斷,并通過實踐加以論證。他們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掌握語篇內涵,愿意主動與同學和教師分享心得與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樣,學生也更加渴望教師提供不同的觀點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以此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在教師的輔助下增強閱讀體驗感,促進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說,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教師應轉換教育理念,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制訂個性化教學方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求,進而保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師生平等對話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需要師生雙方的默契配合。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質疑精神,不僅個性鮮明而且更加愿意表達,彰顯自身的主體地位。在構建閱讀模式中,教師要秉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將自己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通過不斷溝通與交流明確具體的學習方式,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促進二者共同提高,進而使學生體驗到自己想法得到尊重的感覺,逐漸轉變對語文學科的態(tài)度,愿意主動與教師展開交流,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很多任務僅憑個人努力無法高效完成,從而逐漸形成團隊協(xié)作精神,達到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教育目的。由此可見,師生平等對話有利于推動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打造出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滿足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教師主導顯著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不僅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還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發(fā)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根據(jù)學生的基本學情設計個性化教學策略,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加入課堂互動中,保持較好的閱讀狀態(tài)。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相關問題,與同伴展開熱烈的討論,逐漸形成活躍、輕松的班級氛圍,每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對個人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雖然高中生已經擁有一定的知識能力,但是大部分人沒有達到相應的高度,仍然需要教師耐心地指引才能深化知識理解。因此,閱讀課堂的構建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學生同樣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教師的輔助下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實現(xiàn)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二、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明確學習內容,確立閱讀目標
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有綜合性和涵蓋性的特點,整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2]。因此,教師要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確定閱讀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方向,在預習環(huán)節(jié)便能做好充分準備工作。高中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教師要深入研究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明確教學方向,充分保證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也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在教師的輔助下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合理分配有限的課堂時間,減少活動的盲目性,按照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梢?,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對即將閱讀的文章有大致了解,做好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后開展深度學習。
以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上冊《故都的秋》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意境,鑒賞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品味文中細膩的語言,同時,學習用深沉的憂思和落寞的悲涼來頌秋的寫作方法,培養(yǎng)“形散神聚”的寫作能力。明確閱讀目標后,教師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法講解文章:1.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味其中意境,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能力以及運用技巧。2.合作探究法,教師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共同解讀文意,深化閱讀理解。3.質疑法,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提出不同意見,以此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明確教學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閱讀目標,在課堂中積極配合教師完成相應的任務,打造出高質量的閱讀課堂。
(二)有效整合資源,創(chuàng)設閱讀意境
要想提高閱讀課堂的質量,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整合教學資源,積極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效信息[3]。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收集、分析、整理、提煉文章內容,經過交流與討論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在互相幫助中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還要從宏觀上把握閱讀材料,設計出具有特色的教學計劃,發(fā)揮出情境教學法的最大價值,在真實的場景中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情景交融中烘托班級氛圍,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氣氛。在深入分析中陶冶他們的情操,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順利總結出文章的中心主旨。還需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語言的生動性,利用語調的起伏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閱讀教學更加貼近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
以統(tǒng)編版高一必修下冊《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為例,本文節(jié)選自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該片段具體向大家展示了在封建統(tǒng)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于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敵、走上反抗的道路。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文章的背景,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應的影視片段,將閱讀素材以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文章具體內容有初步的了解。而后進入到分析環(huán)節(jié),要求他們結合視頻資料和文字信息,將本文情節(jié)劃分段落層次并給每一部分擬一個小標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談論,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總結出語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為“林教頭滄州遇舊知”,也是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是2—5段,為“陸虞候密謀害林沖”;第三部分是6—9段,為“林教頭接管草料場”,這兩個板塊都是故事的發(fā)展;第四部分是10—12段,為“林教頭殺敵山神廟”,是故事的高潮結尾。在課外資源與教材內容的有效整合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意境,幫助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保證了整體的閱讀效果。
(三)引導獨立閱讀,把握文本內容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閱讀文章,總結其中的主旨大意,分析不同語境產生的效果,梳理文章框架等,學生無須動腦思考,只要根據(jù)教師的提示就能找到正確答案[4]。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教師形成依賴性,面對問題時第一反應不是獨立思考而是尋求幫助,不利于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改革(2022版)》中明確指出,教師要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引導他們自行閱讀文章,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尋課文的閃光點,并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積累進行分析,生成獨特的見解,總結出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分析課文,在互相幫助中使組內成員獲得共同進步。通過獨立閱讀的方式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閱讀水平的提升。
以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上冊《長征勝利萬歲》為例,要求學生了解作者及長征的背景,學會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寫法,并理解長征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與作者楊成武有關的信息,了解他的生平簡介,知道本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復述?;氐秸n堂中,教師檢查大家的預習成果,保證每個人都要對長征有一定的認知。而后引導他們自主閱讀文章,積累文中重要詞語,理解各段落的意思,并提出自己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知道本文記敘了紅軍到達吳起鎮(zhèn)、吳起鎮(zhèn)戰(zhàn)斗、召開全軍干部會議、總結長征的意義、宣布長征勝利等事件,從表達方式的角度分析,作者運用場面、心理及側面描寫是為了表達什么呢?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負責整理大家的想法,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在正確的指導下幫助學生梳理語篇的結構、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等,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個性閱讀,培養(yǎng)思辨能力
教師在構建閱讀教學模式時還要注重個性閱讀[5]。高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有很多問題仍然不能依靠個人力量解決。為了保證閱讀質量,教師可以通過辯論比賽、合作探究等個性化活動鼓勵學生針對課文中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或是某個觀點展開討論。與此同時,還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現(xiàn)有的知識積累進行分析,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感知力,還有利于促進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在個性化閱讀中,每個人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價值,無論獨立思考還是合作探究,旨在引導他們擺脫思維定式的束縛,學會從不同的觀點思考問題,保證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思維的靈活發(fā)展,突出個性閱讀的重要影響,從根本上提升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以統(tǒng)編版高二選擇性必修中冊《記念劉和珍君》為例,本課的學習要求為學生自主概括人物性格特點,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詢魯迅的相關信息以及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氐秸n堂中自主閱讀文本,知道這是一篇紀念性的文章,中心人物是劉和珍,通過仔細閱讀知道三、四、五小節(jié)是紀念的主體部分,講述主人公的生前事跡和遇難經過,在敘事基礎上進一步議論“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這就是本文的總體思路。而后,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細讀第三、四、五部分文中敘述了劉和珍的哪些事情,從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展開研究,每個人都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組內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總結出劉和珍追求真理、堅定不移、堅持正義、敢于斗爭、和藹親切、堅強樂觀的性格特點。在個性化閱讀中,教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思考,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五)傳授閱讀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保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介紹,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傳授具體的閱讀技巧,使學生具備自主閱讀的能力,真正意義上做到“授人以漁”。也就是說,學生要知道教材中不同語篇的重要性,根據(jù)具體內容選擇精讀、略讀、泛讀等方式,保證閱讀的實效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當他們掌握了相應的閱讀技巧后,便可以在賞析中獲得自己所需的關鍵信息,積累文化知識的同時有利于閱讀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積極傳授閱讀技巧,輔助學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鍛煉思維品質的同時促進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以統(tǒng)編版高三選擇性必修下冊《茶館(節(jié)選)》為例,這是教材中的一篇重點課文,學生應采用精細閱讀的方式對文本內容展開深度研究。首先,在預習時搜集與作者老舍的相關信息,知道他的代表作品和寫作風格,并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話劇《茶館》的劇情。其次,泛讀課文,總結出文章共寫了26個人,以合作的方式討論自己印象較深的人物,為后文的分析做準備。例如:馬五爺施威——洋教勢力強大;康六賣女——農村民不聊生;常四爺罵洋貨——洋貨傾銷中國,民族工業(yè)受到沖擊;秦仲義夢想實業(yè)救國—想發(fā)展民族工業(yè)等。最后,結合具體內容品味個性化語言,分析人物形象,同時體會文中精彩的潛臺詞,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合適的閱讀方法,合理利用課堂時間的同時能夠獲得關鍵信息,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教師可以通過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靈活設計活動方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從專業(yè)角度分析語篇,總結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并將這些美好品質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同時,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強,林子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作文,2022(48):40-41.
[2]蘇雪琴.高中語文深度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31):169-172.
[3]閆舉鋒.多元化策略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天津教育,2022(34):141-143.
[4]馬小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啟迪與智慧(上),2022(12):67-69.
[5]周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探討[J].知識文庫,2022(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