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啦啦操是一項具有團結協作性、動感活力性、風格突出性等特點的運動項目。在小學大課間開展啦啦操活動具有諸多優(yōu)勢和價值。目前,小學啦啦操教學中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場地與設施設備受限等問題。學校和教師需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優(yōu)化評價體系,從而充分發(fā)揮在小學大課間開展啦啦操活動的優(yōu)勢與價值。
【關鍵詞】小學體育;啦啦操;大課間
作者簡介:韓舒銅(1995—),女,江蘇省南通市八一小學。
在小學大課間開展體育活動是體育教育的重要拓展和必要延伸,也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習慣的有效途徑。自20世紀末提出“大課間活動”的概念以來,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不斷的探索與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1]。然而,部分小學的大課間時間過短,大課間活動存在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組織工作及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啦啦操是一項具有競技性、藝術性、觀賞性、娛樂性并將動作與音樂相融合的團體運動項目。在小學大課間開展啦啦操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參加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彰顯集體魅力。
一、啦啦操活動概述
啦啦操是一項動感時尚的運動項目,注重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性,需要表演者熟練掌握基本手位等動作技巧。啦啦操按照動作難度的不同分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兩類。其中,技巧啦啦操融合了體操、健美操等相關技術,涵蓋跳躍、拋接等難度較大的動作,對表演者的身體素質和專業(yè)水平要求較高,不適合作為小學大課間的活動[2]。而舞蹈啦啦操體現了現代舞、爵士舞、街舞等動作特點,難度相對較小,主題更鮮明,具有一定的技術優(yōu)勢,更適合在小學大課間開展。本文提到的“啦啦操”指的是“舞蹈啦啦操”。啦啦操通常需要6到13人作為一個小團隊。團隊中的每名成員需要完成各自承擔的任務,與其他成員相互配合,保證動作整齊劃一。學校和教師在啦啦操活動中,引導學生將每個動作做到位,響亮地喊出口號,借助多種道具進行表演,能夠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彰顯學生的激情、朝氣和活力,展現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和終身鍛煉的意識。觀眾們也能沉浸在學生的表演中,與表演的學生產生共鳴。
二、開展啦啦操活動的優(yōu)勢和價值
開展啦啦操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運動潛能,提高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塑造學生的形體,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核心素養(yǎng),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提升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力
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的觀點,7至11歲的兒童處在逐漸能夠形成概念、發(fā)現關系、解決問題的階段[3]。學生在啦啦操活動中,不僅需要通過表演詮釋活動的主題,表達自己的情感,還需要擬定并設計相關的口號,以鼓舞士氣,展現團隊整體的氣勢??梢?,開展啦啦操活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力和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
開展啦啦操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啦啦操需要學生感知動作的銜接、分解以及動作、音樂之間的融合。不同的啦啦操動作有快慢、力度、幅度的區(qū)別。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明確做動作的時間、位置,對音樂間奏的時間進行預判,并且時刻關注自己和其他表演的學生所處的位置,做好隊形的變換。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感知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節(jié)奏、配合旋律、完成動作。
(三)提高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素質
啦啦操活動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速度素質。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力氣較小,爆發(fā)力相對欠缺,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較快。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根據音樂節(jié)奏的變化和位置變換的需要完成相應的動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速度素質。
與速度素質相比,耐力素質更考驗學生在較長時間內的體能。開展啦啦操活動是對學生進行耐力訓練的一種方式。學生在活動中能夠鍛煉自己的心肺功能,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質。
啦啦操活動也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學生使用上肢、下肢的力量完成相應的啦啦操動作,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力量素質。
此外,在學生進行啦啦操訓練時,學校和教師應注重鍛煉他們的意志力,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情感體驗。無論是那些比較容易沖動、缺乏自控力的學生,還是那些缺乏合作意識、交際能力及適應能力較弱的學生,經過啦啦操訓練,都能塑造良好的性格,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開展啦啦操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交流與互動的平臺,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實現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學會克服各種困難,在限定的時間內進行自主練習,與團隊中的其他成員相互配合,完成相應的任務,可以為自己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目前小學啦啦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啦啦操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工作有待改進
為解決小學大班額教學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多數地區(qū)的有關部門和學校加大了教師調配和招聘力度,小學教師的總體數量有所增加,然而科班出身的啦啦操教師數量仍較少。目前,許多學校對體育教師實行績效考核制度,考核內容包括教學任務完成情況、班主任工作開展情況等。不少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并且,學校的安全管理、家校共育、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均需要人力投入。這使得體育教師分身乏術、力不從心,啦啦操教學效果不夠理想。另外,有的體育教師對啦啦操教學工作的開展仍存在一些錯誤認知,認為教學活動的實施難度較大;對于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未能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甚至對教學產生了畏難情緒。還有一些教師缺乏與學校管理層的溝通,無法將啦啦操課程與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有效融合。
有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差,掌握運動技巧的速度較慢,對啦啦操等體育運動有抵觸心理,不愿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相應的練習任務。對于這些學生,部分教師未能及時給予他們針對性的指導,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消除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負面情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有的教師在設計啦啦操教學活動時,未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點,滿足學生希望參加體育鍛煉、接受藝術教育等多種需求,導致學生對啦啦操學習的積極性較低,未認識到啦啦操對自己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這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啦啦操教學場地與設施設備受限
目前,多數學校常規(guī)運動的教學場地、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可以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安全的學習活動場所,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但是,對于啦啦操這項運動來說,有的學校所提供的教學場地有限,設施設備不足,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這對體育教師開展啦啦操教學產生了不利影響,也導致學生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4]。
四、提升大課間啦啦操活動效果的路徑
(一)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優(yōu)化師資隊伍建設,進行特色課程教研
學校要想提升大課間啦啦操活動的效果,首先需要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具體來說,學校應該積極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培訓,結合教師的年齡特點、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選擇合適的培訓形式,幫助教師改進啦啦操教學工作,從而取得預期的大課間啦啦操活動效果;同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激勵機制,激發(fā)教師對啦啦操教學的熱情。其次,學??梢砸M校外培訓機構,提高體育教師隊伍水平。學校需要選擇與具有辦學資質、符合辦學標準的機構開展合作。再次,學??梢猿浞职l(fā)揮家長的作用,邀請具備啦啦操特長、業(yè)余時間比較充裕的家長協助學校開展大課間啦啦操活動,與家長形成合力;也可以與社區(qū)、當地的大中專院校合作,招募志愿者,組成啦啦操師資隊伍。最后,學校可以依托本土資源構建興趣類、運動健康類的校本特色課程。每個班級可以開設一個關于啦啦操的特色項目,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藝術素養(yǎng),達到良好的大課間啦啦操活動效果,促進體育教學多元化發(fā)展。
(二)豐富活動形式,改進啦啦操教學工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體育教師需要統(tǒng)籌教育資源,豐富大課間啦啦操活動形式,改進啦啦操教學工作,以促進活動的有序進行。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需要選擇難度適中的訓練項目及啦啦操動作。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啦啦操專項訓練時,不僅需要將動作與音樂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動作示范、借助多媒體技術講解動作要點,規(guī)范學生的動作,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節(jié)奏,跟著音樂完成每一個動作;還需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參與啦啦操訓練的熱情,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或自主進行練習,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學習目標,進而有效提升學生整體的啦啦操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啦啦操訓練,與他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能夠在掌握啦啦操動作技巧、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學會表達與溝通,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勇于承擔責任,進而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情操。此外,學??梢詣?chuàng)建啦啦操社團,滿足對啦啦操感興趣、具備啦啦操特長的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也可以組織學生到當地的體育場、群眾活動中心等場所開展實地研學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加大課間啦啦操活動,讓更多學生感受啦啦操這項運動和體育這門學科的魅力。為了適應當前體育教學的要求,學校可以將開展社團活動與建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課間啦啦操活動的效果,為構建體育教育體系貢獻力量。
(三)優(yōu)化評價體系,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為了創(chuàng)新啦啦操教學方式,保證大課間啦啦操活動質量,一方面,學校需要對體育教師的啦啦操教學工作、大課間啦啦操活動開展效果進行定期考核和評價。學校教研部門應該深入總結啦啦操教學經驗和工作成效,及時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同時,應該從大課間啦啦操活動的內容、形式、場地保障等方面開展研討,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明確主體責任,制訂保障措施,建立具有學校特色的考核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需要注重對啦啦操教學內容、方法進行動態(tài)、多元評估,從多種渠道收集反饋信息,如開展學生滿意度調查。對于大課間啦啦操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學校應該認真研究、深入探討、積極采納,及時改進相關工作,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大課間啦啦操活動效果,充分發(fā)揮啦啦操活動的優(yōu)勢和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各小學利用大課間時間開展啦啦操活動,對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身體素質、綜合能力具有積極作用。學校應該從師資隊伍、課程教研、評價體系等方面提高啦啦操教學質量。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采取有效的方法解決目前啦啦操教學中的問題,從而在大課間啦啦操活動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朵,汪燕,唐紀平.舞蹈啦啦操在小學大課間開展的可行性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0):107-108.
[2]李傲,黃芳,許富強.小學體育課堂開展啦啦操活動的意義[J].新體育,2021(24):83-85.
[3]孫萌.舞蹈啦啦操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3(05):110-111.
[4]邵李芳.北京市中小學校園啦啦操示范套路的開展現狀及其推廣策略:以首屆北京市中小學啦啦操比賽為例[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