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數學教學的基礎,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必要激發(fā)學生的計算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采取積極對策,提高學生計算水平,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不再只是教授數學概念和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技能。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數學思維專業(yè)技能。如果教師想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就要具備良好的計算能力。通過計算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將獲得更深入的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綜合素養(yǎng)。
1 ? 小學數學教學及學生計算能力概述
目前,教育領域還沒有明確的核心素養(yǎng)概念,很多學者對核心素養(yǎng)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其中比較權威的研究是數學教育家朱黎明提出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定義,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數學核心能力的主要目標,通過為學生提供動態(tài)發(fā)展方法和思維方式,結合當前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可以擁有核心計算技能。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教師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 ? 針對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優(yōu)化的要素
2.1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耐心
學生在做數學計算題時,認為只要掌握解題方法,記住計算規(guī)則,就能得到正確結果,但是在實際計算過程中往往疏忽大意,造成計算錯誤。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沒有耐心。所以在教師指導他們計算時,不能充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使他們的計算能力無法提高。在數學考試中,當學生數學計算能力好時,他們可以節(jié)省解題時間,并有效利用這段時間來檢查試卷。從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看,要想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就要培養(yǎng)他們的計算耐心,讓他們有耐心去完成一道道的計算題。
2.2小學生要減少對計算器的依賴
如果小學生經常使用計算器做作業(yè),作業(yè)完成率高,但考試時錯誤率就比較高。家長和教師都應該避免讓學生使用計算器。因為小學生長時間使用計算器,計算能力會下降。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缺乏數學學習的信心。另外,當學生使用計算器時,他們無法有效地應用算法,這無助于學生提高數學技能。
2.3應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許多學生在計算時發(fā)現思路越來越混亂,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計算習慣較差。有的學生在心中計算,這種方法對于混合運算可能就會出現偏差。有的學生不喜歡用草紙,就在課本上算了,這會使課本上字跡模糊,或者學生因為馬虎而看錯結果。這些不良的計算習慣不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就要提高他們的計算水平,所以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3 ? 培養(yǎng)計算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3.1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面臨很多挑戰(zhàn),教師需要積極有效地引導。在計算練習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獨立思考,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向教師征求意見或與周圍同學討論。比如綜合運算,計算過程中包括加、減、乘、除等多種運算法則。學生只有通過仔細觀察和思考才能準確解決問題,學生經常練習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當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積極指導他們動腦動手檢查,開拓他們的思維,養(yǎng)成動腦動手的習慣。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計算習慣,就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既減輕了自身的學習壓力,也減輕了家長的心理負擔,還減輕了教師教學管理的壓力。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必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2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好數學的基礎
計算貫穿于小學數學整個學習階段,計算在數學學習中的比重很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計算能力直接決定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教學實踐中的計算離不開低年級的基礎知識學習和高年級的深度學習。因此,當前的數學教師大多已經認識到數學計算訓練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數學技能訓練。與此同時,許多家長也逐漸開始注重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每天都用各種方法訓練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只有計算能力好,數學學習才能更深入地開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落實各項教學指導,加強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4 ? 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4.1基礎知識不扎實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一些簡單問題,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但較復雜的問題,學生會出現概念不清,公式誤用,甚至不會做的情況。出現這類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基礎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合理靈活地應用計算方法,所以很難解決問題。
4.2教師對學生計算培養(yǎng)不夠重視
大多數小學生認為計算是較為簡單的,只要記住計算規(guī)則就可以了。因此,他們經常表現出對計算題的過度自信和輕視。另外,也有學生不愿意做計算,因為計算過程復雜,步驟多,不如做應用題分值高還快速。
4.3學生沒有養(yǎng)成計算的好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上,教師經常強調學生做完計算后應該檢查計算結果。但是,還是有學生計算完后不核對計算結果,有的學生核對計算結果不認真。以上都是計算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另外,數位顛倒、計算正確但落實到題目上結果寫錯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些壞習慣需要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及時改正。
5 ? 小學數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5.1提高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思維方式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需要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監(jiān)督和指導。數學計算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枯燥,所以他們對學習過程不感興趣,缺乏計算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積極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游戲教學法能夠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的體驗,積極參與學習。游戲教學是教師用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游戲引導學生完成知識教學過程。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計算練習,然后引導學生玩游戲并回答問題。這種方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還能在有趣的游戲氛圍中實現知識學習,讓學生對知識印象深刻,便于長期記憶。
5.2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學習效率的基本保證。在數學計算中,由于學生的各種不良習慣,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努力將學生融入課堂。為確保課后實踐的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后積極融入。在學習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保持認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無論計算簡單還是復雜,學生都必須時刻保持認真、仔細的計算習慣,促使他們養(yǎng)成自學、勤學、勤問的好習慣。
5.3培養(yǎng)基礎知識,加強語言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前提是確保他們有扎實的基礎知識。數學基礎知識涉及數學的理論知識、計算規(guī)則、計算公式等。數學概念及其公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將理論知識形象化,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反過來,知識的內化可以通過理論概念的類比和靈活應用來實現。知識點的整合將是未來計算能力提升的堅實基礎。學生還需要實現對數學運算方法的靈活掌握。例如,如果出現一個復雜的計算問題,可以使用各種計算方法來簡化計算步驟,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獲得正確的結果。此外,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他們的思維和記憶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積極開展口算操作比賽或口算操作接力賽,提高學生的口算操作技能。這種方法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計算的樂趣。教師教授學生口算算法和技巧,讓他們體驗規(guī)則和技巧帶來的便利。同時,家長和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樹立計算的信心,增強計算的積極性,積極投入數學學習中,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5.4執(zhí)行有計劃的計算練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與計算練習密不可分,只有有計劃的、持續(xù)的練習,才能在長期的學習中實現計算能力的提高。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計算也是如此,培養(yǎng)計算能力需要大量的練習,重復應用公式,孜孜不倦地計算。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除指導學生練習課本中的習題之外,應尋找更多的計算練習題類型,在實踐中逐步加強學生對基礎概念和公式的掌握。通過實踐,學生的耐心和公式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強化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擴大了知識儲備。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計算練習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練習類型。
5.5加強師生雙向交流
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建立起師生之間順暢的溝通與互動,才能取得。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弱點,及時、有針對性地提出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計算訓練中,教師要積極記錄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總結歸納,發(fā)現問題,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例如,對一些混淆概念的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訓練,對計算階段運用法則不熟練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他們認真仔細地進行計算。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及時發(fā)現問題,有效彌補不足,糾正錯誤,提高教學效率。此外,教師應與家長建立密切關系,爭取家長配合,形成家校合作,有效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5.6理解計算的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涉及很多計算符號。計算要與日常生活場景緊密結合,讓學生理解計算的真正含義,提高計算的質量和效率。比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冬季跑步的人文主題活動提出問題。冬季,學生每天早上在課間跑步。早上跑步10分鐘。外圈學員每分鐘可多跑30米,內圈學員每分鐘可跑120米。問外圈的學生1小時跑多少米?學生可以根據題目的意思列出算式:120+30×10,按照乘法和加法的運算法則,學生先做乘法,但最后的結果是錯誤的。這時候,學生就有了疑問。這樣,矛盾就會引起學生對計算探究的渴望。此時,教師將介紹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使學生了解計算含義,加深對計算符號的綜合記憶,并提高計算學習的整體效率。
5.7學習在上下文中計算
教師在實際講授計算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學會如何在情境中計算。例如,在教授乘法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充當銷售員和顧客,進行真實的商品交易。某一件商品是0.35元,那么買3件應該付多少錢呢?此時售貨員會列出等式:0.35×3,最后得到答案。通過這種情境訓練,學生不僅對計算有了更好的認識,而且還巧妙地掌握了轉化思想,學習了相關的計算方法,學習了綜合計算。
5.8實現計算算法的多樣化
教師在教授不同算法時需要謹慎設置標準。隨著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在教育領域進行了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實際教授計算時應注意算法教學的多樣化。因為這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育還不完善,如果教師長時間教授單一的計算方法,學生會對算法產生錯誤的刻板印象,計算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為此,教師應注意應用游戲化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教學計算方式,實現算法的多樣化。
5.9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數感在數學的整體教學中非常重要,數感主要體現在口頭數數和估計兩個方面,良好的數學思維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計算錯誤,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當教師教授具體計算時,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探索估算的方法,可以根據自己探索的估算方法對估算結果進行合理解釋。教師應讓學生自己探索和找出估算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數感。
6 ? 結語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準確嚴謹的態(tài)度處理數學計算。教師還要不斷加強教學指導,鼓勵學生理性實踐。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計算的熱情,在良好的氛圍中實現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趙春玲.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3):2.
[2]陳愛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011):45.
[3]曾陸明.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華少年,20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