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寰
內(nèi)容摘要:中國古人歷來重視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中,兒女與母親相處時間最久,所以母教對于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這些故事中可略窺一二,而這些零星記載不足以讓我們了解更多。明朝思想家袁黃等兄弟五人所撰《庭幃雜錄》,則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記述了母親李氏在諸多方面的言傳身教。本文以中國傳統(tǒng)的“君”“親”“師”三個角色為切入點,通過對《庭幃雜錄》中李氏事跡的梳理,進(jìn)一步明晰李氏的傳統(tǒng)教育及其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庭幃雜錄》 家庭教育 母教 袁黃 《了凡四訓(xùn)》
在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當(dāng)中,母親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古人一直有“閨闈乃圣賢所出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的說法??v觀歷史,周朝三太、孟母三遷、齊田稷母、陶母戒子等等故事,均為明證。而在明朝時期,也有一位母親李氏,她培養(yǎng)出了一位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黃。袁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歷數(shù)、律呂、水利、軍事等方面頗有造詣。同時他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善書《了凡四訓(xùn)》的作者,這本書融合了禪學(xué)與理學(xué),勸人積善改過,重視個人從心上下手的修養(yǎng),在海內(nèi)外頗具影響。
袁黃的父親袁仁,醫(yī)術(shù)精湛,儒學(xué)造詣頗高。袁仁的第一任妻子王氏,生下兩個兒子,袁衷和袁襄。在袁衷五歲那年,王氏去世。后來袁仁娶了第二位妻子李氏。李氏生下三個兒子,分別為袁裳、袁黃及袁袞。李氏去世之后,袁黃連同他的四位兄弟,以父母平日所訓(xùn),每人撰寫一部分,整理完成了《庭幃雜錄》。這本書較為全面的記錄了袁仁和李氏對子女的言傳身教。
中國古人非常推崇“君親師”這三個角色,這對家庭、社會、國家的影響特別大?!熬H師”分別代表三種精神:第一、以身作則;第二、關(guān)心愛護(hù);第三、諄諄教導(dǎo)。這三種角色并非只有政治人物才需要學(xué),其實在家庭教育當(dāng)中,父母同樣可以通過扮演“君、親、師”來落實自己的本分。本文擬從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三個部分,來梳理和明晰李氏的教育經(jīng)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一.作之君,以身作則
李氏是一位德行非常好的傳統(tǒng)女性,在她嫁入袁家之后,其身教給袁家兄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下從三方面敘述。
1.寬厚待人
寬厚待人是袁家一直以來的風(fēng)范,袁黃的祖父從來不打罵仆人,袁黃的父親亦是如此。李氏作為袁家操持家事的主人,也一直保有這樣的心境。
根據(jù)其次子袁襄回憶,有一次,娶親的船經(jīng)過袁家,恰值風(fēng)雨大作,導(dǎo)致婚船撞壞了袁家的船坊。許多鄰里街坊都將船攔住,要求賠償。李氏聽到后問仆人:“媳婦在舟否?”得到肯定答覆后,李氏便放婚船離開了,并未索賠。之后李氏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一般人家娶親,都是圖個吉祥,如果在迎親路上賠了錢財,婆家定會認(rèn)為新娘子不吉祥而苛刻以待;且自家船坊年久失修,所以責(zé)任并不全在對方。李氏的寬厚讓在場的人無不感動。
又有一次,袁襄太太得到一條很珍貴的鱖魚,于是她親自下廚,并派仆人將魚端給李氏,結(jié)果仆人偷偷吃了,并未給到李氏。過后她來詢問李氏鱖魚合不合胃口?李氏思索片刻,說:“亦堪食?!痹逄挠幸蓱],便質(zhì)問仆人,這才知道魚被他偷吃了。于是她再次拜謁李氏,請教剛才為何沒有揭穿?李氏笑著說:“汝問鱖則必獻(xiàn),吾不食則松必竊。吾不欲以口腹之欲見人過也?!崩钍嫌蒙斫淘俅胃嬖V了兒媳寬厚待人的家風(fēng)。
從這兩件小事,我們可以感受到李氏深厚的德行。在婚船撞壞自家船坊時,她沒有首先考慮自己的得失,而是能夠設(shè)身處地為新娘考量,并且通過這樣的身教,不僅為孩子做了榜樣,而且也教化了自家仆人和一方鄰里。正如《大學(xué)》所說:“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崩钍想m然只是治理一個家庭,但鄰里也同樣受到她言傳身教的影響。在遇到仆人偷吃魚的時候,一方面,李氏圓滿和肯定了兒媳的付出和孝心,另一方面,她也能夠克制欲望,不因自身的一點得失去苛責(zé)別人。體現(xiàn)了她念念為人考量、不計個人得失的品德。
2.恤窮濟眾
李氏曾對孩子們說:“恤窮濟眾是第一件好事,恨無力不能廣施,但隨事節(jié)省,盡可行仁?!彼缡钦f,亦如是做。
一年秋冬,袁黃妻子想要買棉花做幾件厚衣服。李氏不同意,說:“三斤綿用銀一兩五錢,莫若止以銀五錢買綿一斤,汝夫及汝冬衣,皆以枲為骨,以綿覆之,足以御冬。余銀一兩,買舊碎之衣,浣濯補綴,便可給貧者數(shù)人之用。”在彭際清先生所寫的《袁了凡居士傳》中記載,有一次,袁黃妻子為兒子裁制棉襖,欲買棉絮做內(nèi)里。袁黃問:“絲綿輕煖,家中自有,何必買絮!”她答道:“絲貴花賤,我欲以貴易賤,多制絮衣,以衣凍者耳?!笨梢?,李氏的身教深深影響了兒媳,也讓我們更加感受到,好的家教和家風(fēng)傳承,一定靠的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此外,李氏的樂善好施還體現(xiàn)在對待遠(yuǎn)方親戚上。據(jù)其幼子袁袞回憶,遠(yuǎn)親舊戚每次拜訪,李氏定會熱情接待,并在他們離開時予以周濟:對于不富裕的親戚,一定按照對方送禮的數(shù)倍來酬謝;對于遠(yuǎn)方來的親戚,一定安排好車馬費,善巧的接濟他們,生怕有不足怠慢之處。其中有幾位血緣很疏遠(yuǎn)的親戚,拜訪卻特別頻繁。李氏不僅沒有厭惡,反而招待尤其殷切,所贈禮物尤其豐厚。這也體現(xiàn)出李氏的厚道。遠(yuǎn)親若非迫不得已,絕不會明知對方贈禮頗厚,卻頻繁叨擾;既然來得頻繁,證明對方真需要幫助,因此李氏對其也格外照顧。袁仁好友劉光浦先生,曾對袁黃和他弟弟說:“眾人皆趨勢,汝家獨憐貧。吾與汝父相交四十余年,每遇佳節(jié),則窮親滿座,此至美之風(fēng)俗也。汝家后必有聞人,其在爾輩乎?!焙髞碓S考中科第,為官一方,所著《了凡四訓(xùn)》至今影響后世。所以李氏的品德,不僅影響了孩子們,也為兒孫積累了深厚的陰德。
3.忍讓化鄰
袁襄曾發(fā)出“天下無不可化之人”的感嘆,其中緣由,便是李氏化解了袁沈兩家的世仇。
袁家隔壁一戶沈姓人家,跟袁家是世仇。當(dāng)時李氏剛嫁到袁家,兩個繼子還很年幼。袁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桃樹,恰好長在兩家相鄰圍墻附近,枝干漸漸伸到了沈家院子,于是沈家就把這段枝干給鋸掉了。兩個繼子見狀,趕緊跑來跟李氏告狀。李氏聽罷,說道:“是宜然,吾家之桃豈可僭彼家之地?”所以袁家什么都沒做。后來沈家的棗樹,枝干也伸到了袁家,而且已經(jīng)開始結(jié)果,這時李氏告誡孩子們絕不可以摘棗。不僅如此,李氏還讓仆人好好守護(hù)。棗熟之后,請沈家女兒過來,當(dāng)面摘下并裝盒送還。后來袁家的羊走進(jìn)沈家,沈家立馬宰殺。第二天沈家的羊也跑到了袁家,仆人們正要宰殺來報復(fù),李氏立刻制止,并把羊送還回去。后來沈家主人生病,袁仁前去看診并免費送藥。李氏還派人告訴街坊,“疾病相恤,鄰里之義。沈負(fù)病,家貧,各出銀五分以助之。”最終籌銀一兩三錢五分,袁家又單獨拿出一石米給沈家。由此沈家感念袁家恩義,往日冤仇一筆勾銷,后來兩家還結(jié)為姻親。
這個故事中,李氏用一次次的友善感化著沈家。如果李氏沒有忍讓的心量,當(dāng)沈家砍樹宰羊時,任由家人去以牙還牙,那兩家的矛盾只會加深,不會化解。
同時,李氏的教育非常細(xì)致,善于抓住關(guān)鍵點。當(dāng)沈家砍樹、孩子內(nèi)心有怨恨苗頭的時候,李氏表演遇事先找自家不是,非常及時的化解掉了他們的不平,無形中教會他們反求諸己,這對于孩子日后的為人處事有巨大影響。后來沈家的棗樹跨進(jìn)袁家,李氏能夠防患于未然,告誡孩子們不可以拿鄰居的棗。一方面不給兩家制造新的沖突,另一方面,也是最關(guān)鍵的,從小告訴孩子“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做一個光明磊落,心地?zé)o私的人。如此一來,孩子看到袁沈兩家從互相交惡,到后來李氏以身作則、以德報怨,通過種種方式化解了世仇。這樣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二.作之親,關(guān)心愛護(hù)
父子有親是五倫關(guān)系的核心之一。李氏作為袁仁的第二任妻子,不僅對自己的親生兒子呵護(hù)有加,更可貴的是她對于兩位繼子的貼心照顧。
1.視如己出
根據(jù)其長子袁衷回憶,他和二弟在試穿新衣時,總會不慎弄臟損壞。此時李氏便會連夜將衣服縫補好,悄悄洗凈,避免讓袁仁知道而責(zé)罵他們。午飯后,兄弟倆又想吃點零食,李氏都會適當(dāng)滿足,既不拒絕,也不放縱。這些點滴小事體現(xiàn)出李氏雖然作為繼母,卻完全用一顆親生母親的心在對待繼子,生怕他們覺得生母去世后,自己不再受到關(guān)愛,所以李氏特別能夠照顧到他們的心情。在李氏剛嫁入袁家時,繼子生母的靈位還在,李氏每天早晚都會恭敬供奉。每當(dāng)節(jié)慶,若是袁仁不在,李氏便帶著兩個繼子,恭敬的行禮祭奠,并含淚說道:“汝母不幸蚤世,汝輩不及養(yǎng),所可盡人子之心者,惟此祭耳?!崩钍献鳛槔^母,能夠教導(dǎo)繼子去感念生母的恩德,其心量之大無疑是令人感佩的。
袁襄曾回憶,李氏愛他們兄弟二人勝過其他弟弟,“未寒思衣,未饑思食,親友有饋果饌,必留以相飼。既娶婦,依然畜育,無異齠齔也?!睆男〉酱?,李氏對兩位繼子的關(guān)愛均不曾改變,所以袁襄妻子感動哭泣說:“即親生之母,何以逾此?”
有一次,袁仁命兒子們賦詩,三子袁裳率先寫好,并得到袁仁的稱贊。當(dāng)時正巧有人送來布匹,于是袁仁給袁裳做了一身新衣作為獎勵。李氏知道以后,對袁裳說:“二兄未服,汝何得先?且以語言文字而遽享上服,將置二兄于何地?”于是脫下他的新衣服,收了起來。等兩位哥哥都有了一套同樣的衣服之后,袁裳才被允許穿。李氏一方面能夠觀照兩位繼子可能會產(chǎn)生父母偏愛李氏親生兒子的想法,一方面也能夠隨時教導(dǎo)兒子長幼有序,不因自身才能而忘記兄弟悌道。
李氏剛嫁入袁家的時候,兩位繼子不過四五歲。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李氏付出了遠(yuǎn)超親生母親的心力來照顧教導(dǎo)兩位繼子,她博大的胸懷令人感動。也正是如此,長子袁衷感嘆:“予輩不自知其非己出也?!彼麄儾⑽锤杏X自己是李氏的繼子。
2.劬勞鞠育
除了與繼子的相處外,李氏與親生兒子的相處也體現(xiàn)了平淡又偉大的母愛。據(jù)袁袞回憶,每次他跟著袁黃晚上讀書的時候,李氏總是一邊做女工,一邊陪伴。有時讀書到半夜,李氏就陪到半夜。在《了凡四訓(xùn)》中,袁黃曾反省自己熬夜的毛病,“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每次袁黃很晚了才去睡,李氏陪在身邊。而袁袞又很喜歡早起,所以當(dāng)他早起的時候,李氏便又起床,如此整夜都不能夠安睡。袁袞說:“鞠育之苦所不忍言?!崩钍显谂惆閮蓚€兒子的過程中,雖然沒有許多言語,但是父母的陪伴,讓還在苦讀的孩子多了一份溫暖,這一份質(zhì)樸厚重的溫暖也會陪伴他們一生。
后來袁裳英年早逝,李氏非常傷心,把他的兩個兒子養(yǎng)在身邊親自教育,就好像教育年幼時的兄弟幾人一般,袁袞寫道:“茹苦忍辛,蓋無一日樂也?!崩钍险缥覀冎袊沤袂f萬的母親一樣,照顧完兒子,還要照顧孫子,一生含辛茹苦,踏實勤懇令人動容。
三.作之師,諄諄教導(dǎo)
《說文解字》講到:“育者,養(yǎng)子使作善也?!绷?xí)主席強調(diào),“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痹诤⒆映砷L過程中,李氏經(jīng)常扮演老師的角色,抓住機會教育點來予以教導(dǎo)。
1.仁愛寬厚
據(jù)袁裳回憶,袁家大小事務(wù)都是李氏操持。她去買柴米蔬菜的時候,經(jīng)常會在總價上再多添一點。袁裳好奇地向母親請教,李氏便抓住機會教育點說道:“細(xì)人生理至微,不可虧之。每次多銀一厘,一年不過分外多使銀五六錢,吾旋節(jié)他費補之,內(nèi)不損己,外不虧人。吾行此數(shù)十年矣,兒曹世守之,勿變也?!?/p>
還有一次,袁仁臨終時留了一套房子給袁袞。此時李氏便教導(dǎo)袁袞說:“房之西,王鸞之屋也。當(dāng)時鸞初造樓,而邑丞倪璣嚴(yán)行火衖之例,法應(yīng)毀,汝父憐之,毀己之房以代彼,但就倪批一官帖以明疆界而已?!崩钍辖柽@個契機讓袁袞明白了父親處世的厚道,接著又說道:“汝體父此意,則一切鄰居皆當(dāng)愛恤,皆當(dāng)屈己伸人?!痹柺畾q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很難親得父親教誨,所以李氏通過這樣的機會,讓袁袞了解到父親的行誼,以及父親留給他房子背后的故事,長養(yǎng)他的善心和善行,不去跟人計較,多去幫助別人。
2.孝親尊師
中國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和師道,這是為人的大根大本,李氏同樣也在這方面對孩子及時予以教導(dǎo)。
袁袞十歲時袁仁便去世了。每次祭祀李氏都將祭品恭敬擺放,并誠心祈禱。有一次李氏教導(dǎo)袁袞說:“汝父年七十,每祭未嘗不哭,以不逮養(yǎng)也。汝幼而無父,欲養(yǎng)無由,不可不盡誠于祀典哉?!蓖ㄟ^這樣莊重的場景,李氏不僅把孩子父親孝順的德風(fēng)告訴了他,而且也教導(dǎo)他要懷著至誠恭敬的心來感念父親,慎終追遠(yuǎn)。
除了對孝親的教導(dǎo)外,李氏也非常重視師道。在袁袞將要入學(xué)泮的時候,李氏跟他說:“今日服衣巾,便是孔門弟子。纖毫有玷,便遺愧儒門。”然后換上學(xué)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xué)大禮。在入學(xué)第一天,李氏能夠慎于始,借機教導(dǎo),莊重的典禮加上母親的教誨,一定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當(dāng)中,對他起到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所以袁袞自己也說:“是以競競自守,不敢失墜?!?/p>
在《庭幃雜錄》的最后,李氏的女婿錢曉,也是這本書的編訂者寫道:“李氏賢淑有識,磊磊有丈夫氣,觀茲錄,可以想見其人矣?!痹倚值軐钍系幕貞洠w現(xiàn)了李氏偉大的人格特質(zhì)。而從李氏的點滴故事當(dāng)中,我們深切感受:
其一、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從道德教育開始。李氏從小注重孩子品德的修養(yǎng),不論是孝親尊師、兄弟悌道還是個人修養(yǎng),李氏都從小抓起,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這對日后孩子立足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其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占有獨特地位。所謂“言教者訟,身教者從”,因為男女社會分工的不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相對時間更多一些,因此母親的榜樣作用便越發(fā)重要。從上文可知,李氏以德服人,潤物無聲,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孩子,甚至擴展到家人街坊。
其三、在家庭教育的實踐操作當(dāng)中,“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這三個角色并非分裂開來,為人父母者一定是通過這三個角色的有機結(jié)合,善巧化導(dǎo),來實現(xiàn)幸福家庭的建設(shè)。
習(xí)近平總書記說:“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yǎng)不教,父之過。家長應(yīng)該擔(dān)負(fù)起教育后代的責(zé)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痹笧槿烁改刚?,能從李氏的教育之道中有所啟發(fā),構(gòu)建和諧家庭,培育孝子賢孫。
參考文獻(xiàn)
1.[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清]彭紹升撰:《居士傳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0975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
4.尚榮,徐敏,趙銳注.《了凡四訓(xùn)》[M],北京:中華書局,2016.
5.王文錦譯.《大學(xué)中庸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9.
6.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xiàn)研究院編.《習(xí)近平關(guān)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fēng)建設(sh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2021.
7.劉余莉.古人如何注重家教家風(fēng)[N].《學(xué)習(xí)時報》,2021.04.30第七版.
(作者單位:英國威爾士三一圣大衛(wèi)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