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珍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思想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割裂的,實際上作為語文學習的不同模塊,兩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對作品的理解以及消化也是和文本整體的寫作呈現(xiàn)方式分不開的。創(chuàng)作的實質(zhì),就是把作者自身的思想用語言的形式傳達出來,而大腦和感官也要產(chǎn)生共通,唯有在良好的思考模式下,讀書與創(chuàng)作雙方才可以產(chǎn)生精妙融合,而寫作水平的提升反過來也會帶動個人讀書能力的提高,加強對文本深度的認知。所以,針對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教師要從能力提升的角度將兩者進行結(jié)合,讓學生實現(xiàn)全方位發(fā)展,切實提高寫作和閱讀水平。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消化,在寫作時也要對情緒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夠?qū)崿F(xiàn)兩者相輔相成的促進作用。
一、當前初中語文閱讀和寫作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與寫作融合度不夠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呈現(xiàn)出教師的教學重點更多地放在了學生課堂必修內(nèi)容的教學上,而對于寫作,更多的只是通過對學生的寫作技巧進行教學,或是通過讓學生背一些精美語句來提高學生的習作成績,這樣做確實對學生的習作成績有所提高,但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將閱讀與寫作融合的能力的負面影響較大,表現(xiàn)出閱讀與寫作融合度不夠。
(二)教師對閱讀、習作的重視度不夠
目前存在部分教師為了使學生可以有效應(yīng)對作文考試,往往會要求學生背作文。這種方式導致作文課堂上出現(xiàn)嚴重的念和寫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因為這種方式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作文興趣,還不利于其寫作能力提升,也不利于課堂教學和作文課堂上的有機融合。作文教學讀與寫的脫節(jié),也會使學生在作文中忽略了文字的內(nèi)容,因為文字的兩種基本要素是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而由于作文教學讀與寫的脫節(jié)會導致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始終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nèi)容,這也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無法完整抒發(fā)個人的見解,從而導致了作文的內(nèi)容空洞、乏味。但是作文教學中讀和寫的脫節(jié)會讓學生忽略情感的抒發(fā),這樣學生完成的作文大多數(shù)是空話,作文練習也常常會成為某種技能的練習。
(三)學生所接受的閱讀材料與習作要求不符
在進行閱讀和寫作融合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在此基礎(chǔ)上,把握好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但是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并不能充分考慮到中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差異性,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也不深刻,從而在實際課堂中無法聯(lián)系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教學,導致語文課堂的有效性較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也無法提高。學生無法找到讀書與作文的快樂,課堂趣味性較差,違背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初衷以及目標。
二、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jié)合途徑探究
如今的教學方式早已不只局限于課堂上的內(nèi)容,特別是語文課這樣開放性的課程,對課外的認識拓展也變得特別重要,學生讀書與作文更多的是從課外讀物中加以滲透與補充。學生通過對文字的深入研讀不僅能夠掌握文字中的詞匯、句型,還能夠感受到作者寫文章的目的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一旦學生可以把這些所學的詞匯和感情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其寫作水平就會獲得極大的提升。所以以下我把自己在課堂中摸索到的一些辦法展示給大家,期望能對學生和教師帶來一點幫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對于青少年而言,他們對一種事物的動力最主要還是來自興趣,教師要牢牢抓住這一點,進而通過一些方式來提高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其對閱讀與寫作的熱情。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復習教材中的文字、語句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進行這一步的時候,教師應(yīng)當盡可能幫助學生去理解這些內(nèi)容。比如,對于一些生僻字、詞等,可以通過為學生講解字詞的來源、故事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復習教材中的文字,教師還可以通過在課堂講幾個故事來引導學生,在課下為學生帶來一些有趣的閱讀。剛開始,這種閱讀方式可能以記敘文為主,在學生逐漸對讀書形成濃厚興趣以后,教師才能增加閱讀的難度,并逐步地誘導學生去學會讀書,從而愛上讀書。一旦對閱讀形成濃厚興趣,學生就會積極讀書,并主動作文。
(二)通過大量閱讀豐富寫作知識
俗語說,“見多識廣”,學生只有進行廣泛的閱讀,才能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作文技巧。所以,學校首先要讓中學生進行廣泛閱讀。因為中學階段的課程安排相對緊湊,而中學生自己分配的學習時間也相對較少,所以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隨時給中學生帶來所需要的讀書作品。學校還可以建立適合初中生自習和閱覽的書庫,把各類圖書收納其中,包括世界文學名著、報紙、期刊、兒童小說等。并且每天設(shè)一至二節(jié)的閱讀課,專供中小學生瀏覽和查閱。讀書時要讓學生提升讀書效果,講究讀書方式??赏ㄟ^快速朗讀和問題試讀等方式指導學生讀書,在讀書的同時,也要指導學生對文章的詞匯和句型加以積累??蓡为氃O(shè)置一個“累積本”,讓學生將喜愛的單詞和句型積累在上面,并使用課外時間反復誦讀記憶。將長期積累的好詞好句為自身所使用,并逐步充分運用到作文中。學生語言水平的提升必須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而通過長期大量的讀書與詞句的積累,學生的讀寫能力與寫作水平也會獲得極大的提升,學生會逐漸擁有自信,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對讀書與作文的興趣也會變得越來越濃厚。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完成寫作
當學生喜愛上讀書,通過閱讀使自身的寫作能力提高以后,也會喜歡上作文。教師可選取一些相對好的篇章,使學生加以廣泛閱讀。首先要通讀文字,掌握文本的大致內(nèi)涵;其次,從頭到尾仔細閱讀,深入了解文章的基本思想,并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最后,認真品味文字中的每一段話,認真思索每一段話或者每一個字隱含的含義。完成了深入閱讀以后,教師便可給學生寫出讀后感,并將在讀書中所形成的思維透過文章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在小本子上。教師與學生都應(yīng)該對其展開討論,從而將每個人的思考過程集中起來,豐富學生的思維。讀書也必須伴隨著思考,如果沒有思索的過程,不管多么好的文字作品,都只是停留在觀看的初級階段,始終無法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選取經(jīng)典篇章,讓學生進行練習或模擬他們的書寫技能,來完成書寫。例如,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在描述庭院里的情況時,作者寫道:“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梢宰寣W生通過模擬這段話描述一些自己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同時通過引導學生掌握經(jīng)典散文的寫作方法,也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刻畫的能力。語文課中讀書與作文之間的關(guān)系不可分割,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地讀書,多積累,多效仿,引導學生在讀書中提高寫作水平,在作文中體會讀書的樂趣。利用中小學生大量的積累經(jīng)驗與教師恰當?shù)闹笇В瑢⒆x書和作文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讓中學生的語文水準獲得全面的提高。
(四)重視讀與寫的結(jié)合
教師在中學的語文課堂中應(yīng)該注意讀和寫之間的融合,在全面朗讀的基礎(chǔ)上進行作文練習才能使學生更真實地融入文中,在全面了解文中所表達情感內(nèi)容的同時,加深對作文素材的積累以及對生命意義的體驗,如此就可以有效地充實學生作文的情感內(nèi)涵。所以,既然我們要實現(xiàn)將閱讀與習作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就要為學生營造適合學習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
(五)在閱讀教學的基礎(chǔ)上訓練寫作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閱讀與習作之間的聯(lián)系——閱讀與習作并非獨立的兩部分內(nèi)容,而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相輔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閱讀量,習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會有所提升。同樣的,習作能力提升之后,學生在閱讀一篇文章時也就有了探究這篇文章的能力。教師要針對各種類別的文章對學生進行不同的練習引導,其中主要的練習方法包括模仿、續(xù)寫、修改等。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素材積累并重視學生合理使用素材的能力,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
(六)在寫作教學中提升閱讀能力
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進一步拓寬作文素材搜索范圍,在選用練習方式時采用合理的課內(nèi)比較和課外拓展,在教授學生作文手法的同時幫助學生運用已學的作文手段分析、比較閱讀材料中作者所使用的作文手法,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作文手段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通過閱讀材料獲得資訊和整合資訊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旭剛.初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湖南教育(D版),2021(9):23-24.
[2]張德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習作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1(4):139-140.
[3]于藝文.初中語文閱讀與習作教學淺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81.
[4]陳幼彬.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jié)合教學思考:“以讀悟?qū)憽盵J].課外語文,2016(20):124.
[5]劉繼明.暢談初中語文如何以閱讀方式開拓習作視野[J].學周刊,2014(2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