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
摘? 要:讀詩使人靈慧,讀文使人廣博。古語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樣化朗讀活動能強化學生的記憶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為實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目標,論述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多樣化朗讀教學的策略,使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瑯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樣化朗讀;教學策略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多樣化朗讀,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fā)展。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主導教學思維,在組織學生朗讀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關照并回應學生的朗讀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朗讀的樂趣。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組織多樣化朗讀教學,激發(fā)學生朗讀的主動性,讓學生變得敢讀、會讀、樂讀,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與發(fā)展。
一、多樣化朗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打造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可以讓語文教學回歸本質,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精髓,把握語文學習的命脈。首先,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多樣化朗讀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熱烈、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語文課堂中。其次,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描寫現實、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寄托理想的物質載體。優(yōu)秀的朗讀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所學內容更加立體鮮活,使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感受內在含義,促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準確、高效的語感能力。最后,多樣化朗讀活動有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小學語文課堂多樣化朗讀教學的策略
1. 開展情感朗讀,深化學生朗讀體會
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是衡量語文言語教學活動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指標。朗讀是促進學生語文各項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和提升語言思維能力,完善和發(fā)展人文修養(yǎng)與藝術情操。因此,教師應該開展情感朗讀教學,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語,讓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厚情感,引導學生深入感知語義、體會情感、領會意境,促進學生形成準確、高效的語感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四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教師可以采用情感朗讀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析,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融入詞中所描繪的田園生活意境,獲得身臨其境般的朗讀體驗,從中受到美的熏陶,讓學生體會作者在詞中蘊含的深厚情感。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為例,筆者在課件中呈現古詞的題目,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村居”的理解,以及看到這首詞的題目后自己的聯想。學生聯想到村居生活的安寧與美好,村落里有矮小的房子、勤勞的人們、寧靜的氛圍。接著,筆者給學生出示整首詞,讓學生解釋詞中關鍵字、詞的含義,“相媚好”指相互打趣、取樂,“翁”指老翁,“媼”指老婦,“翁媼”泛指老人。
筆者讓學生思考在朗讀詞的上闋時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朗讀?學生表示應該用歡快、愉悅的情感朗讀。在詞的下闋描述中,大兒子在溪東鋤豆,二兒子在家中織雞籠,最調皮的小兒子在溪頭臥躺著剝蓮蓬。在作者的描述下,村居生活的恬淡與安寧油然而生。筆者讓學生思考在朗讀此部分內容時,應該用怎樣的情感,應該在哪些字上重讀。諸如此類的問題引導有利于學生對這首詞的情感把握更加準確,讓學生在朗讀時感覺仿佛置身于詞中描繪的情境中,融情于景,從而提升閱讀效果,并進一步強化語感。
2. 開展情境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情境朗讀教學活動,能夠活躍學生語感練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朗讀學習的興趣。在傳統(tǒng)的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給學生朗讀一段文字,接著讓學生模仿教師的朗讀進行練習。此種朗讀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導致朗讀教學氣氛沉悶,學生對朗讀學習的興致不高。為營造寓學于樂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朗讀的教學方法,完善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材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高效地開展朗讀學習,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朗讀,從而讓學生通過朗讀喜歡閱讀童話故事。課文描述的內容是棉花姑娘生病了,為了治愈自己的病,分別請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這四位醫(yī)生給自己看病。筆者教學這節(jié)課時在課件中展示了生病時的棉花姑娘的圖片,圖片中棉花姑娘身上爬滿了蚜蟲,棉花姑娘愁眉苦臉,有氣無力。筆者讓他們扮演生病的棉花姑娘,讓學生融入情境中朗讀句子。在這樣的提示下,學生將棉花姑娘強烈、急切、焦急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就仿佛真正聽到那群正在痛苦呻吟的棉花姑娘的呼聲。而當七星瓢蟲把蚜蟲吃光后,棉花姑娘的語氣轉變?yōu)轶@奇、喜悅。在這一段的朗讀中,教師可以讓男生讀七星瓢蟲,女生讀棉花姑娘,自己讀旁白。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3. 開展競賽朗讀,提高學生朗讀效率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朗讀,可以讓學生以個人或團體的形式參與朗讀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朗讀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獲得煥然一新的語文朗讀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組織朗讀競賽活動,將朗讀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按照自己預期理想化的朗讀方式進行朗讀,有助于打造異彩紛呈、妙趣橫生的朗讀課堂,打破學生語文朗讀學習枯燥、沉悶之感,讓學生認識到朗讀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開展朗讀競賽活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課文朗讀的形式。在學生自主合作的朗讀競賽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筆者教學這節(jié)課時,有的學生采用配樂朗讀的形式,在朗讀時搭配《小雨沙沙》的背景音樂,促使其他學生快速融入課文情境中。有的小組采用男女分段朗誦的形式,在朗讀時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更好地詮釋課文表達的情感,整個朗讀風格活潑有趣、生動形象。在學生全部表演完后,筆者讓學生評價出自己心目中朗讀競賽表現最好的小組,并說出其好在哪里。學生的評價主要集中在配樂朗讀和表演朗誦上,大家認為這種朗讀形式很新穎,讓自己眼前一亮。在聽的過程中自己能真正融入課文情境中,感受到語文朗讀的魅力。由此可見,朗讀競賽活動能夠推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朗讀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效率。
三、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朗讀,能夠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語文課堂中,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朗讀有助于學生提升語言思維能力,提高藝術修養(yǎng)和審美情操。通過多樣化的朗讀教學,學生能夠透過文字感知語義,融入情境,體味情感,不斷開發(fā)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完善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偉芹.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朗讀策略[J].課外語文,2019(7).
[2]陳玉霞.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科普童話,2019(5).
[3]孟飛鴿.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8(31).
[4]隋柏君. 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 吉林教育,2016(13).
[5]顧守良.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朗讀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2018(35).
[6]閆宏璽. 教育體制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 學周刊,2017(11).
[7]田擁麗. 試論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