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淑梅
當今時代是以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jīng)濟時代。因此,英語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放在教學的重要地位。筆者結合自身英語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營造不同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營造情感氛圍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寬松、愉悅、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一方面,教師要和藹可親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和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要注意多與他們進行溝通,經(jīng)常給予鼓勵,以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見解,讓學生置身于新角度、新問題的情景中,盡情發(fā)揮想象,迸發(fā)智慧的火花,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2.創(chuàng)設動手實踐氛圍
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研究的過程,讓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動手實踐增進學習樂趣,進而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學“現(xiàn)在完成時”時,教師可帶領學生分析句式,共同總結出現(xiàn)在完成時的幾種句型結構。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倡導探究式教學
1. 問題情境教學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情境,是指把學生引入與問題相關的教學情境中,這個過程也就是“探究—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正確的概念,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Surfing in Sydney”這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What is the goodness of sports Which is your favorite sport Who is your favorite sports star why )進行討論,了解每個人的愛好,并說明理由。于是,學生興奮地比劃、交流,帶著問題去探索、發(fā)現(xiàn),出色地回答了問題。
2.主題討論法
主題討論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師先確定一個主題,由學生圍繞主題開展定向式討論;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一個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自由式討論,可以獲得多樣、獨特、合乎條件的答案。
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形成必須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提出的問題不能太簡單、太直接,不能讓學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難度。給大腦“留白”,收獲的不只是答案,還有學生能力的提升。在提問與回答之間,留給學生恰當?shù)臅r間思考,有以下兩點益處:
1.給更多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機會
每個學生的反應時間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謹慎、有的馬虎。教師為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能讓更多的學生說出自己深思熟慮的答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能有效提高答案的正確率和可信度,學生回答問題更加嚴謹,印象更加深刻。
2.提高學生對佐證材料的使用
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的好習慣,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經(jīng)歷、經(jīng)驗找到問題的佐證材料。這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答案獲得方式,更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教師要做耐心的“垂釣者”,不急于求成,有時留給不同層面的學生更多的時間,收獲的可能是“錦鯉”。
四、注重合作探究
由于班級學生存在差異性,因此不同學生面對同樣的問題會以不同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有些甚至是出人意料的。例如,在教學“A famous person”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款式的計算機,然后提問:“Can you tell me what computers can do for people?”學生非常主動,紛紛舉手回答“Type letters”“Send E-mails”等等,教師對這些回答表示肯定,更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再提出“What will computers be like in the future and what more can they do for people ”,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了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他們暢所欲言,課堂參與度非常高。
學生合作探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小組合作活動,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小組劃分也是需要教師對學生做深入了解后才能確定的。由于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在組員搭配時教師要合理分配組員,全方位了解學生的學情,充分考慮到組員之間的差距。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小組,教師可以相應地布置難度較高的任務;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小組,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档腿蝿针y度。例如,教師將學生分為A、B、C三組,分別是水平較高、中等、一般的三個小組。在布置任務時,教師可以讓A組完成語法內(nèi)容的練習;幫助B組鞏固基礎知識,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而對于C組成員,主要是鞏固訓練,讓學生互相督促學習。
五、打破思維定式,讓學生在放飛思維中創(chuàng)新
思維定式容易形成思維的惰性,機械盲目地習慣性反映傾向。學生在知識構建和尋找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中,有常規(guī)的思考,也會有超常的想法,教師要及時引導和啟發(fā)學生運用獨特的、新穎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教學關系
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授課時,要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事實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同時,教師也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并建立起獨立的思維意識。
2.巧設問題“障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照本宣科式教學會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談不上培養(yǎng)敏捷的應變思維了。教師要做有心人,熟記教學大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要心知肚明。在教學中,教師應基于學生掌握的知識范疇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且?guī)в幸欢ㄌ魬?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熱情,訓練學生思考的靈活性和獨特性。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經(jīng)驗、努力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優(yōu)秀學生。
(作者單位:山東省武城縣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閔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