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不斷推進的大環(huán)境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因此,作為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小學生作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作文要貼合實際生活,表達學生的真實感受,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和實踐寫作,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同時充分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等,文章就此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標;作文教學
一、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趣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完成作文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一定要采取相關的教學方式有效帶動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其次,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過高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對作文缺乏興趣。所以想要充分帶動小學生對作文寫作的積極性,就需要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具體要求下,教師通過對學生充分地認識和了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科學地做出作文的具體要求,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保持大膽的想法,并且通過多樣化的寫作練習,提升學生的興趣,比如通過優(yōu)美語句的練習,對教材中好的段落進行模仿寫作,對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改編,編寫新的故事或童話,命題或者半命題的作文等各方面的練習。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不但有助于充實和豐富學生課堂外的生活,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記錄下當時的經(jīng)歷和體驗,使得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有豐富的素材。在對作文進行講解和評價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表揚學生在作文中的優(yōu)點,在對作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時,注意考慮學生的心理和情緒,在不打擊學生自信心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議。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選擇權(quán)力下放,通過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充分帶動學生作文寫作的積極性。
二、引導和發(fā)展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寫作能夠展示出一個人是否能夠仔細、細致地觀察生活,因此,想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就需要保持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在觀察能力方面,小學生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更加細致,同時在生活中的事情發(fā)生時,會產(chǎn)生不同的體會。寫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為寫作的基礎,要引導學生善于對生活進行觀察。換言之,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基礎是對學生生活觀察力的培養(yǎng)。然而部分學生活潑愛動,天生缺乏對生活的體驗能力和認知能力,然而對生活的感知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鍛煉的。所以在語文作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洞察能力,充分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個小事件進行記錄。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一開始寫幾百字的作文必然具有一定的困難,假如在剛剛開始就布置給學生幾百字的作文要求,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喪失對作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對作文教學的開展造成很大的約束。為了完成幾百字的作文任務學生可能會抄襲其他作文,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機會,因此,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活動要尊重規(guī)律,有步驟地逐步深入并實現(xiàn)寫作水平的提高。比如可以先從讓學生堅持寫日記開始,從短小的幾十字的日記或者一二十字的日記,對生活的小事件進行記錄,然后逐步增加為幾百字的作文。而寫日記也是一個對生活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為學生今后作文的寫作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教師要以閱讀積累為基礎,指導學生從閱讀積累起步
寫作需要對自身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進行準確表達,假如學生僅僅只有想法卻無法進行準確表達,那么仍舊不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也就無法寫出好的作文。因此,語文教師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進行細致觀察的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閱讀量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并且有助于寫作素材的積累。寫作需要從其他人的作品中吸收靈感,對于其他作品的優(yōu)勢進行充分的獲得和吸收,而不是一個獨立創(chuàng)作的過程,通過巧妙地、有效地在自己的作文中進行應用,最終才能寫出一篇較好的文章。在學生寫作文的過程當中,大部分學生通常會遇到寫著寫著就沒有辦法往下寫的情況,為了湊夠字數(shù)而想盡辦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學生的閱讀量不足而導致的,學生沒有從其他人的作品中吸收到對自身可以利用的內(nèi)容,缺乏充足的素材積累,在字詞的使用方面能力還很薄弱,因此同樣意思的表達,閱讀素材積累欠缺和素材積累較多的學生,所表達出來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語文教師應當提升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為寫作素材的積累提供基礎。語文教師應當每天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選擇合適的閱讀內(nèi)容,制定恰當?shù)拈喿x量,使得學生能夠閱讀不同層次的作品,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筆記,對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好詞好句以及優(yōu)美的表達方式進行記錄,以便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巧妙利用。只有充分進行語文閱讀素材的積累,才能夠做到腦中有素材,并在寫作過程中更加輕松地表達自身的感受。
四、注重師生交流,建立學生對于寫作的信心
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學活動,教師都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作文,對作文的學習還不熟悉,因此語文教師要更加重視和學生的溝通和互動,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使得學生能夠積極發(fā)揮對作文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自信心。只有提升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夠充分實現(xiàn)作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要堅持對學生的積極性語言的使用,表揚和鼓勵學生的優(yōu)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出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完成作文任務之后,教師進行批改寫評語的過程中,對于每一位學生的寫作,語文教師的評語要注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每一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積極地發(fā)現(xiàn),對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和不足也要及時發(fā)現(xiàn)。對于學生的優(yōu)點,教師要積極表揚和鼓勵,使得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能夠完成得更好。而對于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不足,教師要采用恰當?shù)姆绞?,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時的水平,因此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非常注重作文評語的書寫內(nèi)容和方式。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具有豐富的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的潛力,因此教師要充分帶動學生對作文學習的積極性;采用靈活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同時教師要以閱讀為前提,積累作文素材;并且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提升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自信心,充分重視學生在作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最終實現(xiàn)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妮.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應對策略[J]. 新課程(小學),2019(04):46.
[2]屠麗琴. 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其應對策略[J]. 教育科研論壇,2009(04):13-14.
[3]楊世碧. 國內(nèi)外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及我們的應對策略[J]. 課程.教材.教法,2008(03):24-28.
[4]梁華仙. 撥動語言文字運用的“情弦”——小學高段作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 新教育,2014(08):20-21.
[5]郭彧.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現(xiàn)狀與應對策略探討[J]. 當代教研論叢,2019(07):46.
[6]郭騁. 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與應對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2017(01):96-97.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