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獻浩
摘 要: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游戲教學貼近學生喜好,將激趣、參與、趣味和互動等特點融于一體。借助選修課的試驗,表演類、繪制類和競賽類的游戲教學方式能不同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閱讀與對話、建構與想象、探究與解釋,從而培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課程育人的功能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游戲教學;深度學習;初中歷史;教學案例
在“雙減”政策的教育背景之下,如何將課標中“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提倡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的教學建議與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結合起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困擾著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有基于此,筆者以選修課“古都海韻:海絲傳奇的金陵印跡”為實驗陣地,將游戲教學引入初中歷史課堂,以期創(chuàng)設一個寓教于樂、高效互動的初中歷史智慧課堂。
一、表演類游戲教學
表演類游戲教學主要包括課堂演講、歷史劇編排等具體形式。
1.課堂演講
課堂演講需要學生提前搜集、閱讀相關資料,了解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基本內容之后,創(chuàng)作自己的演講稿,通過試講、改進,最終在課堂上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講。例如,提前一周給選修課四個小組的學生布置課堂演講任務。
課前任務:四個小組從“鑿空者張騫”“法顯西行”“鄭和下西洋”和“一帶一路”四個主題中各選一個,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相關資料,編寫一個500字左右的演講稿,可制作PPT輔助演講。
演講流程:每個小組選派一名“演說家”上臺進行演講,限時5分鐘。其他學生根據(jù)演講者的內容、情感、手勢、課件制作、時間控制等方面進行打分,滿分10分。根據(jù)得分高低評選出“最佳演說家”“最佳故事獎”“最佳表現(xiàn)獎”和“最佳參與獎”。
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力、文本創(chuàng)作力、演講表現(xiàn)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歷史劇編排
歷史劇是以某一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為藍本進行的藝術創(chuàng)造。與課堂演講相比,歷史劇的編排往往要求更高,也更加復雜一些。在本課中設置了“遙想傳奇:古都海韻歷史劇編排活動”。
劇本主題:遙想傳奇:鄭和下西洋
要求:①8人一組,小組充分討論后確定故事主線,明確每個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如編劇/導演、旁白、永樂皇帝、鄭和、翻譯、外國國王和百姓等),創(chuàng)作歷史劇劇本。②運用有關鄭和下西洋的文物、故事,可加入西方航海家事跡和對話,中西比較。③故事內容沒有史實錯誤。
歷史劇編排活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促進了學生合作學習,讓歷史課堂生動、鮮活、有趣、有味。尤其是對于那些有表演創(chuàng)作才藝、表現(xiàn)欲強烈的學生,能在歷史課堂上獲得展現(xiàn)的機會。
無論是課堂演講還是歷史劇編排,都能驅動學生經(jīng)歷一次“學習新知——知識內化——加工創(chuàng)作——表達輸出”的深度學習之旅。讓學生真正參與“知識的旅行”,如史學大師陳寅恪所說:“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對過去的歷史獲得“了解之同情”,讓歷史課堂“活”起來。
二、繪制類游戲教學
由于初中生好奇心較強,喜歡動手操作,因此在選修課中專門設置了繪制類游戲教學,主要包括手繪地圖、文物表情包創(chuàng)作等形式。
1.手繪地圖
在“尋跡金陵:南京現(xiàn)存海絲遺址探究”中,教師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家門,和父母、同學前往南京現(xiàn)存的12個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以下簡稱為海絲遺址)參觀游學。具體如下:天妃宮、靜海寺、龍江寶船廠遺址、石頭城、鄭和府邸舊址、凈覺寺、大報恩寺遺址、道場寺遺址、渤泥國王墓、明代都城遺址、洪保墓、鄭和墓。在游學的同時完成《南京海絲遺址游學清單》。
經(jīng)過調查、游學,學生可以了解南京現(xiàn)存海絲遺址的基本信息。教師在課堂上分發(fā)南京行政區(qū)劃圖的簡圖,讓學生運用手中五顏六色的畫筆,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意,在地圖上相應區(qū)域里添加海絲遺址有關的文物、人物等手繪形象,創(chuàng)制手繪版南京海絲遺址地圖。手繪地圖的形式可以將南京現(xiàn)存的海絲遺址進行時空壓縮,將原本復雜的內容簡單化、可視化,形式新穎,富有美感,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chuàng)作才能,豐富學習的方式。
2.文物表情包創(chuàng)作
近年來,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和微信表情包受到不同年齡層人群的歡迎。受此啟發(fā),筆者在本節(jié)選修課中添加了“文物表情包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六朝時期瓦當為底圖,查閱歷史,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各具特色的文物表情包。通過這一創(chuàng)意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了南京六朝瓦當包括人面紋、云紋和蓮花紋三大類的歷史文物知識,更拉近了學生與歷史文物的距離,使文物在學生手中煥發(fā)新生,讓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
三、競賽類游戲教學
在測評選修課的教學效果時,不同于以往的紙筆測試,教師同樣可以采用游戲的測評方式。
1.歷史線索題
教師先向學生介紹《中國詩詞大會》中文字線索題的答題形式和游戲規(guī)則,必要時可以給學生放一段5分鐘左右的節(jié)目視頻。然后,引導學生參照其形式,依據(jù)所學的南京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及其文物等知識信息,編制歷史線索題。
題目編制要求:①每道題目必須包含題目和四個線索。②題目句式是半開放的,如“請說出這是……(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國家、文物、朝代、書籍、地圖,等等)”。③四個線索按照先寬后窄、先難后易的順序來排列。
舉例示范:請說出這是哪一歷史文物?
線索一:它是中國古代對外交流的歷史見證;
線索二:它現(xiàn)藏于南京六朝博物館;
線索三:它的原產(chǎn)地是今天的羅馬、波斯;
線索四:它是一種飲酒用的玻璃器具。
答案:東晉玻璃杯
要想出好歷史線索題,學生必須對題目涉及的歷史信息有一個全面的掌握,然后從中提取出專屬的個性化信息,并做好難易程度的排序,以便答題者能根據(jù)線索提示逐步鎖定正確答案。如果線索提示模糊、用詞不夠精確、史實的特征性描述不到位,就難以猜出答案,從而影響到最后答題的效果。學生出題之后,教師要收上來進行檢驗查收。對于不符合要求的題目,找到出題學生向其說清楚題目的問題所在,然后重新出題,直到所有題目都符合要求才結束。
2.“你說我猜”游戲測評
如果僅僅采用一種測評方式,學生容易產(chǎn)生倦怠情緒,不利于學習效果檢測。因此,在進行了20分鐘左右的“歷史線索題”之后,后半節(jié)課可以進行“你說我猜”的游戲測評。
游戲內容:歷史課和選修課上所學的有關南京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及其文物等名詞。
游戲規(guī)則:①每組每次選定一位“猜詞人”,背對大屏幕站在講臺上,游戲過程中不得轉身看大屏幕,否則扣除該題得分。②每組再選定一位“提示人”,看到名詞后可以用語言描述、身體動作演示等方式來提示“猜詞人”,但不得說出該名詞中的任何一個字,同音、諧音也不行。如經(jīng)過提示之后,“猜詞人”如果說出名詞中字后可以使用該字,不算犯規(guī)。 ③每小組挑戰(zhàn)5個名詞,限時3分鐘,用時最少、答對次數(shù)最多的小組獲勝。④猜詞過程中,其他學生不得提示或干擾答題,否則扣除所在小組分數(shù)。
歷史名詞庫:
第一組:天妃宮、靜海寺、鄭和、朱棣、東晉玻璃杯;
第二組:凈覺寺、龍江寶船廠、渤泥國、洪保、《佛國記》;
第三組:石頭城、大報恩寺、法顯、古里、《鄭和航海圖》;
第四組:道場寺、榜葛剌、六朝瓦當、雞首壺、鄭和下西洋。
“你說我猜”的游戲很好地利用了初中生好奇心強、喜歡競爭的心理特點,知識性和趣味性都很高,不僅可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掌握情況,還可以考察學生的歷史聯(lián)想能力和反應能力。學生為了贏得比賽勝利,往往都會主動去熟記歷史知識,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游戲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有著非常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引領學生圍繞著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活動,借助游戲的娛樂競爭機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實現(xiàn)有意義、有趣味、值得回味的學習之旅,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對話、建構與想象、探究與解釋的高階思維,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課程育人的功能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課題項目: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立項課題“基于‘海上絲綢之路南京區(qū)域資源的實證與教學研究”(2019JK13-L028)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