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娜
摘 ?要: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理念融入實際閱讀教學行為,關注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使閱讀教學與長期素養(yǎng)發(fā)展之間形成交互作用,繼而步入到智慧閱讀的狀態(tài)。新形勢下小學語文閱讀行為必須是有目標的,要有利于學生長期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智慧閱讀
一、處理好語言文字訓練與人文主題之間的關系
依照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訴求,實際閱讀中的語言文字訓練也需要與人文主題關聯(lián)起來,這樣才能使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統(tǒng)一,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才能夠得到提升。依靠這樣的關聯(lián),實際小學語文閱讀的美感才能夠提升,實際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才能夠步入更加理想的狀態(tài)。此時需要關注的節(jié)點有:其一,依靠語言文字訓練,啟迪學生思考,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思維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和進步。比如在閱讀《落花生》時,有對應的語言文字訓練題目要求學生對落花生的特點進行歸結,歸結之后想一想它有著怎樣的秉性,生活中是否會遇到類似這樣的人或者事情呢?依靠這樣的問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進入到深度閱讀的狀態(tài),學生也開始對文本中的主旨和情感有著更加深刻的感知。其二,依靠閱讀活動中語言文字訓練板塊,巧妙設定引導機制,確保學生將對應的觀念或者價值觀踐行到生活中,從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這樣的交互中,實際的文字就產(chǎn)生了對應的力量,閱讀活動的價值也會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比如在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閱讀文字訓練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中少年的心態(tài),并且思考讀書與愛國之間有什么關系?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應該如何認識讀書與愛國之間的關系?自己應該做些什么?于是學生開始思考,如果現(xiàn)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就可能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然后在自己的工作崗位發(fā)揮自己的光和熱。
二、正確處理語言文字訓練與語文要素之間的關系
閱讀訓練中常常會牽涉到很多的語言文字訓練,這些訓練不能是漫無目的的,必須是與語文要素有關聯(lián)的,這樣才能確保實際的閱讀文字訓練能夠朝著有效的方向進展。詳細來說:其一,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語言文字訓練需要與學生理解能力關聯(lián)起來。比如在“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中,一個“冒”字就寫得特別生動,此時可以鼓勵學生去鑒賞這個詞,并且嘗試使用其他的動詞來進行替代,與之比較,然后看看這個詞使用的妙處,這樣就能使得語言文字訓練與理解能力關聯(lián)起來。其二,在小學語文閱讀中,要確保語言文字的訓練與學生表達能力關聯(lián)起來,這里的表達可以歸結為口頭表達,也可以歸結為書面表達。比如《白鷺》中的“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變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在閱讀理解時會要求學生對這樣的語句進行鑒賞,在鑒賞完畢之后,需要學生仿照對應的語句情境,重新選擇一個物象來進行對應語句的仿寫,很明顯實際的仿寫是以精細化閱讀為前提的,如果學生連對應文本內容的理解都達不到理想狀態(tài),就難以順利進入到仿寫的狀態(tài),可能對實際閱讀教學效益造成不良影響。
三、采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
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技術的系統(tǒng)搭建,在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者也需要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能獲取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例如通過多媒體將閱讀課件完整展示,學生能對抽象的閱讀內容進行直觀清晰的記憶。同樣,借助動漫軟件繪制的優(yōu)勢,將閱讀內容中描寫人物、景物、事物的各種元素建模,使學生借助一步步生成的圖案和符號,更快地理解閱讀內容,使閱讀水平得以提升。要激發(fā)出學生產(chǎn)生高速運轉的大腦風暴,就必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思考,即閱讀內容需要立刻和學生產(chǎn)生價值共鳴,這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以《頤和園》這篇文章為例,閱讀文本中關于頤和園的景觀描寫采用了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這些方法和描繪頤和園寬度、高度等形狀的數(shù)字、符號等組成了具有聯(lián)系的整體。如果讓學生通過數(shù)字、符號等聯(lián)系記憶內容,因為這些數(shù)學名詞不符合學生的審美,顯然難以讓學生繼續(xù)閱讀下去。教學工作者必須將這些東西轉化,首先可以建造藝術模型將其中的符號用具體的實體物質替代,使學生形象地理解頤和園的外觀、結構設計等,其次則可以借助動態(tài)模塊從視頻中富有兒童趣味的聲音入手,設置趣味問答的題目,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帶著問題出發(fā)。
四、要處理好語言文字訓練與閱讀習慣養(yǎng)成之間的關系
好的習慣可以使得人們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行為的管理和控制。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活動,也必須與閱讀習慣養(yǎng)成關聯(lián)起來。比如在引導學生閱讀《夸父追日》文本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掌握概括和批注的技巧,然后慢慢地讓學生進行嘗試,一開始可以將文本進行縮減,再者可以借助批注,實現(xiàn)文本的延伸,在這樣的交互中,學生就可以慢慢掌握略讀的技巧。也就是說在實際語言文字訓練時,需要將這樣的良好閱讀技巧或者習慣融入進去,鼓勵學生將其使用到各項閱讀活動中,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塑造學生的閱讀習慣。
五、教師給予多樣化評價
只有在教學實踐中給予學生多樣性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形成科學管理自我學習生活的習慣。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暫時沒有朝正向軌道開展學習,應該給予更多鼓勵。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評價過少,會讓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要先肯定學生勇于提出問題的寶貴精神,可以對學生說“你真是一個善于思考、觀察細致的學生”,這樣評價肯定了學生的做法,同時也是在激勵其他同學勇于提出質疑,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旨在讓學生深入思考,使其明白提出的問題必須是根據(jù)文章得來的,不能夠沒有依據(jù)地進行發(fā)言,肯定學生的同時要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勇于質疑的精神。
六、強化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計劃
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將閱讀教學作為研究課題,站在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想問題。閱讀教學智慧課堂能否搭建,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多元的感性思維,因而教學工作者必須要具備生活體驗,能夠在閱讀教學中給予學生真實的生活啟迪。語文教師要挖掘不同學生的特性,為學生規(guī)劃設計出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方案,使學生能在舒適的氛圍中略讀文章大意,隨后在良好的交際合作情境中互相調配閱讀知識,充分展現(xiàn)每個人的聰明才智。小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學計劃。針對學生特點,教師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如角色扮演,使學生在朗誦過程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這也在積極響應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七、結語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是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在閱讀教育教學中,智慧型閱讀課堂就是要確保實際的閱讀教育行為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關聯(lián)起來,正確認識兩者之間的關系,由此構建更加理想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格局。
參考文獻:
[1]胡婧. 智慧課堂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5):35.
[2]范海姣. 智慧課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快樂閱讀,2021(08):58-59.
[3]劉曉榮,鄧越.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 教育界,2021(16):57-58.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