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騰 郝翌鈞 秦元東
【摘要】本研究利用CiteSpace文獻計量分析軟件對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近十年收錄的1478篇有關幼兒園師幼互動研究的有效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結果表明:近十年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研究內容聚焦于師幼互動現(xiàn)狀、師幼互動類型、師幼互動價值、師幼互動影響因素、師幼互動提升策略及師幼互動質量評價六個主題。研究趨勢顯示:游戲情境中的師幼互動研究日益豐富;研究越來越關注幼兒主體;提升策略從強調教師指導走向師幼共建;有關師幼互動質量評價的研究持續(xù)熱門化。據此,本研究對未來研究提出展望:拓寬研究視角,豐富研究情境;加強對幼兒主體和教師價值的研究;基于成因分析和有效模式的建構,加強對提升策略的研究;加強混合研究設計,推進質量評估工具的研發(fā)。
【關鍵詞】師幼互動;CiteSpace;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10-0002-06
【作者簡介】劉騰騰(1995-),女,安徽阜陽人,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郝翌鈞(1985-),女,山西太原人,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博士;秦元東(1975-),男,山東臨沂人,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
一、問題的提出
“師幼互動是指在幼兒園一日活動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發(fā)生的各種形式、性質、程度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為相互影響的過程。”[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2]。在教育實踐中,一切教育中介都是在以師幼關系為基礎的互動下產生影響的,良好的師幼互動對幼兒的成長、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以及教育過程性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為此,師幼互動這一主題持續(x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本研究通過對近十年幼兒園師幼互動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梳理與分析,探討當前我國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趨勢,以期為相關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為數據來源,以“師幼互動”為主題詞,將檢索時間設置為2012年至2021年,在剔除廣告、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獻后,最終確定1478篇期刊和碩博士學位論文作為本研究的有效使用數據。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陳超美博士及其團隊開發(fā)的CiteSpace軟件為研究工具,對收集到的1478篇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結合對關鍵性文獻的深入研讀,研究者繪制出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研究文獻發(fā)表年度分布圖、關鍵詞共現(xiàn)圖譜、主題分類詞表、關鍵詞時區(qū)圖譜和關鍵詞突現(xiàn)圖譜,展現(xiàn)出近十年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并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文獻年度發(fā)文量分析
圖1顯示,2012~2019年,除2013年、2015年的發(fā)文量略有回落外,我國師幼互動研究領域的發(fā)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出臺有關,文件明確指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因此作為影響教育過程性質量重要指標的師幼互動,勢必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同時,發(fā)文量在2019年達到峰值后,在近兩年再次出現(xiàn)回落現(xiàn)象。
(二)研究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主旨和內容的概括與總結,是論文的核心和精髓。關鍵詞共現(xiàn)分析是利用文獻中關鍵詞共同出現(xiàn)的情況,來確定該文獻及各主題之間的關系。因此,通過關鍵詞共現(xiàn)可以分析出該研究領域的熱點。圖2顯示,“師幼互動”“幼兒園”“幼兒教育”“師幼關系”“區(qū)域活動”等是近十年我國師幼互動研究領域中的主要內容。
為了進一步呈現(xiàn)近十年我國師幼互動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本研究選取高頻次及高中心性的關鍵詞,通過整合相近詞義的關鍵詞和梳理關鍵性文獻,將研究內容劃分為師幼互動現(xiàn)狀、師幼互動類型、師幼互動價值、師幼互動影響因素、師幼互動提升策略以及師幼互動質量評價六個方面(見表1)。
1. 師幼互動現(xiàn)狀
師幼互動現(xiàn)狀的研究主要是對幼兒園各類活動情境中師幼互動表現(xiàn)出的特征、存在問題等的調查與分析。經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在場域上,較多關注了集體教學活動;在研究對象和內容上,側重于對教師提問、反饋等言語行為外顯特征的探究;在研究方法上,以觀察、訪談、案例分析等質性研究為主,經驗描述得多,實證性資料較少。李令(2013)采用觀察、訪談和案例分析法,發(fā)現(xiàn)幼兒園語言活動中師幼互動存在著“師幼主客體間呈二元對立關系、教師在互動的組織形式上忽視幼兒發(fā)展的差異性、互動內容以單一封閉化的知識傳授為主”等問題[3]。
2. 師幼互動類型
關于師幼互動類型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多元的劃分標準,構建了不同的師幼互動范式。黃娟娟(2012)采用逐步多元回歸分析法構建出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模式[4]。陳蓉暉等人(2015)從幼兒園教師關懷的表現(xiàn)出發(fā),總結出師幼互動過程中存在“積極”的教師關懷、“錯位”的教師關懷和關懷的“缺失”三種基本樣態(tài)[5]。馮婉楨等人(2018)則以親密和沖突兩個維度為聚類變量,將幼兒園師幼關系劃分為親密型、矛盾型、疏離型與沖突型四種類型[6]。
3. 師幼互動價值
關于師幼互動價值的研究,研究者主要關注了師幼互動對幼兒發(fā)展產生的影響,其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師幼互動對幼兒社會性、學習品質、認知能力、語言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促進作用。張曉梅(2016)發(fā)現(xiàn)師幼互動質量與幼兒的學習品質顯著相關,師幼互動質量的提升對學前兒童數量認知、能力動機、注意或堅持和社會性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7]。同時,有部分學者關注到師幼互動對幼兒教師發(fā)展的教育意義。李仙(2017)基于對話理論,指出師幼互動可增強教師的對話意識、改善教師的對話素養(yǎng)[8]。教師和幼兒作為互動中的主體,彼此相互影響,但當前研究側重于師幼互動對幼兒的教育價值,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育價值。
4. 師幼互動影響因素
關于師幼互動影響因素的分析,主要涉及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包括幼兒和教師兩方面,其中,學者多以教師作為變量進行影響因素的研究,對幼兒的探究較少且缺乏實證研究;客觀因素則主要指師幼互動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
首先是主觀因素。幼兒方面,其氣質類型、性格特點、語言能力、幼兒對教師的看法與喜好等因素會影響師幼互動[9][10]。教師方面,較多學者關注了其學歷、教齡、職稱等外顯性特征,少數學者也關注到其教育觀念、專業(yè)能力、情緒狀態(tài)等內隱性特征。黃瑾(2012)、喻琴(2014)等人認為,師幼互動質量會受到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知識背景、教育觀念與期望、性格特點等多元因素的影響[11][12]。而韓春紅(2015)經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的學歷、專業(yè)背景、教齡、職稱對師幼互動質量的影響較小[13]。王雙、胡碧穎等人(2019)也指出,教師學歷與有無教師資格證無法預測其師幼互動質量[14]??梢?,對于某些具體因素如教師學歷是否會對師幼互動產生顯著影響,不同研究者依然存在分歧,但學者們普遍認為結構變量以教師為中介,間接作用于托幼機構教育質量。
其次是客觀因素,即互動環(huán)境。辦園體制、幼兒園教育行政管理、班級規(guī)模及師幼比、班級氛圍等方面會對師幼互動產生影響。李相禹、劉焱(2016)指出,師幼比和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直接影響師幼互動和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15]。秦金亮等人(2017)發(fā)現(xiàn)辦園體制影響教師整體素質,進而影響師幼互動質量[16]。
5. 師幼互動提升策略
師幼互動提升策略一直是學者們的研究熱點,經文獻梳理發(fā)現(xiàn),策略的提出主要包括三種路徑。一是基于對師幼互動現(xiàn)狀、問題的分析提出相應策略的研究。張馨月(2020)依據師幼互動的現(xiàn)狀和問題,提出教師在互動中應明確提問目標、多使用開放式提問、適量追問等適宜的言語策略,以及適當的隨機觀察、生動形象的手部動作、信任肯定的眼神等多樣化的非言語策略[17]。二是通過探究影響師幼互動的因素,提出相應策略的研究。韓春紅(201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教師觀念和師幼互動知識技能是影響師幼互動質量的真正關鍵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改變教師觀念為出發(fā)點、聚焦教師行為實踐的師幼互動質量提升路徑,并建議加強相應課程和培訓體系建設等[18]。三是基于對師幼互動中教學有效性實踐的觀察分析或理論模型的構建,進而提出策略或啟示的研究。侯佳等人(2020)通過總結名師示范教學活動中師幼互動的優(yōu)勢和不足,生成集體教學活動中高質量師幼互動的路徑[19]。黃娟娟(2012)構建了語言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的范型——預設與生成并存,師幼互動行為豐富的對話式互動[20]??梢园l(fā)現(xiàn),盡管以上策略的提出路徑不同,但在結果上幾乎一致地指向了教師教育理念和實踐行為的轉變。
6. 師幼互動質量評價
關于師幼互動質量評價的研究,我國學者主要通過引用、改編或自編評價工具來評估師幼互動質量,以此作為研究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策略的依據,當前我國師幼互動質量研究領域中仍缺乏本土的、系統(tǒng)一致的評估工具。首先,應用最為廣泛的是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CLASS),CLASS是2008年由美國學者Pianta的研究團隊基于多項大規(guī)模測驗正式出版的一套評估體系,是當前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師幼互動質量評估工具。如蔣路易等人(2019)對2009~2017年間覆蓋我國14個省市892名幼兒園教師的18篇基于CLASS評價工具的師幼互動質量研究進行元分析,發(fā)現(xiàn)從整體上看我國師幼互動質量處于中等水平[21]。其次,應用較多的是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FIAS)。張琴秀、楊晶(2020)在研究中對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加以改編,增加材料互動這一指標,使其更適用于區(qū)域活動中師幼互動的觀察[22]。最后,少量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編制了評價工具。黃曉婷等人(2013)運用威爾遜四步法自制《幼兒園教學觀察表》,對幼兒園教師課堂互動中的態(tài)度和行為進行表現(xiàn)性評價[23]。
(三)研究趨勢分析
為繼續(xù)探討近十年我國師幼互動研究趨勢,本研究通過CiteSpace可視化軟件生成了師幼互動研究關鍵詞時區(qū)圖譜(見圖3)和突現(xiàn)圖譜(見圖4)。
1. 游戲情境中的師幼互動研究日益豐富
結合知識圖譜以及對研究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十年我國師幼互動研究的活動情境越來越豐富,尤其是游戲情境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如圖3所示,“區(qū)域活動”“集體教學”“角色游戲”“音樂活動”等有關教育情境的關鍵詞貫穿始終,主要可以劃分成兩類:一類是按照五大領域劃分為如科學活動、語言活動等的集體教學活動,一類是以游戲、區(qū)域活動、自主游戲等為主的非集體教學活動。結合圖4可以看出,盡管各種各樣的活動情境越來越豐富,但集體教學活動依然是師幼互動研究的主要教育情境。另外,“游戲精神”“自主游戲”等與游戲相關的關鍵詞日漸增多,且“區(qū)角活動”為2016年的研究熱點,“游戲精神”為2017~2018年的研究熱點。這說明游戲也逐漸成為師幼互動的研究熱點之一,尤其在2015年后呈現(xiàn)快速增加的趨勢,這可能與近年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有重要的關系。
2. 研究越來越關注幼兒主體
幼兒作為互動過程中的主體之一,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和關注。由圖3可知,與幼兒相關的主體特征詞愈加深入,如“幼兒視角”“幼兒思維”“深度學習”等。結合文獻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幼兒關注度的增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兒童視角研究興起,隨著近年來構建幼兒主體性的呼聲愈加響亮,我國學者相繼引入了西方兒童視角研究的方法和范式,如馬賽克方法等;其次,越來越多不同特征的幼兒群體如特殊兒童、不同家庭經濟地位的幼兒等開始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最后,有關師幼互動對幼兒教育價值方面的研究日益豐富,研究者們關注到師幼互動對幼兒發(fā)展如學習品質、思維、創(chuàng)造力等具體方面的價值。
3. 提升策略上,從強調教師指導走向師幼共建
提升策略的研究是近年來師幼互動領域的熱點趨勢之一,如圖4所示,“積極有效”為2013~2016年的研究熱點,“策略”為2015年的研究熱點。結合對研究內容的分析,學者們主要從改進教師指導策略和構建有效互動模式兩個維度出發(fā),提升師幼互動質量。首先,在教師指導策略上,研究者多聚焦于集體教學活動,以促進幼兒認知發(fā)展為目的,將教師看作互動過程中的指導者,著眼于改進教師的言語行為特征如提問、反饋的方式和頻率等。其次,在互動模式的構建上,研究者一方面突破了師幼認知層面的互動,開始強調主體間的相互平等和尊重、情緒情感的積極互動,另一方面也逐漸關注到除教師以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教師、家長、幼兒園園長等多措并舉的師幼互動提升策略。
4. 有關師幼互動質量評價的研究持續(xù)熱門化
圖4顯示,“質量”為2014~2015年的研究熱點,“互動質量”為2020~2021年的研究熱點。同時,由圖3可知,從2015年起陸續(xù)顯現(xiàn)了“師幼互動質量”“質量”等關鍵詞,這說明有關師幼互動質量評價的研究持續(xù)熱門化。結合對研究內容的分析,當前我國學者不僅探究了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不同活動下的師幼互動質量,還比較了不同活動類型中的師幼互動質量。此外,早期我國師幼互動質量的研究以觀察記錄等經驗描述的質性研究方法為主,國外相關評估工具如CLASS量表的引入和推廣,也推動了我國師幼互動質量的研究在方法上從質性開始走向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道路。
四、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縱觀師幼互動的研究歷程,近十年我國師幼互動的研究內容愈加豐富,方法也愈加多樣化,經歷了從理論到實踐且越來越深入、具體的細致化過程?;谝陨蠈熡谆友芯繜狳c和趨勢的分析,本研究進一步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一)繼續(xù)拓寬研究視角,豐富研究情境
在未來研究中,學者們一方面應繼續(xù)從不同理論或主體出發(fā)拓寬師幼互動的研究視角,如繼續(xù)引入和發(fā)展兒童視角的相關研究,形成師幼互動研究領域中兒童視角的研究范式,讓兒童不再僅僅成為師幼互動研究的對象,也成為研究主體之一,構建視野更加全面的師幼互動理論體系。另一方面,師幼互動廣泛存在于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除了集體教學活動,可以繼續(xù)拓展對游戲、餐間等非集體教學情境的研究。另外,當前較多的研究僅對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態(tài)及行為進行了外顯特征的概括性描述,因此未來研究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師幼互動內隱特征的深入觀察與分析,以多角度、深層次呈現(xiàn)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現(xiàn)狀。
(二)多方面展開對幼兒主體的研究,同時關注對教師價值的研究
要構建幼兒在師幼互動理論和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和價值,未來研究者們還需要從多個方面繼續(xù)拓寬對幼兒主體的研究。如在研究對象上,當前研究以關注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為主,需要加強對特殊兒童、留守兒童等處境不利以及其他特征群體幼兒的師幼互動現(xiàn)狀的關注。在影響因素上,相關研究集中于教師特征和班級環(huán)境兩方面,有關幼兒特征對師幼互動影響的研究有待進一步開展。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動價值方面,師幼互動作為教育過程質量的重要指標,對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而這一部分在研究中的體現(xiàn)略顯單薄,因此,除了繼續(xù)關注師幼互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研究,未來研究者也應加強其對教師發(fā)展價值的研究,為一線教師在師幼互動中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建言獻策。
(三)基于成因分析和有效模式的建構,加強對提升策略的研究
為有效提升師幼互動質量,未來研究者可以在以下方面增進努力。第一,師幼互動的影響因素是提出有效提升策略的重要依據,除教師和外部環(huán)境中的顯性指標外,還應豐富對幼兒及文化傳統(tǒng)、心理氛圍等隱性環(huán)境因素的研究,從多維度如制度、人際環(huán)境等層面出發(fā),提出共同致力于互動質量提升的策略。關于不同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如就教師學歷是否影響師幼互動質量這一問題,許多學者并未達成一致的看法,因此未來研究者應加強實證研究,澄清影響師幼互動的因素,以保證相應提升策略在教育實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二,加強師幼互動有效模式構建及成效研究與教育實踐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著眼于實踐,依據有效師幼互動的特征及模式,開發(fā)相應的培訓項目,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提升策略,真正作用于教育教學實踐。
(四)加強混合設計的研究方法,推進質量評估工具的研發(fā)
首先,在研究上需要進一步加強混合研究設計的方法。量化研究的興起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顧此失彼而拋棄質的研究方法,只有在研究中將描述性觀察、訪談記錄等質性研究方法與量化的評估工具結合起來,才能得出較為真實深入的研究結論。其次,研究者應注意選用科學、適宜的師幼互動質量研究工具。一些學者將國外的質量評估工具直接運用于研究中,且未將結果與我國國情結合加以闡釋,過于機械化,因此未來研究需要在引入國外質量評估工具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的現(xiàn)狀,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以此構建國內科學的師幼互動質量評估體系。
【參考文獻】
[1] 莫源秋,唐翊宣,劉利紅.幼兒教師與幼兒有效互動策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5:2.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120.
[3] 李令.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師幼互動問題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27-39.
[4] 黃娟娟.集體學習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模式構建的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2,24(3):79-84.
[5] 陳蓉暉,于小青,夏晶伊.幼兒園教師關懷的現(xiàn)實樣態(tài)與發(fā)展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4):52-57.
[6] 馮婉楨,蔣杭柯,洪瀟楠.師幼關系類型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8(9):50-60.
[7] 張曉梅.師幼互動質量對學前兒童學習品質的影響及其教育促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62-80.
[8] 李仙.基于對話理論的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師幼互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18.
[9][11] 黃瑾,田方.幼兒園半日活動情境下的師幼互動研究——基于CLASS課堂互動評估系統(tǒng)的觀察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88-91.
[10][12] 喻琴.幼兒園小班生活活動中的師幼對話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43-44.
[13][18] 韓春紅.上海市二級幼兒園師幼互動質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88-90,150-152.
[14] 王雙,胡碧穎,范息濤,等.雙因子模型下的幼兒園師幼互動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9,31(6):56-63.
[15] 李相禹,劉焱.師幼比對幼兒園集體教學質量影響的實證分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6(5):3-14.
[16] 秦金亮,高孝品,王園,等.不同辦園體制幼兒園的師幼互動質量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7(1):25-29+36.
[17] 張馨月.建構游戲中促進大班幼兒深度學習的師幼互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70-71.
[19] 侯佳,馬小清.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高質量師幼互動的路徑探析——基于幼兒園名師示范教學活動的分析[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3):22-27.
[20] 黃娟娟.語言活動中積極有效師幼互動范型構建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3):32-38.
[21] 蔣路易,郭力平,呂雪.CLASS視角下師幼互動研究的元分析——基于中國14省市892名教師的師幼互動質量評估結果[J].學前教育研究,2019(4):32-44.
[22] 張琴秀,楊晶.區(qū)域活動中師幼互動質量提升研究——基于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tǒng)[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0,36(9):8-14.
[23] 黃曉婷,宋映泉.學前教育的質量與表現(xiàn)性評價——以幼兒園過程性質量評價為例[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 11(1):2-10+189.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幼兒園游戲指導的留白向度研究”(項目批準號:18YJA880065)的研究成果之一。
通訊作者:秦元東,qydpe@163.com
(責任編輯 王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