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軍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能力,能夠積極主動學習,可以有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增強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文章通過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問題導向的方式教學等方面,得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9—0084—03
當前的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出,教師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問題導向的方式教育學生,能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充分進入學習狀態(tài),徹底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從而實現(xiàn)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語文教學中閱讀的占比很大,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是一個接收信息的過程,閱讀興趣是支撐學生完成這個過程的保證。初中階段學生的想象力比較豐富,同時對世界有了一個初步看法,屬于建立自己“三觀”的時期,此時教師可以挑選一些關于成長、理想的書籍,滿足學生的閱讀興趣。當然,教師選擇書籍時也要注意書籍本身的可讀性,可以將課本中經典書目的有趣部分推薦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例如,《格列佛游記》《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書目,甚至一些科幻小說、懸疑小說等,都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1]。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閱讀中,篩選有用的信息,找出作者的深刻含義,是閱讀的目的之一,因此,在教學中了解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教師應該讓學生掌握主動甄別內容的能力。在閱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發(fā)了解小說的背景及背后的故事,從而更好地進入閱讀狀態(tài),挖掘文章的背后信息。這個過程本身如同解密一般,有著很強的趣味性,只要教師適當引導,就可以讓學生得出這樣的感受。例如,《聊齋》這篇文章很多都是對封建社會的批評,其中鬼怪情感更加豐富,這是聊齋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從這一點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體會作者的深切情感,這個階段就是增強學生對知識感悟的階段,也是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3.組織學生廣泛閱讀。閱讀活動是學生接觸外在事物的有效媒介與途徑,能延伸學生知識面,拓展學生的思維。不管是課堂之內的閱讀活動還是課堂之外的閱讀活動,教師都應該鼓勵學生端正態(tài)度,全神貫注地研究閱讀結構,認真加入閱讀活動,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跟隨文本的敘述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直接和文本作者對話溝通,進而集中注意力學習。對此,教師可帶領學生廣泛閱讀,比如散文和詩歌等,利用寒暑假時間鼓勵學生閱讀中外名著,如《水滸傳》與《巴黎圣母院》,鼓勵學生書寫讀后感,或者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對文學作品加以評價與交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2]。
1.自主探究學習內容。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占據(jù)了重要比重,教師可以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內容。例如,學習寫說明文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增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定一篇說明文,讓學生自主探究、總結其中的寫作方法。過程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探究方法,可以通過網上查詢資料以及向其他人詢問等方法,主動探究并搜集解答。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理解其中的含義,學習和掌握相關內容。
2.成立探究學習小組。小組學習的好處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中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因為受到自身經驗以及思維的限制,在分析問題時容易出現(xiàn)不全面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成立學習小組,分組討論問題。因為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吸收其他同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手段,甚至能掌握其他同學的思維方式,進而得出更加全面、完善的結論[3]。
3.重視師生互動。在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上,教師應更多強調師生互動,全面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性和熱情。教師要帶領學生有針對性地研究文本結構體系,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教學氣氛,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表達思想建議,進一步挖掘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
針對《孤獨之旅》這一個文本學習,在閱讀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帶領學生自主閱讀,并讓其自主走上講臺講述閱讀心得。學生充分研究之后可以明白孤獨的旅途含義,感知主人公在生死磨難的狀態(tài)下內心情緒是如何變化的,最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不足之處進行針對性指點,那么,學生就可以直接感受到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經過磨難才能夠更好地成長,由此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4.關注學生成長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的思維和學習能力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關注學生成長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個性化閱讀的機會。比如,講解《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現(xiàn)學習的內容,鼓勵學生看圖講述村居是怎樣的場景;如果學生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提示,拓展村居圖的延伸范圍,包含水鄉(xiāng)村居和山野村居等,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插圖為入手點豐富學習畫面;隨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積極發(fā)言的學生給予充分肯定,進一步通過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問題導向的方法是教育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問題導向就是在教學時使用問題作為導向,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在提問的時候,結合情景設置問題,學生可以深入到語文學習之中,從而完成對學習內容的思考。因此,在當前的問題導向課堂設置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創(chuàng)設情境。語文課文中有很多場景是當前學生難以接觸的,例如,在《故鄉(xiāng)》的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沒有月下捉猹這樣的經歷,這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先構建這樣的場景,讓學生對閏土的行為加以重現(xiàn)。而學生想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充分閱讀課文內容,并加上自身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
又如,帶領學生學習《變色龍》這一個文本時,此文本屬于一篇小說,存在一定的隱喻性以及諷刺性,如果學生閱讀能力不強,可能會感覺到小說學習是存在難度的,對此,教師就可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給學生播放和變色龍相關的照片,生動的畫面可以吸引學生目光,刺激學生眼球。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研究小說的主旨,分析小說想要說明什么,講述怎樣的道理?學生感悟到小說中人物形象的變化,進一步揭露出當時社會的無情特點,從某種程度上批判了愚昧的小市民,這樣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應該是從簡單到復雜的,作者和文中閏土再見面,讓作者內心產生了一種復雜的情感,因此,覺得二人之間產生了“厚的壁障”。此時,教師需要設置問題,將學生一步步引導到和作者情緒同步的基礎上,正確理解這種復雜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對作者和閏土前面的歡樂時光提問,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和閏土之間的深厚情感,在學生產生共鳴的時候,教師再對二人之間產生了“厚的壁障”這個問題提問,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這句話的復雜情感,從而完成這篇文章的深入學習。在情緒之下,學生無需教師引導,自然能夠對其中的情緒做出反應,對作者想要反對的、作者批判的內容有清晰的認識和充分的了解,從而讓學生掌握初步的語文學習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比如,帶領學生學習《孔乙己》時,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小說,并理解文本的語句,突然一位學生提出小說中出現(xiàn)語病的情況,教師問這位同學為什么,這位同學說:結尾之處的“大約”以及“的確”是互相沖突的,說完其他學生當場就笑了起來。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不能像其他學生一樣一笑了之,而是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教師可以講道:這個同學說得非常好,其他的同學是怎樣認為的呢?“大約”和“的確”這兩個詞是否互相沖突?你能說出為什么嗎?教師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表現(xiàn)給出鼓勵和支持時,其他學生就會一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由此更為深入地了解小說主旨,研究小說的總體結構,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問題導向的方式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進行思考,進而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文花.藝術化視角探討初中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實踐路徑[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01):27.
[2]陳俊萍.網絡背景下初中語文微寫作有效教學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19):31-32.
[3]朱伶俐.微寫作大精彩——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一得[J].百科知識,2020(03):40-41.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