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衛(wèi)
一、設計理念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課《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zhàn)國策》,講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末期,小國安陵國使臣唐雎奉國君之命,出使大國秦國,不畏強權,據理力爭,聰明斗爭,誓死捍衛(wèi)國家利益,沒有辱沒使命的故事,刻畫了唐雎高大的愛國者形象。初中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秀美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語文課能充分發(fā)揮進行家國情懷教育的優(yōu)勢,要找準文本教育契機,激活思維,釋放情感。
二、學情分析
古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由于時代久遠,文言文語言及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學生學習難免有畏難或倦怠情緒。因此課堂如何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是教學的難點。本文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文教學提出的“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理解基本內容”的要求,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我深入挖掘出文本的思想價值,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多種學習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點燃他們學習古文的熱情,增加他們的學習信心。
三、教學環(huán)境
利用九年級教室電子白板,制作課件,直觀展示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成果。
四、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學習主人公的愛國精神和臨危不懼、機智斗爭的處事才能。
3.能誦讀課文,理清內容,培養(yǎng)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五、教學策略
誦讀法表演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六、教學重點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點,培養(yǎng)愛國精神。
七、教學難點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2.喚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熱情。
八、教學準備
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搜集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候國著名的“士”的故事,教學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問題激趣,導入新課(板書題目)
1.(文言文導課要設計好學生與文本的“接點”。從課堂伊始,就要激活學生的思維,營造問題加情境氛圍。)我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心理需要,導語和問題是:“在我國的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涌現出無數英雄人物,他們?yōu)閲鵀槊竦墓廨x業(yè)績載入史冊,流傳至今。你喜愛敬佩哪位英雄人物,講講他們的偉大業(yè)績?” (接著再提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有哪些著名的外交官?外交官需要具備哪些品質和才能? (這些問題既為學生學習本文提供了導向,也增加了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師: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說說你知道的文體知識和時代背景(檢查預習效果,發(fā)言加1分)。
出示課件1:(1)《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代國別體史書,共33篇。是西漢劉向根據戰(zhàn)國末期的縱橫家著作整理編輯而成。記載了戰(zhàn)國時代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有關謀議或辭說。同時它是一部散文集,文章說理透徹,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
(2)時代背景: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殲滅了各諸侯國。前250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而屈人之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文言文字詞障礙多,內容深奧難懂,學生個人學習難度大,因此,我采用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結合方式,開展多種學習競賽活動,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1.自學初讀階段,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并出示自學要求。
出示課件2
(1)自由誦讀,準備朗讀竟賽,看哪個組讀得準確,注意字音、停頓、重音、語速、語氣。
(2)找出難讀難懂的句子向老師和同生請教。
(3)利用文下注釋和上具書,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口譯課文。
(4)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不辱使命體現在哪里?
2.師生交流自學情況。
出示課件3
(1)給生字注音:唐雎怫然韓傀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縞素休祲色撓(通假字倉錯說)
(2)解釋并重點實詞:使、諭、許、易、跪、謝、撓、搶、錯、謂、欲、士、休祲(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3)積累常用虛詞意思和用法:以、其、雖然、之、因、若、于、豈、徒、
(4)翻譯難點句子: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B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C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檢查學習效果,開展以小組匯報、競賽加分活動。以每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競賽、提問答疑。注音和解釋課件中的重要字詞意思,口頭翻譯一段,提出或解決問題,就加1—4分,(其中字詞各1分,句子翻譯一句2分,回答問題3分,表演展示4分)。
學生交流回答問題: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不辱使命體現在哪里?小國安陵國使臣唐雎奉國君之命,出使大國秦國,不畏強權,據理力爭,聰明斗爭,誓死捍衛(wèi)國家利益,沒有辱沒使命的故事,刻畫了唐雎高大的愛國者形象。
出示課件4:唐雎畫像,不畏強暴、臨危不懼、機智果斷、視死如歸的愛國者形象。
(三)研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在初步探究課文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深層次挖掘文本內容,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使課堂充滿活力,尤為重要。我想,語文課的魅力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的情感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1.準備組織各組學生進行朗讀表演展示活動,先提出問題思考:(1)“秦王與唐雎通過對話方式表現了各自怎樣的性格特點?按照“從()一句中,我看到一個()的秦王或()的唐雎”的格式來說。
(2)唐雎是如何進行針鋒相對斗爭?應該怎樣朗讀和表演?”在各組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斗爭過程和理解人物特點。
板書:
秦王唐雎
軟硬兼施欲奪——義正詞嚴拒絕;
天子之怒威脅——布衣之怒還擊;
詞窮色撓屈服——沒有辱沒使命。
2.朗讀表演展示要求:用堅定的語氣,鎮(zhèn)定的神態(tài),展現唐勇敢機智的精神品質和出眾的口才;用傲慢的語氣和膽怯的神態(tài),表現秦王蠻橫無理,色厲內荏的丑態(tài)。
展示課件5:秦王和唐雎神態(tài)畫像
指名一組表演,其他同學評價。(通過朗讀表演活動,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人物的具體情境中,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
3.指導學生續(xù)說故事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看哪個組續(xù)說得具體、生動、合理、精彩。
出示課件6:將士出征畫面
(A、秦王回到后宮,夜里難以入睡,心想:堂堂大國的君王,竟然受到彈丸之地的安陵國侮辱,傳出去,以后如何面對其它諸候王。不行,明日要親率大軍踏平安陵國。次日早朝命一上將集結十萬大軍向安陵國進兵…
B、秦王發(fā)現唐雎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再挽留唐雎,并答應了許多好處,請?zhí)砌螺o佐幫助他完成霸業(yè)。唐雎曰:“安陵國雖小,然對臣不薄,臣若今背叛國家,投靠秦國,他日可能又背叛”…
C、秦王送走唐雎后,對群臣大怒曰:“養(yǎng)兵千日,用兵時,寡人朝中竟沒有一位像他一樣不怕死的大臣”…)
教師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表現力,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真正把一言堂變?yōu)槿貉蕴?。通過續(xù)說活動,填補了文本的空白,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
(四)拓展延伸,總結教育
在學生情緒高漲時,將教學推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笆俊笔菓?zhàn)國時期特殊的社會階層,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士”,講給老師同學聽聽?(“藺相如完璧歸趙,荊柯刺秦王,馮諼狡兔三窟,毛遂自薦”等。)將語文學習延展到課外,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出示課件7、8:藺相如完璧歸趙,荊軻刺秦王畫面
教學進入尾聲,總結道:“好男兒應立志報國,應向唐雎學習,擁有良好的品質,練就超人的才能,將來建功立業(yè),留名青史。
(五)課堂訓練,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9文言字詞訓練:
1.以大易小2.長跪而謝之3.徒亦免冠徒跣,4.故不錯意也。5.以君為長者
十、作業(yè)設計
(在“雙減”教育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行分層作業(yè)設計。)A類:積累生字,整理實詞、虛詞意思和用法;翻譯全文意思;閱讀課外“士”故事。B類:積累生字,整理實詞、虛詞意思和用法。
十一、教學反思
這堂教學,我組織開展了多種學習競賽活動,通過問題探究,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掀起了多次學習熱潮。課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教師只起到指導、組織、促進的作用,為今后文言文教學做了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