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樂 王志剛 袁媛
摘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課新民主主義理論在教學過程中講好《矛盾論》這一拓展文獻必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講好《矛盾論》發(fā)表的歷史背景;第二,必須講清楚《矛盾論》文獻的脈絡結構和主要內容;第三,講清楚《矛盾論》文獻的方法論意義。
關鍵詞:矛盾論;文獻解讀;方法論意義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第二章新民主主義理論中有個重要的拓展文獻《矛盾論》,需要和學生認真研讀。在教學過程中,要講好《矛盾論》及新民主主義理論,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講好《矛盾論》的特殊歷史背景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國內外各種矛盾紛繁復雜,有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以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民族矛盾,有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與漢奸、親日派之間的階級矛盾,有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內部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還有日本帝國主義與美英等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這樣一個空前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要求我們黨必須對中國的社會矛盾狀況作出全新的分析,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除了上述背景外,還有兩個理論原因。
第一,受蘇聯(lián)哲學界在20世紀30年代批判德波林學派的影響。毛澤東曾說:“這件事引起了我們的極大的興趣?!盵1]《矛盾論》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列寧唯物辯證法研究的繼續(xù)。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首次提出了對立統(tǒng)一法則,即矛盾法則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但由于列寧去世較早,沒有進一步說明和發(fā)揮,毛澤東的這篇著述是對列寧研究的繼續(xù)深入?!睹苷摗芬粋€引言,六個部分,一個結論。引言說明研究事物矛盾法則的重要性以及不得不涉及的廣泛問題。六個部分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唯物辯證法關于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基本原理,涵蓋了辯證法中的幾乎所有重要問題。
第二,闡明教條主義錯誤的方法論根源。當時,黨內教條主義的典型代表是王明。他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能說一口流利俄語,向忠發(fā)叛變后曾擔任過中央代理書記,仗著共產(chǎn)國際米夫的撐腰和給斯大林當過翻譯,就在人前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自詡,還嘲笑毛澤東的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戰(zhàn)略,說是山溝溝里出不了馬列主義。以王明為首的教條主義者把共產(chǎn)國際決議和蘇聯(lián)經(jīng)驗神圣化,否認具體地分析中國社會各種復雜矛盾及其特點的必要性。它的錯誤根源,就在于徹底拋棄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靈魂,只知道生吞活剝馬克思主義的只言片語,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式到處硬套,不懂得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不懂得不同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質的方法去解決。在教學過程中,要講清楚上述背景。
二、講好《矛盾論》文獻的篇章結構和主要內容
矛盾論是1937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哲學課時的講稿,屬于《唯物辯證法(講演提綱)》中的一部分,當時的題目是《矛盾論統(tǒng)一法則》。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修改、補充,定名《矛盾論》,1952年4月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發(fā)表時名為《矛盾論》,并于1952年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再版時移到了第一卷?,F(xiàn)在收入毛選第一卷的《矛盾論》約2萬3 千字,共分八個部分:頭是引言,尾是結論,中間六個部分分別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課程教學中講清楚下述概念。其一,矛盾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處處有矛盾,矛盾無處不在(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時時有矛盾,矛盾無時不有。其二,矛盾的特殊性:這是矛盾論中非常精彩的一章。比如每個人都有優(yōu)缺點,但是每個人的優(yōu)缺點都是不同的。同樣大家都有長處和短處,但是具體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也是不同的。中國的主要矛盾和美國的主要矛盾,具體內容也是不同的。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矛盾。毛澤東強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必須嚴格地遵守的一個原則?!盵2]也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
其三,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文獻指出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所以經(jīng)濟這個矛盾地位更高,居于主要矛盾,其余的是次要矛盾,也就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不同,有主次矛盾之分。比如,中國的經(jīng)濟制度中有公有制經(jīng)濟和非公有制經(jīng)濟,這是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其中公有制經(jīng)濟決定了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是以公有制經(jīng)濟為主體,所以公有制經(jīng)濟屬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物的性質,非公有制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即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不同,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
其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事物的發(fā)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毛澤東說:“對抗是矛盾斗爭的一種形式?!盵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這種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必須在矛盾雙方的對立中把握它們的同一,在它們的同一中把握對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駕馭事物的矛盾運動?!皩怪皇敲芏窢幍囊环N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處套用這個公式。”[4]這些核心觀點非常重要,要和學生認真研討。
在課程教學中講清楚下列關系。第一,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的區(qū)別。矛盾就是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所以矛盾律就是對立統(tǒng)一律。要注意,矛盾論所說的矛盾同韓非子所說的那個自相矛盾的故事是不同的。那種矛盾是邏輯矛盾,與矛盾論所說的辯證矛盾不是一回事。邏輯矛盾是指違反形式邏輯的矛盾律造成的邏輯錯誤,它只存在于不正確的思維之中,因為形式邏輯的矛盾律要求人們在思考和論證問題時,保持首位一貫,不能相互沖突。舉個例子,韓非子“自相矛盾”;相信上帝的人說,上帝是全知全能無限永恒的,反對上帝的人說,“上帝能否創(chuàng)造出一塊他自己也舉不起來的石頭”。矛盾論中的矛盾是指現(xiàn)實世界真實存在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是辯證矛盾,這種矛盾反映到人的頭腦中就形成了辯證的思維法則。
第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區(qū)別。人類認識史上一直存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將其概括為兩種思維方式的對立;列寧在《哲學筆記》中將其概括為兩種發(fā)展觀的對立。毛澤東則將其概括為兩種宇宙觀的對立,并系統(tǒng)地論述了二者對立的根源,描述各自的思維特征。
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所說的形而上學主要與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相關,是指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是主張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和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事物。而且認為要從事物的內部矛盾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事物變化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內部的矛盾性。毛澤東提出了內因是根據(jù)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觀點。反駁了形而上學唯物論的外因論,揭示出兩種宇宙觀對立的實質,在于是否承認內部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第三,主要和次要矛盾,善于抓住并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由于主要矛盾的性質和地位,所以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帶動全局,其他矛盾就比較容易解決。抓不到主要矛盾,就如墮煙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但強調抓主要矛盾,并不是說可以忽略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主要矛盾固然規(guī)定和影響著非主要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但恰當?shù)剡m時地解決好非主要矛盾,也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決。另外,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種情況是,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或基本解決了,而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階級矛盾基本解決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另一種情況是,原來的主要矛盾雖未解決,但由于條件的變化而下降為次要矛盾,其他矛盾則上升為主要矛盾。
第四,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特別是列寧都有重要論述。30年代的蘇聯(lián)教科書對這個問題也作過研究。矛盾論引用了他們的一些觀點,并結合中國革命實踐經(jīng)驗,發(fā)展了這一基本原理。矛盾同一性的兩種情形:第一,矛盾的兩個方面互為前提,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第二,雙方依據(jù)一定條件相互轉化。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分離、對立、排斥、否定的傾向。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斗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二者的聯(lián)系在于:斗爭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三、講清楚《矛盾論》的方法論意義
最后,我們要向學生講清楚《矛盾論》蘊含著豐富的方法論思想。學《矛盾論》可以有哪些啟發(fā)呢?當然啟發(fā)是很多的,在教學中要講清楚以下幾點。
第一,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lián)系觀點,從全局看問題,提高思想站位、思維層次和精神境界。大局就是整體,講大局就是從事物的普遍聯(lián)系和整體角度想問題、做事情。講大局、顧大局真的不是一句口號。為什么要講大局?因為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因為個別的事物總是同其他事物處在一個整體當中的,如果你不用聯(lián)系的觀點,不把你自己分管的那份工作放在企業(yè)的整體和大局中考慮,你就無法知道你工作中的很多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就會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錯誤。向學生舉個例子。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談到了蝴蝶花和貓之間的生物鏈故事。在我們的印象里,蝴蝶花的多少同貓的多少應該沒啥關系。但事實是,在一定的地區(qū),貓的多少決定著蝴蝶花的多少。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是一個食物鏈的問題。貓少,田鼠就多,而田鼠喜歡吃熊蜂蜂蜂窩里的蜜汁和幼蟲,所以田鼠一多,雄蜂就少,而蝴蝶花是靠雄蜂傳播花粉的,雄蜂少就會導致蝴蝶花授粉少進而導致果實少種子也少。這個關系就是:貓少-田鼠多-雄蜂少-蝴蝶花少;貓多-田鼠少-熊峰多-蝴蝶花多。如果你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貓和田鼠這層關系上,你很難知道蝴蝶花的多少還跟貓的多少密切相關,你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比如領導讓你去增加蝴蝶花的產(chǎn)量時,你的思路就會比較窄,辦法就會比較少。
第二,利用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原理,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統(tǒng)一,在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同時解決好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毛澤東從全國戰(zhàn)局考慮,打錦州,將國軍困在東北,給平津和淮海戰(zhàn)役做準備;林彪是東北作戰(zhàn)的統(tǒng)帥,是從解放東北考慮的,而且求穩(wěn)。遼沈是整個解放戰(zhàn)爭的主要矛盾,錦州則是遼沈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平津的傅作義有華北野戰(zhàn)軍牽制,所以此時相對于遼沈是次要矛盾,但也要解決好,解決不好,傅作義有可能背上救錦州;打錦州雖是主要方面,但要解決好狙擊侯鏡如和廖耀湘增援的次要方面。打錦州確實是一步險棋。舉世公認的戰(zhàn)略家、軍事家蒙哥馬利在評點二十世紀風云人物時發(fā)自內心地說:“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戰(zhàn)略家是毛澤東?!?/p>
第三,根據(jù)矛盾的階段性特征,出臺相應的工作措施。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說過,事物發(fā)展中的根本矛盾和這一根本矛盾所規(guī)定的過程的性質,只能到過程結束時才能消失,但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發(fā)展階段,情況不一樣。19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斷,我們注意,從毛澤東關于矛盾階段性的論述來看,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生產(chǎn)和消費、供給和需求的矛盾,這一點的性質沒有變,但是矛盾雙方的側重點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即需求從低級需要轉向了高級需要,而過去側重于從低層次、從量上滿足需要的生產(chǎn)和供給跟不上了。所以,我們就有了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國家戰(zhàn)略,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jīng)濟發(fā)展新戰(zhàn)略,[5]比如精準扶貧、比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統(tǒng)籌社會養(yǎng)老,再比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等。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頁.
[2]《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頁.
[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34頁.
[4]《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36頁.
[5]本書編寫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體系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224頁.
作者簡介:
李曉樂,女,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項目簡介:
本文系“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性路徑研究”(2020SJB106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