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應重視非母語環(huán)境下英語互動合作學習平臺的搭建,融合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積極有效的合作學習實施策略,夯實詞匯習得,促進高效理解與語言知識運用,幫助學生真正獲得語感閱讀的樂趣,達到課外閱讀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合作學習、英語閱讀、英語學習活動觀
合作學習以其極具創(chuàng)意的形式改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等優(yōu)勢,在英語閱讀課堂中一直熱度較高。但運用于教學實踐中的合作學習偏重于形式設計,對于其實質操作性的內涵有所忽略,造成課堂實際收效不佳。
2017年版高中課程標準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基本形式,圍繞主題語境,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層層遞進的融合語言、思維、文化的活動,強調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凸顯知識建構和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相較于課內閱讀,學生對于課外閱讀語篇的整體把握、語境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所在學?,F(xiàn)行課外閱讀教材為典范英語教材,引進真實自然的母語學習材料,貼近兒童生活,內容生動有趣,對于提高英語成績,培養(yǎng)英語語感很有助益。但由于初一年級使用此教材的時間不長,學生還未具備較好的學習策略,缺乏對文本主題語境、語篇整體的把握能力,同時對文本中較為復雜的表述方式比較陌生,因此,從英語學習活動觀重新審視英語課外閱讀課堂中合作學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課程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有實效的合作學習任務十分有必要。
一、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分析
1. 組織階段
合作學習是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在組織階段,首先要明確學生的角色,保障主體的參與度,必要時教師參與輔助。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特點,設計有層次、有情境的合作學習模式。異質分組,劃分個人責任,明確完成任務的時間。同時檢查的時間、評價標準等均需提前確定好,作為合作學習框架之上的理論指導。
2. 實施階段
教師在合作過程中發(fā)揮引導和輔助作用,同時需要監(jiān)督合作學習,積極關注合作運動軌跡。小組成員之間形成積極互賴,形成緊密的學習伙伴關系是實施階段的理想化模式。但是由于學生個人能力存在差異,即使組織階段充分考慮均衡各小組的綜合實力,仍然難免有成員游離在外,因此教師要對邊緣學生給予關注。
3. 檢查階段
成果展示是合作學習的吸睛之處,同時也是檢查的方式之一。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因為時間限制等原因,對合作小組的檢查不夠充分,針對性不強,形式也比較單一。著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察,忽略個人反饋。長此以往,容易引發(fā)學生的懈怠心理,因此,檢查階段的環(huán)節(jié)設計是重點也是亮點,對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和意義探究有重要意義。
二、合作學習在課外閱讀課堂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詞匯累積與運用是課外閱讀的前提,在閱讀后理解語境的基礎上,把握整體語篇,能夠讀后產出,需要靈活設計每個環(huán)節(jié)。上述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可以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得以發(fā)揮,充分推動師生互動,學生互助,達到期待的教學效果。
1. 以合作培養(yǎng)學生詞匯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普遍較為單一枯燥,長期使用容易使學生對于詞匯學習產生倦怠,甚至反感、排斥詞匯輸入。在平時的典范英語教學實踐中,筆者廣泛收集各種多模態(tài)資源,借助圖片、音視頻、實物模型,運用到教學之中,豐富教學內容。學生的感官一直處于積極刺激的狀態(tài),由于一些實物模型是小組合作制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礎之上,因此對于閱讀語篇的把握更為深刻。學生收到啟發(fā),模仿這樣的學習模式,自行搜集學習資料,養(yǎng)成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充分調動。
一輯書中的不同篇目不能被孤立地看待,筆者指導學生收集每冊書中意義相近的詞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整理。以Noisy Neighbours為例,書中涉及不少關于聲音的詞匯,比如screech, thunder, bellow, jangle等,小組之間互幫互助,按責任制完成詞匯的整理、分類。通過“你演我猜”的形式,由整理的小組負責出示并英文解釋詞匯,其他小組計分搶答競猜單詞。伴有一定的激勵機制刺激下,學生對此環(huán)節(jié)樂此不疲,極大地提高了詞匯教學的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2. 以合作提高主體參與度,提高閱讀效率
常態(tài)課中,雖然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互動得到了重視,但是教師無法完成所有學生的一對一交流,部分學生的課堂體驗自然受損。合作學習重在合作,兩兩練習或者多人練習,都使得口語交流變得生動有趣許多。這種基于合作的學習而產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是教師無法給予學生的重大樂趣,對于讀后理解意義重大。
課外閱讀課程進行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語篇內容或改編,進行角色扮演,將文字內容生動地演繹出來。良好的合作氛圍對于相對內向以及學業(yè)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也具備吸引力。筆者近期鼓勵學生參加英語短劇表演比賽,學生從服裝、道具、臺詞、動作等各方面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優(yōu)勢,積極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將The Ghost Ship這本書的內容表演得十分到位。作為整體展示,小組成員不管負責任何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非常了解閱讀材料,尤其文章的細枝末節(jié)。比如表示動作的短語slipped through,演員細致地演出這個動作,為短劇增色不少,同時也加強了小組其他成員對文章細節(jié)的了解。這種任務驅動式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語篇整體建構和語言邏輯的把握。
3. 以合作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前期的詞匯累積、語篇理解均為閱讀輸入過程,而語言表達能力是檢驗輸出的一個重要途徑。許多教師認為,寫作訓練在合作模式下往往流于形式,并未對每個學生達到針對性練習的目的。然而通過合理規(guī)劃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既能增加師生、學生之間互動的頻繁性,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練習不光是語言知識輸出的過程,更是學生經過充分討論、相互取長補短的學習過程。
以讀后續(xù)寫準備為例,以往學生在寫前獨立思考階段想象力是有限的,小組合作的模式下組員交流和共享知識,拓寬思維,寫作難點也被弱化。比如在Noisy Neighbours的故事結尾續(xù)寫時,學生進行頭腦風暴,重新分析每個章節(jié),原本對文章把握不是很準確的同學,通過這個步驟,對文本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學生之間相互交換信息,列提綱,收集準確更優(yōu)的表達,完成后交換批改,提出建議。不僅優(yōu)化自己的寫作,而且學習到他人的很多優(yōu)勢。
綜上所述,若在英語課外閱讀課堂中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策略,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很大提高,并且閱讀效率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可得到提升?;谟⒄Z學習活動觀,在非母語的學習環(huán)境下,我們要多多搭建互動活動的平臺,將閱讀文本的主要因素充分融合到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幫助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感獲得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陳琳. 合作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M]. 西南大學, 2020.
[3]龔海燕.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的應用[J]. 教學課程, 2021(04).
[4]孫麗華. 英語聽說課隱形分層教學的實驗研究[J]. 鄂州大學學報, 2015(05).
[5]曾琦. 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和展望[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