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霞
摘要: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以其獨特的內(nèi)容和形式,受到人們的喜愛。古代詩歌在高考考查中也占到一定的比例,顯示出國家對于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代詩歌的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本文以探究古代詩歌中的女性形象為例,依據(jù)教學現(xiàn)狀,探討古代詩歌群文閱讀的必要性,以及基于群文閱讀的古代詩歌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所謂“群文”,是指為了一定閱讀目的而聚合起來的一組文章。“群文閱讀”是在較短時間內(nèi),針對一定的教學目的(議題),同時閱讀多篇內(nèi)容、風格等相關(guān)或相反的文章,以達到多層次、多角度、較為全面感知理解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在新課程改革后,群文閱讀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這就需要教師針對閱讀方式的改變而改變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們提高古代詩歌的學習能力。
一、探索基于群文閱讀下古代詩歌教學策略的必要性
1.古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古代詩歌在教學中存在困難,有其本身的因素。詩歌的內(nèi)容與情境離現(xiàn)代生活越來越遠,加之其跳躍、省略、講究格律等本身的語言特點,學生理解起來比現(xiàn)代文困難很多。并且在一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取固定的教學流程:介紹背景、引領(lǐng)誦讀、理解內(nèi)容、把握主旨、藝術(shù)鑒賞,比較枯燥乏味,學生興趣不高。
在古代詩歌教學中實行群文閱讀的必要性:閱讀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群文閱讀并不是單純的大量閱讀,而是注重質(zhì)量。圍繞議題,學生可以進行多文本組合,從而達到對文本的多層次、多角度理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于古代詩歌的語言感知能力,審美鑒賞能力,使學生更有獲得感,也能在歷史文化和審美教育中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二、基于群文閱讀的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1.教材單元整合優(yōu)化
對同一作者的作品進行整合。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對于某些詩人的作品明顯是有所側(cè)重的,比如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等,但卻為了編排主題的需要,不是把他們放在同一個單元。為了加深對這個詩人的了解,我們可以把他們的作品放在一起解讀。如把李清照的《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聲聲慢》等放在一起對比閱讀,《如夢令》的輕快,《一剪梅》的甜蜜相思、《醉花陰》的寂寞孤獨,到《聲聲慢》中愁無處訴說,我們不僅能了解一首作品,還能了解一個詩人,一個時代;不僅能理解她的愛情,還能讀到她的志向抱負。群文閱讀遠比單篇閱讀來得深刻。
對關(guān)于同一題材的作品進行整合。在學習《長恨歌》時,學生對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唏噓不已,既譴責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又對兩人的愛情充滿同情。同時引入李商隱的《馬嵬》,大家對李楊二人的愛情可能就有更豐富的認識,“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站在個人的立場上,對楊貴妃的同情之心仿佛更多一點。自古以來,往往有一些說法,如“紅顏禍水”,以這個為話題,還可以讓學生搜索更多的關(guān)于四大美女的詩歌,探討此種說法產(chǎn)生的原因,學生往往興趣濃厚,思考也會更深入。
對同一體裁的作品進行整合。一些敘事詩往往較長,如《琵琶行》、《長恨歌》、《孔雀東南飛》等,詩歌內(nèi)容不難懂,但卻因為篇幅原因,不得不花較長的教學時間。其實敘事詩和一般的較短的寫景抒情詩教學重點有所不同的,顯然,我們不能按照同樣的方法教學。對于這幾首詩,可以讓學生回顧已學的《木蘭詩》,以此來知道學習敘事詩的重點和學習的方法,把這幾首詩放到一起學。在對照比較當中,學生不僅能把握到敘事詩當中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相同或不同的藝術(shù)手法也有更深刻的體會,詩歌鑒賞能力能得到明顯提升。
2.課內(nèi)和課外組合閱讀
由課內(nèi)題材拓展到課外作品,對某類作品進行廣泛閱讀。以《詩經(jīng)》閱讀為例,《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之一,對中國后世文學和文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其年代久遠,在現(xiàn)代語境下,我們難以讓學生大面積的閱讀這樣經(jīng)典的作品,但是忽視它是十分可惜的。我們可以以學生學過的《關(guān)雎》《蒹葭》《氓》引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詩經(jīng)》中有很多名句,老師可以列舉更多的《詩經(jīng)》中有關(guān)女性形象的詩句,要求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并對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分類,使閱讀更深入。同時閱讀《詩經(jīng)》多首作品,也會使學生對于其中的賦、比、興手法有更真切的感受。
以學生的興趣為契機,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閱讀。例如學生在學習《氓》時,既對女主人公始亂終棄的遭遇十分同情,也十分佩服女主人公的決絕和勇氣。古代女子在婚戀中有哪些態(tài)度是值得你佩服和欣賞的,又有哪些人物是讓你同情的呢?這是正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在這個主題下,除了回憶已學的課內(nèi)作品,還可以引導(dǎo)學生閱讀《上邪》、《有所思》、《白頭吟》等課外古詩,甚至舒婷的現(xiàn)代詩歌《致橡樹》、《神女峰》等。學生在領(lǐng)略了不同的愛情觀之后,還會對她們的人生際遇進行思考,又反觀現(xiàn)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三、總結(jié)
群文閱讀中群文的組合,既取決于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對于教學的構(gòu)思;也取決于學生的興趣點,教學的情境。無論是教材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還是課內(nèi)外文本的組合,群文閱讀都講求在相同中求異,在相異中求同,在反復(fù)的比較、對照中梳理、歸納,總結(jié),不僅要注重閱讀的數(shù)量,更要注重閱讀的質(zhì)量。若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中拓寬視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升詩歌鑒賞能力,使語文學習走向更深層次,如此,便達到教學的目的了。
參考文獻:
[1]楊俊飛.“群文閱讀”在高中古代詩歌閱讀教學中的應(yīng)用探究——以杜甫詩歌作品為例[C].云南師范大學,2020.
[2]王曉君.例談古代詩歌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9,(04):29-30.
[3]王文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普通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以秦安一中、秦安二中、秦安四中為例[C].天水師范學院,2019.
[4]陳雪晴.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研究[C].重慶師范大學,2019.
[5]李凱迪.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設(shè)計探究[C].中央民族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