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東
摘要:在新形勢下,我國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尤其是在新媒體開放式交流互動的促進下,改變了傳統(tǒng)信息的傳遞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使體育新聞傳播方式愈加豐富多樣,內容多元、全面并且及時,受眾面不斷擴大,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對傳統(tǒng)的體育新聞傳播方式產(chǎn)生了一定的沖擊,影響體育新聞傳播的兼容性?;诖耍疚牧⒆阈旅襟w時代,對體育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yōu)化措施,促進體育新聞傳播的快速發(fā)展,進一步擴大體育新聞的受眾面。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體育新聞;新聞傳播
新媒體主要以先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使用移動智能終端或計算機,進行信息的傳播和推廣。新媒體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有效縮短了信息傳遞的時間,改變了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深刻地影響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以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時效性強的特點,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新聞傳播的形態(tài),對傳統(tǒng)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體育新聞傳播要在新媒體時代,找到正確的傳播路徑,加強體育新聞傳播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
一、新媒體時代體育新聞傳播的特點
(一)體育新聞傳播的實時性
體育新聞與傳統(tǒng)的社會新聞和民生新聞不同,需要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讓體育迷們能夠及時了解體育行業(yè)發(fā)展情況和各項賽事進展。因此,具有時效性、傳播速度較快的體育新聞,更加具有社會價值。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不再需要進行復雜的剪輯和后期編排,也不需要進行報紙排版,不需要進行紙質印刷,能夠有效縮短體育新聞的制作時間,加快體育新聞的快速傳播,讓體育新聞能夠有效擺脫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拉近體育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體育新聞更加具有時效性。此外,許多自媒體博主也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體育新聞的實時傳輸,真正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其他受眾能夠通過觀看直播同步獲取體育新聞的最新信息。
(二)體育新聞傳播的互動性
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在傳播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傳播者與接收者的實時互動,改變傳統(tǒng)單向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格局,能夠讓體育新聞的傳播者,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傳播媒介向受眾實時傳播體育新聞,受眾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發(fā)表觀點和看法,讓受眾在接收體育新聞時有更多的話語權。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的傳播者不再是單一的傳播主體,也不再是獨家的新聞信息發(fā)布者,體育新聞的受眾不再是被動接收體育新聞,而是具有更多的選擇性,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選擇觀看體育博主、關注微信公眾號或者是收看官方平臺的視頻,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獲取更多的體育信息。此外,廣大受眾之間也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橫向交流和縱向交流,讓體育傳播更加具有互動性,拓寬了體育新聞的覆蓋面[1]。
(三)體育新聞傳播的移動性
傳統(tǒng)體育新聞在傳播過程中,會有固定的播出時間、播出平臺和固定的播出記錄,體育信息的接收者必須在相應的時間內,通過電視或廣播收集最新的體育信息,并且體育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如果信息不能夠及時地傳輸?shù)绞鼙?,體育賽場上就會出現(xiàn)變化,導致體育新聞內容出現(xiàn)變化,就無法滿足受眾對體育新聞的需求。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更加具有移動性,社會大眾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及時獲取最新的體育信息,甚至是在網(wǎng)絡上觀看高清的體育賽事轉播,能夠讓信息傳遞更加方便快捷。
(四)體育新聞傳播的個性化
傳統(tǒng)媒體時代,體育新聞的傳播者是傳播工作主體,進行體育新聞播報、排版、印刷等工作環(huán)節(jié),而受眾則是被動地接收體育信息。而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者和傳播者的地位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傳播者可以根據(jù)不同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的體育信息。
同時,體育新聞的傳播者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對體育新聞進行加工,用個性化的方式在網(wǎng)絡上進行推送,從而擴大影響面。此外,體育新聞傳播者也可以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及時去除掉無用的信息,讓廣大受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更多的碎片化信息。由于大量自媒體人的涌入,體育新聞傳播的主體更加多元化,自媒體博主可以通過對新聞信息進行再造,在網(wǎng)絡上傳播,針對目標群體,創(chuàng)新體育新聞的傳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擴大體育新聞的受眾面,讓體育新聞能夠實現(xiàn)個性化傳播。
(五)體育新聞傳播的多元化
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的多元化涉及三個方面:第一,體育新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改變了傳統(tǒng)的體育新聞傳播方式,不僅包括紙質報刊、廣播、電視,還包括移動智能終端,網(wǎng)絡平臺,甚至還可以使用移動智能終端進行現(xiàn)場直播,有效拓寬了體育新聞傳播的范圍,增加了社會群眾的受眾面;第二,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的形式也逐漸多元化。不僅可以用文字表述體育新聞,還可以利用Flash動畫、視頻、動態(tài)圖像的方式傳播體育新聞,創(chuàng)新了體育新聞傳播的方式,促進了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第三,體育新聞傳播的多元化,還體現(xiàn)在體育新聞傳播的內容。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傳播的內容不僅包括體育賽事、體育賽事結果,還包括世界各國的體育競賽、運動員的訓練記錄等,能夠有效升級和優(yōu)化體育新聞傳播的內容,讓接收者能夠進行針對性和多樣化的選擇,增加了體育新聞和社會群眾的聯(lián)系,促進了體育新聞的傳播和推廣。
二、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缺乏有效監(jiān)管
傳播體育新聞工作時,傳播者會對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核,對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在審核完畢后,才能夠進行發(fā)布。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能當記者”,都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在網(wǎng)絡平臺上發(fā)布最新的體育新聞,一些自媒體博主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和粉絲,增加個人收益,而傳播虛假體育新聞,在社會上引起負面的輿論,影響了社會大眾的判斷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果監(jiān)管審核不到位或者出現(xiàn)盲區(qū),極易導致網(wǎng)絡上的虛假新聞鋪天蓋地。個別的“炒作” “博眼球”手段,同樣不利于體育新聞傳播的環(huán)境,甚至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因此,相關工作部門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對體育新聞傳播工作進行有效監(jiān)管[2]。
(二)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缺乏深度報道
當今的媒體生態(tài),是一個競爭和融合的生態(tài)。一些媒體為了在第一時間發(fā)布體育信息,沒有嚴格對體育新聞的內容進行審核和編輯,報道只是停留在表面,導致內容缺乏深度。面對海量的信息資源,部分受眾可能只是觀看新聞的標題,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宣傳性大于新聞性,報道深度不夠”的問題。并且,許多網(wǎng)友的評論也缺乏深刻性,在體育新聞傳播內容上,還有待充分挖掘[3]。
(三)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過度娛樂化
個別體育新聞傳播主體為了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利益,將體育新聞過度娛樂化,造成傳播內容的重點并不是體育賽事本身,而是關注體育明星的私生活,采用過度包裝、花邊化的手段發(fā)布與體育新聞無關的信息,嚴重背離了體育新聞的報道本質。雖然播報體育明星的生平經(jīng)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傳播者要嚴格把握體育新聞傳播的度,要防止體育新聞過度娛樂化,明確體育新聞的具體受眾面。
此外,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也缺少精品欄目,除了少數(shù)大型的體育新聞傳播機構,其他體育新聞傳播主體都缺乏深度的體育新聞內容,沒有特色化的報道形式。并且,在體育新聞播報工作中,體育頻道或欄目的創(chuàng)新經(jīng)營,以及直播、轉播技術的運用都有待提高。
三、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傳播對策
(一)加強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的監(jiān)管
以政府為代表的公共部門,必須加強對體育新聞傳播工作的監(jiān)督和管理,要健全法律法規(guī),用法律法規(guī)的嚴密性來約束相關工作人員的行為。新聞傳播機構要對體育新聞傳播市場進行有效監(jiān)管,要設立嚴密的監(jiān)管制度和業(yè)務流程,加大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投入,對體育新聞的主體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凈化體育新聞傳播環(huán)境,提高體育新聞的真實性。主流媒體要積極開展員工培訓工作,提高體育新聞傳播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讓工作人員能夠在遵守體育新聞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進行體育新聞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布,保障體育新聞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二)加大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的深度報道
新媒體時代,體育新聞傳播主體要注重對體育新聞進行深度挖掘,要開展深度報道,明確體育新聞的亮點和關注點,并采取個性化的編輯方式,提高體育新聞傳播的特色,從而在激烈的體育新聞市場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促進體育新聞的傳播和推廣。體育新聞的傳播主體要明確受眾需求,目前大部分受眾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新聞信息。因此,新聞傳播主體要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簡化體育新聞內容,滿足廣大受眾對體育新聞的實際需求,可以通過采用標題式的閱讀方式,提取體育新聞中的關鍵信息,簡化體育新聞的傳播流程,讓受眾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加完善的體育新聞,從而有效擴展體育新聞的受眾面。
體育新聞傳播主體也要對體育新聞進行深度挖掘,讓受眾能夠了解體育新聞的本質,體會到體育賽事的波瀾起伏,增強體育新聞的可讀性。
此外,在新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的自媒體博主要立足于自身的受眾面,以受眾需求為導向,在體育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對采寫的素材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和創(chuàng)作,豐富體育新聞的傳播方式,打造特色化的體育新聞,更好地提高體育新聞的瀏覽量,促進體育新聞的傳播和推廣[4]。
(三)提高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從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
體育新聞傳播主體必須積極開展員工培訓工作,要強化工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明確責任與義務,樹立全新的采編理念,在選題策劃、內容設定、交互形式等方面都要科學地融入新媒體,能夠對社會中的體育新聞熱點進行動態(tài)把握和及時捕捉,同時,還要提高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并在新媒體時代下培養(yǎng)符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能夠更好地勝任體育新聞工作。
此外,體育新聞博主也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要具有文案編輯能力、視頻剪輯能力和新聞排版能力,要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并明確受眾面的具體需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讓受眾群體獲得更多的體育信息。
(四)堅持新媒體體育新聞傳播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更是體育新聞傳播工作的基礎,時下,許多自媒體博主為了獲得更多的經(jīng)濟收益,價值觀扭曲,播報虛假的體育信息,嚴重影響了社會大眾的辨別能力。并且,一旦體育新聞缺乏真實性,將會對體育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造成巨大的損害,從而影響體育新聞工作的長期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在如今激烈的媒體競爭背景下,體育新聞傳播主體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嚴格保障體育新聞的真實性,要具有較高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要能夠做好新聞“把關人”的角色,及時發(fā)布最新的、真實的體育信息。相關政府部門也要加強法律法規(guī)建設,要完善新聞傳播立法,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并落實目標責任制,及時對社會中的虛假信息進行清除和澄清,防止負面影響社會穩(wěn)定。此外,體育新聞從業(yè)人員要樹立品牌意識,要打造體育新聞特色欄目,明確市場中體育新聞的傳播主體,通過品牌意識提高體育新聞傳播主體的公信力,提高大眾的辨別能力[5]。
四、結語
如今,體育新聞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信息接收速度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體育新聞從業(yè)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建設,提高綜合實力,更好地實現(xiàn)體育新聞傳播的時效性、真實性,擴大體育新聞的受眾面,更好地滿足廣大受眾的多樣化需求,在提高體育新聞媒體公信力的同時,創(chuàng)作更多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作品,為促進全民健身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 李芳,陳靜,李潔.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演進邏輯、知識圖譜與熱點議題[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2.
[2] 吳丹.新世紀以來我國體育傳播研究的發(fā)展進路與未來展望[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2.
[3] 陳銘,周屹嵩.媒介融合背景下體育新聞傳播模式研究[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專題報告(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2.
[4] 邢雪楠,廖慧平.自媒體時代下體育新聞的傳播侵權研究[C]//.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墻報交流(體育新聞傳播分會),2022.
[5] 徐揚.智媒時代體育新聞的沉浸式傳播途徑:以《冬奧零距離》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2(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