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國太
摘? 要:德育教學是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都需要接受的。對于初中生來說,正處于生長發(fā)展的第二個關鍵期,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比較急劇,學生在心理上容易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正值青春期的他們需要來自外界的疏導和幫助。作為班主任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不斷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個人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通過對初中生德育教育問題分析,希望提出班主任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學
一、初中德育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由于中考壓力,使得許多教師和學生更關注于成績,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希望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習慣。在如此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受到拘束,每天沉浸在文化知識的學習里,忽略了個人其他方面潛能的發(fā)展。班主任教師在日常強調更多的是學生的學習,而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卻滲透較少,有些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方式不到位,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對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要了解學生的需要,不僅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生的問題,更要能夠找準每位學生的教育突破口,以學生能夠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教育,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一)培養(yǎng)班級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班級歸屬感
班主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號召全班每一位同學融入班級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榮譽感,讓學生能夠在班級中有歸屬感。良好班級氛圍的創(chuàng)設是學生班級生活的基礎,通過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敞開心扉,快樂地在班級中生活,讓班級成為每一位學生成長的重要基地,促進每一位學生進步和發(fā)展。
比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班級趣味運動會,讓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參與運動會中的各種項目,一方面能夠提高每個學生班級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提升團體意識,促進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此班主任教師也要設置相關的獎項,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
(二)定期開展主題班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主題班會是每一位班主任教師必須要開展的一項工作,但是班會活動不能流于形式,必須要針對班級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近期學生的疑問等方面設置主題班會,讓主題班會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開展教育,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通過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班主任要收集主題班會相關素材,結合學生的日常實際生活,給學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主題班會要真正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對學生起到心靈震撼作用,從而能夠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例如如果近期許多學生由于備考壓力大,出現(xiàn)許多心理問題,班主任教師要及時結合這樣的情況組織開展一場主題班會活動。主題班會題目可以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作為題目,在班會活動中激勵學生堅持努力,明確個人的學習目標,及時發(fā)現(xiàn)個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能夠有針對性地制定個人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升個人學習效率。與此班主任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不僅需要方法,更需要態(tài)度,學生只有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不要特別急功近利,學習的結果也一定不會讓你失望。讓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學習心態(tài)是本節(jié)課教育的主要目的,也可以暢想未來生活,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從而激勵學生走好腳下的每一步,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三)豐富班級組織活動,提升學生班級榮譽感
班集體活動不能過于單一,學生如果只在班級中進行學習,缺少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不利于良好班級氛圍的建立,甚至容易產生激烈的競爭意識,學生之間的關系難以得到保障。教師需要定期組織多樣化的班級活動,引導學生融入班級活動中,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班級成員相互合作交流,增加學生之間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保證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和效率,促使學生不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更好發(fā)展。
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班級公益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定期打掃學校某一處的衛(wèi)生,或者讓學生分組輪流進行班級知識角的布置和美化。通過一系列的班級活動,用以保證每一位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fā)展,也會潛移默化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保持良好的態(tài)度,并且在每一項活動中都能夠有所收獲,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
(四)關注學生日常生活,提升學生思想認識
班主任教師不僅與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溝通交流,也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許多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內心的想法不易展露于外,需要教師耐心地觀察和細致地溝通交流,才能夠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要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從各方面了解學生近期發(fā)展情況,可以與學生家長定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現(xiàn),進而能夠掌握學生近期發(fā)展的情況,有助于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開展有真心對性的教育和幫助。
例如班主任教師可以定期進行家訪工作,通過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感受學生的心情,有助于班主任教師在接下來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班主任教師也可以同其他任課教師進行交流,了解每一位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獲取每位學生第一手資料和信息,有助于掌握學生近期發(fā)展的動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個眼神或者一個動作,可以幫助教師提醒學生如何去做,這樣的方式更能夠感化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也會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幫助班主任教師在接下來更好地開展班級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教師要尤其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正是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沒有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中的錯誤觀念,并且及時給學生進行糾正,容易給學生一生造成難以挽回的消極影響。班主任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優(yōu)化班級內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到個人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教學目標,要培養(yǎng)人首先需要育人,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在生活中體驗到與人交往的愉快,才會不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和生活。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潘春桃. 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策略創(chuàng)新探究[J]. 求知導刊,2020(30):21.
[2]于福清. 芻議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5):2.
[3]崔振彬,王鳳國,董世昌,等. 小學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探討[C].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2017:172-182.
[4]陶紅梅,王維華. 以積極對抗消極——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 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