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BSC視角下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研究”(2021SJA1835)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科學的績效評價能夠準確反映高職院校辦學狀況,有助于優(yōu)化內部流程,提高辦學效益。圍繞平衡計分卡的基本原理,通過關鍵績效指標法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評價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評價模型,利用德爾菲法和和積法對各層指標賦權,并對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最終形成一套以學校戰(zhàn)略目標為主體、財務績效為導向的評價體系,為學校實現(xiàn)全面、客觀、高質量綜合評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平衡計分卡;層次分析法;和積法
0 引言
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牢固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對建立健全體現(xiàn)教育行業(yè)特點的績效管理體系提出更高要求[1]。經過幾年發(fā)展,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雖處于實施階段,但很多學校的評價機制仍不健全,未能跟上財政體制改革步伐。因此,構建適用于高職院校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勢在必行。
1 平衡計分卡概述
平衡計分卡(BSC)是由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種對組織進行全方位綜合評價的績效管理體系。它突破以財務作為單一指標的傳統(tǒng)績效評價模式,通過引入非財務指標,將戰(zhàn)略目標逐層分解成具體、相互平衡的指標體系,并從財務、服務對象、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4個方面,全面反映組織經營狀況,確保戰(zhàn)略目標得到科學、有效執(zhí)行。
2 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引入平衡計分卡的意義
平衡計分卡是一種企業(yè)常用的績效評價方法,高職院校作為非營利性機構,其組織性、生產性和競爭性與企業(yè)相似。因此,在財務績效評價中引入平衡計分卡,對學校戰(zhàn)略管理、科學決策、內部協(xié)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1 為學校戰(zhàn)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隨著職業(y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高職院校間競爭日趨激烈,戰(zhàn)略管理對學校未來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至關重要[2]。引入平衡計分卡,既將學校戰(zhàn)略管理與財務績效緊密相連,又將戰(zhàn)略實施融入戰(zhàn)略管理全過程。
2.2 為學校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平衡計分卡從4個方面為學校戰(zhàn)略實施提供系統(tǒng)評價,同時兼顧財務與非財務、長期與短期、外部與內部、領先與滯后等指標間平衡,彌補了傳統(tǒng)績效評價存在的不足,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和準確,為學校事業(yè)發(fā)展、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監(jiān)督管理、業(yè)績考核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
2.3 為學校內部協(xié)作提供高效服務
平衡計分卡具有良好的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把學校目標高效分解到部門、團隊和個人,方便管理者對工作進行部署,促進內部之間的溝通、互動和配合,協(xié)助調解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沖突,充分發(fā)揮學校內部協(xié)同效應,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3 基于平衡計分卡構建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3.1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設計原則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設計,能夠決定整個評價體系質量和效果。因此,設計一套科學、嚴謹和完整的指標體系,既要契合學校未來發(fā)展的特點,也要考慮可能存在的問題,須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可比性和動態(tài)性原則。
3.1.1 科學性原則
指標體系設計要以科學為原則,能夠對學校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綜合評價。指標篩選既不能重復,也不能遺漏,要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保證財務績效評價的權威和準確。
3.1.2 實用性原則
指標選擇不宜過多,指標體系盡量簡化,評價方法簡便高效,指標數據易于采集,要充分考慮指標評價的實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便評價工作順利開展。
3.1.3 可比性原則
指標間相互比較,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不足,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評價指標要在院校間普遍適用,口徑統(tǒng)一,既能對學校自身進行縱向對比,又能兼顧院校間橫向對比[3]。
3.1.4 動態(tài)性原則
健全、完善指標體系,需要在評價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優(yōu)化,能夠根據環(huán)境變化和發(fā)展需要,動態(tài)修訂評價指標和權重系數,保證評價結果準確反映。
3.2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選擇
結合學校實際,運用平衡計分卡原理構建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將學校目標分解成財務、服務對象、內部運營、學習與發(fā)展4個維度,然后根據關鍵績效指標法(KPI)和SMART原則,從每個維度中精選一定數量的關鍵指標即可,選取指標具有適用性和代表性,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3.2.1 財務維度
全面反映學校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效益狀況,在整個指標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過選取凈資產增長率、收入增長率、自籌資金增長率指標來反映學校辦學實力,負債率、年生均財政撥款指標能夠反映學校發(fā)展?jié)摿?,生均教育經費支出、內涵建設經費投入、科研經費投入指標能夠反映學校辦學效益。
3.2.2 服務對象維度
學校服務對象包括學生、教職工、用人單位、社會等,學生、教職工滿意度指標能夠反映二者對學校的認同感,雇主滿意度、新生錄取率、畢業(yè)生就業(yè)率指標能夠反映用人單位和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
3.2.3 內部運營維度
加強內部控制,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整合教育資源,是學校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內控制度建設、預算執(zhí)行率、政府采購執(zhí)行率指標能夠反映學校綜合管理水平,資金使用合規(guī)性指標是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的直接體現(xiàn),資金到位率、固定資產利用率指標是對學校資源配置能力的評價。
3.2.4 學習與發(fā)展維度
院校間競爭取決于人才競爭,而教育與培訓是提升人才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師資培訓經費占比、博士學位教師占比、高級職稱占比是衡量學校師資建設的重要指標,科研收入增長率和科技成果轉化率指標是學校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和提供社會服務的重要體現(xiàn)。
3.3 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層次分析法(AHP)是20世紀70年代早期由沙旦提出的一種對定性問題進行定量化的多目標決策評價法。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結構相對復雜,一些非財務性指標不易量化,需要加以主觀判斷,因此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和和積法對評價指標賦權是適用的。
3.3.1 構建結構模型
根據層次分析法的核心理論構建層次結構模型,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層次結構模型見圖1。第一層為目標層(A),是學校需要實現(xiàn)的戰(zhàn)略目標;第二層為準則層(B),是基于平衡計分卡形成的4個維度;第三層為指標層(C),是從4個維度精選出24個關鍵績效指標。
3.3.2 構造判斷矩陣
結合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專家組意見,運用德爾菲法將目標層(A)對準則層(B)及準則層(B)對指標層(C)進行兩兩重要程度判斷。為了將判斷結果定量化,提高比較結果準確度,運用Saaty判斷矩陣標度法對結果賦值,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判斷矩陣標度及定義見表2,兩兩比較判斷矩陣見表3~表7。
3.3.3 和積法確定層次單排序權重
通過兩兩比較得到判斷矩陣A,用和積法計算各指標單層次權重,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判斷矩陣A的每一列元素歸一化處理,公式為
式中,aij為判斷矩陣A每一列的元素;aij為判斷矩陣A歸一后矩陣。
第二步,歸一后的矩陣按行向量求和,公式為
式中,aij為判斷矩陣A歸一后矩陣;ωi為aij矩陣按行求和后的向量
第三步,對向量ω=(ω1,ω2,…,ωn)T歸一化處理,公式為
式中,ωi為aij矩陣按行求和后的向量;ωi為ωi歸一后的向量。
所得ω=(ω1,ω2,…ωn)T為判斷矩陣A的特征向量,即為判斷矩陣A的權重系數,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權重見表8。
3.3.4 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
為防止專家對兩兩指標重要性判斷出現(xiàn)相互矛盾的結果,保證指標權重分配合理和準確,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公式為
式中,ω為判斷矩陣A的特征向量(權重系數);n為判斷矩陣A的階數;λmax為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
第二步,計算一致性指標CI,公式為
式中,λmax為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n為判斷矩陣A的階數;CI為一致性指標。
第三步,計算一致性檢驗系數CR,公式為
式中,CI為一致性指標;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CR為一致性檢驗系數
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和判斷矩陣A的階數有關,階數越大,出現(xiàn)一致性偏離的可能性越大,1~9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標準值見表9[4]。
根據上述計算,各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結果見表10。檢驗結果顯示,5個判斷矩陣CR值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具有滿意一致性。
3.3.5 層次總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層次總排序是指標層對目標層相對重要性的權值,是將指標層相對于準則層的權重乘以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得到評價指標的總權重,評價指標的總權重如表8所示。層次總排序確定后,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公式為
式中,CI為判斷矩陣(B—C)的一致性指標;RI為判斷矩陣(B—C)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CR為層次總排序的一致性檢驗系數。
根據公式計算出CR=0.019 3,小于0.1,層次總排序通過一致性檢驗。
4 結論與建議
根據構建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既可對學校在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縱向評價,也可對不同學校在相同時期的指標進行橫向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各指標間存在不同計量單位,須對指標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定性指標一般采用主觀判斷的方法,比如問卷調查、專家評審等;定量指標一般采用功效系數法、均值化方法等,最終得到用于科學決策的綜合評價結果。
4.1 財務層面
從表8準則層4個維度來看,財務維度指標權重為0.482 7,明顯高于其他3個,說明財務維度是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最為重要部分。對于指標層,財務維度8個指標中,內涵建設經費投入指標總權重為0.076 4,在24個指標中排名第4,反映出高職院校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內涵建設始終是學校發(fā)展重點和最緊迫任務。對民辦學校來說,財務維度仍是最重要的,指標權重更加傾向于收入增長率、自籌資金增長率、負債率等。
4.2 服務對象層面
服務對象維度是4個維度中權重最低的,在5個指標中,新生錄取率指標最為關鍵,是決定高職院校全年財政撥款和事業(yè)收入的重要因素。雖然該指標在評價體系中非常重要,但是總權重為0.036 0,在整個指標中只排在第11位,說明學校招生形勢較好,學校社會影響力和考生、家長認可度比較高。對招生效果一般的學校而言,此維度排名會更靠前,指標權重會更高,學校中心任務更多圍繞在招生工作上。
4.3 內部運營層面
內部運營維度6個指標的權重排名并非唯一標準,不同學校差異較大。例如,固定資產利用率總權重為0.011 1,排名倒數第3,但是很多本科院校該指標的權重值較高,排名靠前,通過橫向評價,明顯反映學校對此重視不足,導致固定資產的管理較為薄弱。有的民辦學校非常重視資金到位率指標,有的學校更加看重內控制度建設指標。
4.4 學習與發(fā)展層面
師資培訓經費占比不僅是學?!半p高”建設的重要指標,也是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它的總權重為0.090 4,排名第3,足以說明學校重視程度。對于博士學位教師占比、科技成果轉化率等權重排名靠后的指標,會隨著申辦職業(yè)本科內涵要求的變化進行動態(tài)調整。
5 結語
高職院校將平衡計分卡應用于財務績效評價,對提升學校辦學特色,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提供重要指導。平衡計分卡雖在評價中具有很多優(yōu)勢,但也存在不足,不同學校根據發(fā)展需要,因地制宜構建適用于自身的評價體系,同時也要根據內外環(huán)境變化對評價指標、指標權重等關鍵要素進行動態(tài)調整,要關注評價結果的應用,不斷完善評價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為服務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調整優(yōu)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國辦發(fā)〔2018〕82號[A/OL].(2018-08-27)[2021-01-0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8/27/content_5316874.htm.
[2]秦珊珊.平衡計分卡對于高校財務績效管理的作用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20):132-133.
[3]陸平.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探析[J]. 科技經濟市場,2018(6):41-43.
[4]洪志國.層次分析法中高階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的計算[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12):45-47.
收稿日期:2022-01-13
作者簡介:
葉茂華,男,1981年生,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