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龍
摘要:散文教學在高中語文相關教材中占有很重要地位,品讀引導就教法而言非常重要,但是依據目前情況來看,高中散文品讀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思路沒有構建,對于散文情感與相關要素把握不準,這就使得學生難以深入地去把握文章主題,從而無法體會作者真實感受。散文的解讀與教學,需要從散文本身的特點出發(fā),找到散文的神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整體設計,從文章標題、文眼、關鍵字入手,強化“形”與“神”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對散文作品進行合理的思考與解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提升語文整體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散文品讀;教學方法
一、散文教學要求
目前的散文教學主要包括兩類散文,一類是現(xiàn)代散文,一類是古代散文。高中教學既注重古代散文又注重現(xiàn)代散文,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現(xiàn)代散文作品品讀與教學。
(一)散文的“美”
散文又稱“美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理解散文“美”的要素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散文“結構美”這一特點。散文形散而神聚。
(二)散文的“神”
散文的“神”主要是文章的中心明確且集中,在敘述過程中,也能成為通篇的行文線索。散文“形散”過程中,取材自由,可以說不受任何限制,變化隨意,但是有隱約受到“神”的限制。一篇好的散文,無論形態(tài)如何,其本身的神韻不會偏離。它的主題明確并且集中,大多數(shù)的形都是在為作者的“神”服務,因此,作者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帶領學生抓住文章的魂,從而明確文章內容。
二、高中散文作品教學現(xiàn)狀
散文作為美文,相較于小說、詩歌等文章,其本身有獨特的文體風格,但是其本身的文體特征并不明顯,自然樸實的情感加上真實思想的表達是其主要的,并且散文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內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來,挖掘出來。但是縱觀語文課程教學,有些散文很多學生難以理解的,成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座大山。很多學生心中所想所思居多,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引導,學生思路不夠清晰,就會在分析時產生慌亂,進而不知如何下手。這樣以來,就暴露了我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效果不明顯
目前散文教學也存在急功近利的問題,不少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夠適應學生散文品讀鑒賞的節(jié)奏。同時為了爭奪考試教育資源,散文被放置的位置比較尷尬,幾乎不被重視,這一惡性循環(huán),使得散文教學一直處于低谷。另外一點,成功的散文教學,是讓學生學會分析結構,了解散文所表達的內容,引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將感情直接寫出來背會。我們不反對一些答題技巧,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顧及散文的情感而機械地學習。散文是有溫度、有美感的文字,如此教學,浪費的不只是時間,還有作者的感情。在教學中,教師講課過后學生記憶不深刻,效果不明顯,情感沒能深入文章,這樣就保證不了學習效果。
(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除了教師教育問題之外,學生是否配合教師也是其中一大緣由。在我們開展的調查過程中,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文言文興趣不足,其次就是散文,甚至很多學生對于語文本身就不感興趣。這樣以來,不愿學、學不會、跟不上成為一條惡性循環(huán)的鏈條。
三、高中散文作品教學策略
(一)研究標題,開拓思路
散文主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份感情往往是串起文章的一條線索。由于散文本身“形散”的特點,就必須使得標題能夠高度概括其神韻,這樣以來,原本無法體會“形”與“神”關系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文章的標題是對整個文章的概括與總結,雖然只有幾個字,但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行文線索以及主要思想感情都會流露其中。因此,在散文教學中需要找到標題這個突破口,靈活分解標題所指內容,挖掘標題中想要傳達的信息,對學生理解文章產生巨大的幫助。
(二)抓住文眼,領會主旨
劉熙載在《藝概》對“文眼”有深度的解釋“揭示全文的主旨,或者在篇中,或者在篇首,或者在篇末,在篇首則后必顧之,在篇末則前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也?!蔽恼轮髦季溆袝r則置于篇末,卒章顯志;有時又置于文中,貫穿全篇;有時則首尾兼有,前后呼應。作為散文藝術構思的焦點,它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縷情思,是最能體現(xiàn)散文“神”的地方,是散文借以映照全篇,把思想和藝術融為一體的“聚光點”。因而在散文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巧抓文眼,有助于學生較快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領會主旨。
(三)抓住重點,理清線索
散文具有“形散”的特點,這也就使得結構上沒有那么完整,多數(shù)是處于變化的,但是文章的一些線索為了編排,還是需要一些語句去支持的。這樣的語句暗含文章行文線索,作者以此貫穿全文,統(tǒng)領全篇。散文通常情況下依靠事物形象變化、感情發(fā)展、時間節(jié)點變幻與空間順序變化,帶領讀者了解整篇文章。高中幾篇散文中,大多數(shù)的線索都會選擇隱藏在文章的語句中,抓住這類關鍵字,才能做到解讀有的放矢。
(四)品味其形,領悟神韻
散文之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它“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散文的“形”是文章出現(xiàn)的具體事物或者客觀事件,這些東西與文章的結構特點共同繪制出了文章的“形”,而散文的“神”是指其內涵的神韻,主要是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這些以后,教師在進行閱讀散文教學課程時,就不會無從下手,抓住文中的“形”,品味文中的“神”,進而分析出二者的關系,帶領學生舉一反三,這樣學生對于文章才會有更深的理解。
通過這些教法引導,學生掌握了自主閱讀和鑒賞散文的方法,學會了理解散文深刻的思想內涵,探索其豐富的意蘊,領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進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牛勇.高中語文散文作品解讀與教學方法舉隅[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