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福云
關鍵詞:教育理念;信息技術;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學相長
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是推動信息化教學模式發(fā)展的主要驅動力,并且學生也表現出對于知識獲取的更多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作為教育工作者,就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持續(xù)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才能夠為信息化教育的實施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利用網絡平臺,實施終身學習
借助網絡平臺來幫助學生建立終身學習意識至關重要。就語文學科教學而言,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自身需要建立對于語文學科教育工作的足夠重視,并且對自身的本職工作充滿熱愛,建立終身學習意識。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為語文學科的發(fā)展以及教育工作的實施都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支持,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甚至走在時代的前面,快速適應迅猛的網絡環(huán)境變化,善于提取網絡所帶來的教育素材和資源支持實現能量轉換。目的在于進一步強化語文學科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將網絡技術作為日常教育工作以及生活的重要助手。
二、巧用信息技術,擴展專業(yè)知識
如果語文教師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只能依賴于參考書進行教學,很難體現自身的獨立思考,更無法展現對于教學過程的積極反思和總結教師對應的專業(yè)能力,就會呈現出停步不前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支持,針對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拓展,才能夠更好地勝任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職責,同時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例如講《阿長與山海經》必定是告訴學生阿長是一個淳樸善良的人,雖然舉止粗俗、地位低下,但她對童年魯迅的關愛卻是真誠的,而不會領悟倒是保姆阿長開啟了魯迅的人生智慧,引領他走進文學的殿堂,在魯迅的人生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講《背影》只是讓學生懂得父愛艱難,買橘表達了父親的愛子情深,以及兒子對父愛的領悟,殊不知在那個反對封建家庭制的大背景下,在那個滿街都是壞爸爸的時代,他的那片理解與體諒父親的心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可以發(fā)現受到知識局限性的影響,教師無論是自我發(fā)展或者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會受到限制,無法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尤其是信息時代來臨之后,師生地位的互換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是因為網絡的出現改變了信息資源的分布狀況,知識的多元性,易得性和可選性更加明顯,這必然會影響教師在課堂上的權威地位。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就需要積極尋找強大自身的策略,主動學習,善于積累十分關鍵。例如在網絡世界中有著較多的經典教育資源,通過對經典的閱讀和詮釋,能夠儲備教師的知識。同時網絡世界也蘊含著大量的教育信息,教師必須掌握關于信息的搜索,篩選處理和運用技巧??梢娚朴谑褂眯畔⒓夹g來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yǎng)和知識能力,成為助力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經之路,從而避免因知識的貧乏而影響教育質量。如此才能夠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路人,發(fā)揮語文教師應有的作用。
三、善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相長
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中,能夠更好地呈現信息技術本身的優(yōu)勢,這是語文學科,本身就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屬性。例如在許多語文文本中都描繪了令人心曠神怡,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景,為了強化學生,對于這種內涵的理解,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相應的意境,以此實現枯燥乏味,課堂的生趣盎然。例如在教學大師,由于小學生所積累的生活經驗有限,因此對于該首詩所創(chuàng)作的意境理解十分有限,此時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針對這種情況進行轉變,打開電子白板,展示大漠風景,并伴隨著凄婉的簫聲讓學生共同感受到古詩詞所描述的蒼黃的大漠,沙海無邊,空曠、靜謐而又遼遠;殘陽如血,映照在渾黃的河水中,蒼涼而又悲壯。那是震撼人心的美!又或者是在教學《三峽》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了《話說長江》片段《美麗的三峽》,通過逼真的畫面,引進優(yōu)美的旋律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最后在恰當的時機穿插教師的引導,宛如師生們一同跟隨酈道元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而這些教學效果的呈現,都要求語文教師能夠準確把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技巧以及合適的切入時機選擇。善于使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對于語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水平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同時也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方向指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教育背景之下關于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路徑,讓信息化教學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具體導向,確保小學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做到與時俱進,更好的滿足信息教學的各種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小紅.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上),2020(06):80-81.
[2]崔林果.巧妙利用信息技術,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效果[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02):46+63.
[3]程云錚.論語文教師信息技術融合能力的提升[J].才智,2020(03):56.
[4]靳保國.中學語文青年教師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探討[J].新課程研究,2019(3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