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普娟
摘要:在經濟社會不斷飛騰的今天,國家和社會將越來越多的精力轉移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開發(fā)上,許多優(yōu)質資源正煥發(fā)出新的活力。在中國古代文學體系中,古詩詞憑借凝練、豐富的特點獨樹一幟,在教育體系中,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也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探討了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必要,并就課堂內容和課堂情景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議,希望對我國教學改革貢獻一些力量。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古詩詞教學;小學語文
前言:古詩詞凝聚著璀璨的精神文化財富,代表了古代藝術在音律、意象上的杰出成就。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有效完成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的教學任務,不僅能使學生有效領悟古詩詞文化財富,提升學科素養(yǎng),還為教師團隊的進步和教學改革的推進提供動力。
1.新課程標準下的古詩詞教學
1.1新課程標準下的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
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當在充分剖析現(xiàn)階段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結合新版課程標準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經常與學生一起對詩詞內容進行基本的翻譯和講解,忽視對詩歌背景、意蘊情境的教學。在機械式、模板式的教學中,詩歌的靈動之美被局限。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學習古詩詞的目的僅僅停留在應對考試上,缺乏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學習積極性被扼殺,也不能較好的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近年來,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不少學校的語文課堂能夠帶領學生領會不同詩詞作品的靈韻之美,對詩詞朗誦、作者生平解讀也能做到兼顧,但是受制于小學學生較為單純的人生經歷,古詩詞的教育價值僅能停留在學習表面,學生不能深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也不能及時汲取其中的思想養(yǎng)分。這種情況下的教學改革,教師實現(xiàn)的是古詩詞內蘊的灌輸式教學,而非實實在在的新式課堂。在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對教師教授的內容實現(xiàn)理解,而不能具備借助工具主動體會詩歌內蘊的能力,詩詞教育的有效性難以保障。而縱觀現(xiàn)階段的古詩詞教學,教師的教育理念雖然正在積極轉變,但與存在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有鑒于此,現(xiàn)階段的小學古詩詞教育仍有待改進。
1.2.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古詩詞不僅凝聚著璀璨的古代精神文化財富,還蘊藏著中華民族內斂、堅強的精神譜系,而古詩詞的學習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有著重要意義?,F(xiàn)階段的教育導向強調學生軟實力的塑造,一些與古詩詞有關的綜藝節(jié)目爆火也反映了社會對于古詩詞文化學習的訴求。切實提升古詩詞教育的有效性,不僅能改進小學古詩詞課堂的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還能發(fā)揮古詩詞在教育體系中的獨特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同。同時,古詩詞的有效教學強調鑒賞詩詞的能力,培養(yǎng)體悟詩詞中的文學美感的能力是應試教育所不能實現(xiàn)的。在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提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也是一次關于改進教學模式的有益嘗試,對于克服傳統(tǒng)教育弊病的探索頗有裨益。
2.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手段
2.1豐富課堂內容,深化學生學習成效
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詩詞本身的教育教學。縱然詩詞文本中蘊含著豐富的文言知識,但是詩詞背后的人物事跡、歷史進程,以及其中的中華美學元素,才是教育的重點。傳統(tǒng)的古詩詞課堂針對文言知識和全文背誦花費了太多精力,其中蘊藏的豐富文化內容尚不能有效開發(fā)。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改革應當著力在詩詞內蘊中豐富課堂內容,在剖析與解讀中實現(xiàn)對學生的深遠教育。一方面,教師要豐富課堂關于詩詞風格流派、文化常識等方面的教育。詩詞中反映出的古代精神文化財富對于當今社會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通過對詩詞夾帶知識文化的學習,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并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樹立起大致的歷史脈略。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在古詩詞課堂上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也能對古代詩詞的發(fā)展做到了解,逐步降低了學生接觸詩詞的門檻,學生的學習興致也得到保護。另一方面,教師要主動挖掘詩詞作品中的寶貴精神,將學生道德品質層面的教育融入到詩詞課堂中去,并兼顧應有的美學教育。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學生人格的塑造被更多強調。古詩詞作品常常凝聚著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其中不乏能夠對學生的思想心理產生積極影響的部分。如果能實現(xiàn)對精神品質的有效轉化,讓優(yōu)秀詩人、詞人的寶貴品質成為課堂學習的生動對象,那么詩詞課堂的教學價值將大大提升。總的來說,詩詞課堂的豐富內容需要以詩詞本身為養(yǎng)分,在教師的精心設置下實現(xiàn)。教育工作者要主動發(fā)掘內容,實現(xiàn)對古詩詞課程的豐富和擴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在古詩詞課堂的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生在古詩詞識、讀、鑒、賞等能力上的全面發(fā)展,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領略中國傳統(tǒng)詩詞之美,樹立主動學習詩詞文化的自覺心。
2.2加強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共情能力
古詩詞都具有短小精辟的特點,但其中的意境是深遠悠長的。小學學生較為單薄的學習基礎不足以支撐他們靈活體會作者營造的意境之美,學習時只停留在詩詞的字面內容上,這也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育的弊病所在。另一方面,由于古詩詞作者創(chuàng)作年代和創(chuàng)作背景與當今社會存在著較大的歷史鴻溝,小學學生難以理解作者所處的年代背景和創(chuàng)作初衷。這就需要教師借助多種教學工具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增強與學生的貼進度,帶領學生體會作品所營造的意境之美。營造真實的課堂情景是實現(xiàn)古詩詞的有效教學的關鍵。通過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的共情,提升學生體會、融入作者意境的能力。在實際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準確、全面理解詩歌基本含義,通過對關鍵字詞的解讀和整體文段的整合,克服學生不能理解詩詞語義的問題。然后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作者所處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的情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通過組織學生以“煉”字的形式探索作者的匠心,將詩眼單獨進行研究,探索其中的妙處和可能的修改,使學生對中華漢字和古典詩詞的奧妙都能有更深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將不易理解的內容搬上熒幕,營造視聽和諧的詩詞情境,從而提升融合過程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學生的表達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能帶動學生積極思考,也可以成為教師把握教學效果的重要窗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表達可以極大豐富課堂氛圍,對提升課堂情境還原度十分有幫助。教師應當積極帶動學生參與到詩詞內容的討論,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后引導學生主動感受出作者可能的情緒,實現(xiàn)與作者共情。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成為詩詞的主角,這樣一來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便不是難事了。同時,和諧活躍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之間交流學習的潤滑劑,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深化教學效果很有幫助。詩朗誦活動可以借助真實的課堂情境進行,讓學生在相似的環(huán)境下吟詠詩歌,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也能使學生領會出詩詞中獨具的音律美感。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從生活出發(fā)思考古詩詞中蘊藏的智慧,實現(xiàn)教育的深層次意義。
結語:古詩詞作為中國古詩詞的杰出成就,在行文流暢的同時實現(xiàn)了音律美感和意境美感兼顧,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進行美學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因此,古詩詞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能幫助學生體會詩詞的魅力,培養(yǎng)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還能為教育體系的改革和教師團隊的升級起到推助作用。有關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的探索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探索改進。
參考文獻:
[1]許春英.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03):135.
[2]胡田田.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