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靖 孫桂麗
摘要? 利用新疆昌吉州沙化土地監(jiān)測數據.分析了昌吉州土地沙化的現狀和變化趨勢,探討了防沙治沙技術措施的應用,為昌吉州防沙治沙措施改進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昌吉州;防沙治沙;現狀
土地沙化會破壞土壤的生產能力,破壞草場和農田,對農牧業(yè)生產帶來危害,縮小人類生存空間,
惡劣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會導致生態(tài)災害頻發(fā),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防沙治沙可預防土地沙化,維護生態(tài)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昌吉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確定的天山北坡經濟帶率先發(fā)展的地區(qū)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區(qū)域。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同面積最大的同定半同定沙漠,橫穿昌吉州東西,防沙治沙仟務非常緊迫。研究分析昌吉州沙化土地現狀,探討防沙治沙技術措施并提出具體對策,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抑制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流沙南移,防風同沙、保護綠洲、維護生態(tài)安全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自然概況
昌吉回族自治州地處新疆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位于43°20’-45°00’N,85°17’-91°32’E,總面積7.39萬k㎡。地勢南高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南部是天山山地,中部為廣袤的沖積平原,北部為準噶爾盆地及其中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昌吉州位于歐亞大陸腹地,屬中溫帶區(qū),為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由于地形條件的影響,南南向北氣候差異較大,南部夏季降水較多,北部沙漠性氣候特征顯著。昌吉州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2700h,熱量條件也較為充足,年≥10℃積溫為3450℃,年平均氣溫6.8℃,1月平均氣溫-15.6℃,7月平均氣溫24.5℃;年平均降水量190mm,夏季降水量明顯多于冬季;年無霜期160~190d。
2土地沙化現狀和變化趨勢
2.1土地沙化現狀
根據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昌吉州沙化土地共計2.73萬k㎡,占全州總面積的36.9%。其中流動沙地0.038萬k㎡,占比約1.4%;半固定沙地0.63萬k㎡,占比約23%;固定沙地1.19萬k㎡,占比約43.6%;沙化耕地0.024萬k㎡,占比約0.8%;戈壁面積0.6萬k㎡,占比約22%;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0.25萬k㎡,占比約9.2%。從分布區(qū)域看,奇臺縣、阜康市、瑪納斯縣沙化面積1.61萬k㎡,占比59%,其余地區(qū)1.12萬k㎡,占比41%(表1)。
2.2水土流失現狀
昌吉州常年有水的河流共35條,地表水資源總量29.3億m3,地表水資源可以利用量24.78億m3,其中州屬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19.567億m3,占79%;兵團屬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5.214億m3,占21%,地域分布為西多東少。地下水補給量14.86億m3,可開采量11.927億m3。,其中州屬開采量9.14億m3。從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監(jiān)測結果看(表2),昌吉州水土流失面積為O.72萬k㎡,輕度水蝕面積0.14萬k㎡,中度水蝕面積0.51萬k㎡,重度水蝕面積0.05萬k㎡,極重度水蝕面積0.02萬k㎡。
2.3土地利用變化
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昌吉州土地資源利用現狀中,比重較大的為草地、林地和荒漠,分別約占47.6%、21.4%、17.2%,建設用地和水域占比較小,比例分別為2.8%和1.3%。對比2009年、2014年、2019年數據,荒漠占比分別是24.9%、24.8%、1 7.2%,荒漠面積減少明顯,共減少了7.7個百分點?;哪娣e減少較多的是昌吉市、呼圖壁縣、瑪納斯縣,荒漠面積縮減幅度最小的是木壘縣。林地占比分別是14.5%、14.5%、21.4%,林地面積出現連續(xù)增長的態(tài)勢,共增加了6.9個百分點。林地增長幅度較大的是昌吉市、瑪納斯縣,增長幅度最小的是木壘縣。耕地占比分別是10.08%、10.12%、9.78%,2014年以后耕地持續(xù)減少,下降了0.34個百分點。水域面積變化雖有較小波動,但總體趨勢仍表現為減少。2009-2014年建設用地占比增加0.35%,草地面積占比減少0.33%,標志著這一時期毀草開荒等開發(fā)活動活躍。2014-2019年,昌吉州各地類轉化較為活躍,荒漠地向林地轉化比較明顯,正是昌吉州加大防沙治沙力度的表征。
3防沙治沙主要技術措施
3.1封禁保護
2016年以來,昌吉州建成禁牧區(qū)管護站33個,草畜平衡區(qū)監(jiān)管站38個,實施天然草原禁牧134.08萬h㎡,草畜平衡78.56萬h㎡。建成阜康市、奇臺縣、木壘縣、吉木薩爾縣、呼圖壁縣等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qū)6個,完成每個市縣一個圍家沙漠公園的目標,共建設圍家沙漠公園7個,規(guī)劃總面積2.44萬h㎡。
3.2生態(tài)修復工程
近5年,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參股控股、特許經營等方式,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各類防沙治沙有關重點工程累計投資19.89億元,沙化土地治理35.34萬h㎡,其中:林業(yè)治理18.81萬h㎡,沙化草地治理15.19萬h㎡;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1.34萬h㎡。
3.3設置沙障
在北部風蝕化荒漠為主的地區(qū),采用沙障網格造林設置屏障,以減弱風力,降低風蝕強度,減緩沙丘移動速度。
3.4節(jié)水造林
全州完成高效節(jié)水面積1.35萬h㎡,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至0.624。推廣梭梭和沙拐棗混交造林技術及治沙造林等文用技術,引進、試驗、推廣梭梭接種肉蓯蓉無灌溉造林技術。
3.5專項整治
同土部門開展農用地清理。水利部門關停非法機電井,公安部門打擊非法采沙、非法占用沙漠林地草地,盜挖沙生植物、盜挖硅化小等行為,整治和規(guī)范沙區(qū)開發(fā)建設。
4存在的問題
4.1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防沙治沙的立地條件變得愈加困難且類型更加多佯,以土壤風蝕、風沙流、沙丘移動及沙塵釋放、傳輸、堆積為表現形式的土地沙化過程仍十分活躍。冰川融水是昌吉州最重要的河流和地卜水的補給來源,近年來全疆都出現了氣候轉暖現象,但雪山存雪量減少,冰雪融化快,相對河流來水減少。另外,優(yōu)惠的農業(yè)政策促使耕地面積逐年增大,工礦等企業(yè)開發(fā)建設也逐年增加,導斂地下水過度開采,常年有水的河流流程衰減,水量豐沛的泉水地所剩無幾,生態(tài)用水非常緊張。
4.2治沙造林成本高
調查結果顯示,昌吉州喬小造林實際每667㎡成本均在2000元以上,部分地區(qū)實際成本每667㎡甚至達到4000元,與同家項日補助標準相差較大。后期撫育管護成本高,但資金保障不足,導致苗小撫育管理工作不完善,防護林在短時間內產生衰退跡象。
4.3技術力量薄弱
昌吉州關于防沙治沙技術的研究與推廣尚處于探索階段,基層技術力量薄弱,防沙治沙及沙產業(yè)發(fā)展相關規(guī)劃尚未出臺,關于生態(tài)恢復工程選址、引種示范、節(jié)水措施等工作亟待科學指導。
4.4機構體系不健全
2019年3月機構改革后,市縣層面林業(yè)局撤并到自然資源局,很多市縣承擔林草工作南改革前的一個局變成一個科室,從事防沙治沙人員大多是兼職,一定程度影響了防沙治沙工作推進。
5發(fā)展對策
5.1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宣傳教育
拓寬宣傳渠道,增強宣傳覆蓋面,爭取社會力量共同投入防沙治沙事業(yè)。通過懸掛標語、印發(fā)宣傳單、發(fā)放宣傳手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方式宣傳《防沙治沙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規(guī),宣傳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帶來的危害,提高全民生態(tài)保護意識。
5.2分區(qū)實施生態(tài)恢復工程
結合前期生態(tài)修復工程經驗,開展全面的統籌規(guī)劃。在南部山區(qū)建設水土保持林。繼續(xù)實行封山禁牧、舍飼圈養(yǎng),改進飼養(yǎng)方式,減輕畜牧養(yǎng)殖對森林植被的壓力。在北部荒漠建設防護林和生態(tài)經濟林,加大封沙育林育草力度,科學管護防風同沙林帶。在沙化土地建立封禁保護區(qū),必須采取嚴格的封禁保護措施。根據小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樹種,提高造林質量。
5.3大力推行節(jié)水造林
根據昌吉州水資源、氣候條件及土壤環(huán)境等基本因素,緊密結合各市縣實際,科學調整造林樹種和栽植模式,壓減高耗水樹種種植面積,積極推進節(jié)水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提升水資源管理能力與水平,積極探索科學節(jié)水管水新辦法,降低地卜水依存度。科學合理調控地表水。
5.4加強管護力度
生態(tài)工程的建設成果來之小易,需注重對其的保護工作,加大保護力度。要全血推進林長制,壓實防護林管護責任。鑒于昌吉州林草工作任務重的實際,建議上級部門積極協調推動昌吉州各市縣林業(yè)和草原局機構單設,保障防沙治沙工作有專人負責,并加強后期管護資金的投入,提升防護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