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玲
摘要:在新的教學形勢下,高中的教育模式也開始發(fā)生了變化,構建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課堂這已經(jīng)成為了目前教師的一個重要工作內(nèi)容,而要完善一個教學課堂的改革就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是教學模式的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注重于學生知識的教學,卻忽略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這很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其次是教學內(nèi)容的重塑,簡單來講就是在課堂中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感覺到生物學科的魅力,并且形成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一節(jié)為例,主要針對核心素養(yǎng)下的生物課堂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生物課堂構建;相關策略
引言:
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因此在高中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重點的工作內(nèi)容,因為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那么對于進入大學之后的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當然在目前的教學體系中,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雖然已經(jīng)成為高中教學中不斷落實德育一個教學理念,但是真正落實到實際的內(nèi)容卻并不是很多。這主要是因為很多高中根本就不重視這方面的內(nèi)容,并且很多理念的落實往往都是形式大于實際。這也就使得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高中生物的教學課堂創(chuàng)設十分的不通暢,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
一、教學實踐策略
(一)促進生命觀念的形成
在細胞的學習過程中,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核心內(nèi)容,因為其細胞核實習報告最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控制遺傳物質以及細胞代謝等功能主要器官。對于大部分的植物和動物來講,細胞核是主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既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生命觀念的形成。在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中,生命觀念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內(nèi)容,只有學生具有了良好的生命觀念,其才可以在具體的生物學習和生物領域的探究中出成績,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探究效率[2] 。此外,教師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強化這方面的內(nèi)容,讓學生先形成一個潛意識,然后在次基礎上進行深入地學習,這樣學生會有一個學習的緩沖階段,自然其生命觀念的形成會更為的完善。
(二)培養(yǎng)理性思維
生物學科是自然學科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生物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有理性思維,這是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強化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維,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進而促進學生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生物探究的欲望。在“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這一課時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因為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jīng)學習了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根據(jù)相關的學習方法對于細胞核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探究學習,當學生根據(jù)相關的方法對大部分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深入地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的學習深度增加,繼而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3] 。
(三)提升探究能力
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生形成探究興趣并且具有探究的過程,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然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進行細胞核結構和功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利用實驗探究活動來促進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因為學生們之間可以進行互相的印證,當學生的知識不足時教師的指導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會非常大,這會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課堂教學建議
(一)應用問題情景教學
問題情境教學這在生物的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問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探究欲望的提升,并且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問題情境的構建也會促進整個教學課堂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注意力和積極性都會被集中起來,自然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都會得到提升。同時這也有利于教師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相關內(nèi)容融合到課程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yǎng)[4] 。比如說在細胞核功能的認知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細胞功能的具體實現(xiàn)例子,比如說控制細胞膜的通透性等;在看到動畫的演示內(nèi)容之后,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質量會得到提升,而且教師此時如果提出一個問題,那么學生的探究欲望也會非常的強。
(二)嚴謹設計探究活動
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的實驗是一個驗證性的實驗,所以教師在進行引導實驗的過程中需要嚴謹?shù)脑O計,不僅僅要讓學生明確細胞核的眾多內(nèi)容,而且還需要讓學生掌握細胞核的相關功能,以及這些功能對于細胞活動的意義。在明確了相關目標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地分組,這樣探究的效率和質量會得到很好的保障,自然最后學生探究的結果也會更為嚴謹。
(三)形成多元化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這是保障學生學習質量和教學質量的一個標準,還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方案的完善性,尤其是對于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來講,現(xiàn)在很多高中都還在摸索中,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地促進整個核心素養(yǎng)培育體系的完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的反饋內(nèi)容對于教師來講這是改革和完善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的基礎,同時對于學生來講評價體系還可以促進其學習方法的轉變,進而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此外,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自身的問題會有一個明確的認知,進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有助于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完善,進而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率。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生物課堂的構建效率,那么首先學校方面要強化重視程度,這會促進生物教師強化自身的力度;同時生物的學習是需要一些實驗器材和實驗室的,學校方面應該積極的促進實驗室的建設,讓學生的生物學習有地方實踐或者是實際的探索,這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做好自身素質的提高,積極的應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到可以促進整個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而且還可以幫助教師提高相關教學的意識,進而提高其對于相關素材的應用效率。最后,學生還需要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而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和教學時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這樣抽象性的生物知識會更加直觀,自然學生的學習難點也會降低很多。
參考文獻:
[1]方妍妮, 李娘輝.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生物課堂-以細胞核-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為例[J]. 中學生物學, 2018.
[2]方海清, 周亞平, 劉雅莉.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生物學課堂教學設計——以"血流的管道——血管"為例[J]. 中學生物教學, 2019(8):53-55.
[3]周美英, 朱曉燕.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教學實踐與反思——以“酶的作用與本質”教學為例[J]. 生物學通報,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