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向斌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德育教育成了小學各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占據首要地位。小學語文也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對小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古詩詞誦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途徑。本文簡單介紹古詩詞誦讀教學,剖析古詩詞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詳細論述小學語文教師借助古詩詞誦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通過古詩詞誦讀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為培養(yǎng)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源源不斷地輸入動力。
關鍵詞: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古詩詞誦讀;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4-019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64
以往應試教育時期,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古詩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會背誦、能默寫、知意思,卻難以涉及培養(yǎng)小學生的品德素養(yǎng),主要教學過程也是教師講解意思、學生反復背誦。在這種淺層教學目標、單一教學模式的環(huán)境中,很難實現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yǎng)。如今在教育新時期,尤其是對德育教育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借助古詩詞這一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學瑰寶有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小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古詩詞誦讀活動,實現“潤物細無聲”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一、古詩詞誦讀教學概述
誦讀教學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口頭誦讀教學生詩詞,學生通過口頭誦讀理解詩詞的一種途徑和模式。由此可見,誦讀教學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誦讀,也就是教師通過誦讀可以將古詩詞的內涵與外延更巧妙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聽了之后情感上有更多共鳴;另一個是學生誦讀,學生在理解古詩詞之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進行誦讀,通過誦讀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從而在誦讀的過程中實現自身情感的升華。所以在誦讀教學中,學生情感的升華是雙層的,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具體到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同時小學生也愛表現,如果教師開展古詩詞誦讀教學,學生會更加支持,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效。在小學古詩詞誦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都經過編寫組的精挑細選,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相適應,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契合,更關鍵的是這些古詩詞能對小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價值觀念的端正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所以,在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中利用好古詩詞誦讀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能夠實現潛移默化的教育成效。
二、小學古詩詞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
(一)山水田園詩中再現美哉河山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國廣袤的大地景色秀麗、山清水秀:或是巍峨的崇山峻嶺,或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或是奔騰的江陵,或是涓涓的溪流,這些景色共同構成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中華美景園,也成了古代文人騷客最喜歡、最常見的習作素材。古代讀書人喜歡游山玩水,以此增加閱歷、開闊視野。比如,司馬遷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嶷”。這次出游不僅為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素材,同時也讓司馬遷對國家的大美風景有了全新的認識,實現了“求天下奇聞壯觀,以知天地之廣大”。我國古代描寫中國美哉河山的文人有很多,比如李白、蘇軾、陶淵明、陳子昂等,他們通過詩詞將對祖國山水的贊美喜愛之情和自己內心的情感都表達了出來,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等,這些古詩詞或氣勢磅礴,或世外桃源,學生在誦讀時會體會到很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會更感親切、更加愛護,潛移默化中就會對祖國充滿更強烈的熱愛之情。
(二)憂國憂民詩中再現國之大者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展示了民族的興衰,但無論是在哪種狀態(tài)下,古代文人都希望自己能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尤其是國家衰敗時,更希望能憑借一己之力實現國家的興旺,這就導致很多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將自己滿腔憂國憂民的熱情化成一首首詩詞,聊以寄托自己的政治夢想。比如,顧炎武的“國家興旺,匹夫有責”,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等不勝枚舉。小學生誦讀這些古詩詞時會被作者濃濃的憂國憂民的精神所感染,也會不自覺地將國家發(fā)展與個人夢想結合起來,實現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培養(yǎng)。
(三)戰(zhàn)爭戍邊詩中再現精忠報國
戰(zhàn)爭題材的詩詞在整個詩詞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這與很多古代文人都有從軍的經歷有關,而且很多軍人也會創(chuàng)作一些詩詞。縱觀戰(zhàn)爭題材的古詩詞,大都表達了作者勇于上場殺敵、想為國戰(zhàn)死疆場的決心,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強烈情感躍然紙上,如王昌齡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岑參的“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等,學生在誦讀這些戰(zhàn)爭題材的古詩詞時會受到感染而熱血沸騰,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沖破云霄。
(四)兒女情長詩中再現拳拳報國心
不可否認,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愛國的仁人志士報國無門,很多戰(zhàn)士沒有為國沖鋒陷陣的機會,只能在家書、詩詞中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愛、對報國無門的無奈、對國家落后挨打的悲哀。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在寫給兒子的詩中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的憂心忡忡,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統(tǒng)一的殷切期望。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雖然表達的是對丈夫的思念,實則暗指對國家戰(zhàn)亂的不滿、對丈夫應召打仗的不安,更是對國家羸弱的憂心忡忡,表達了李清照的拳拳報國之心。很多作者雖然在古詩詞中描寫的是兒女情長,但是內容卻大都是作者愛國主義情感的隱晦表達,這些詩詞契合小學生的生活認知能力,是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47705507-9172-45E2-9B21-9D00DF49E85D
三、通過古詩詞誦讀培養(yǎng)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有效策略
(一)細化古詩詞種類,通過誦讀激發(fā)愛國情感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經常對古詩詞缺乏足夠的認知,尤其是一些內容很長的詞、意境深遠的詩,教師必須細化古詩詞種類,然后再讓學生誦讀,否則學生只能“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即使古詩詞中有再多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學生在誦讀的時候也會渾然不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古詩詞的內容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分類,如人物篇、景觀篇、戰(zhàn)爭篇、憂國憂民篇等,通過分門別類,讓學生在誦讀的時候按類進行,學生在掌握某一類詩詞的誦讀技巧之后,就能有效掌握、理解這一題材的愛國主義詩詞。
筆者為了幫助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誦讀更好地領悟愛國主義元素,特意將小學階段學過的與描寫祖國壯麗山河有關的古詩詞全部整理出來,如《鹿柴》《望洞庭》《題西林壁》《山居秋暝》《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暮江吟》《江南春》《望天門山》等,這些詩詞無一不是描寫大自然的千古佳句,詩詞中都充滿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樣學生在誦讀這類古詩詞時就知道誦讀的發(fā)力點在什么地方、通過什么樣的誦讀步驟或情感體會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感悟中增強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分門別類,學生可以找準領悟某一類型古詩詞愛國主義情感元素的途徑,尤其是在誦讀時就能明白發(fā)力點在哪些字眼、關注點在哪些詞語上,這樣就能有的放矢地實現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的目標。
(二)豐富誦讀形式,感悟愛國主義情感
傳統(tǒng)小學古詩詞誦讀形式以端坐桌前、全神貫注的朗讀為主,這種誦讀形式對于天性好動的小學生而言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學生也許能通過反復誦讀記住古詩詞,卻難以發(fā)揮聰明才智理解古詩詞的內涵與外延,尤其是不能充分感受古詩詞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元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誦讀的過程中豐富形式,帶給學生更多誦讀體驗。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誦讀模式下思維會更加敏捷,會更積極地思考什么是愛國主義、如何實現愛國主義等內容。
筆者學校為了幫助學生產生更多誦讀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誦讀愛國主義題材的古詩詞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每年“十一”都會開展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愛國主義古詩詞誦讀比賽,為了更好地實現誦讀效果,每年都會設定一個主題,比如“戍邊”,各個班級認真挑選這個種類的古詩詞,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認真分析選中的古詩詞,這樣才能在誦讀的過程中展示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在分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愛國主義情感元素,學生在集體誦讀的過程中感受愛國主義精神的力量。
目前,創(chuàng)新的誦讀形式包括情景誦讀法、角色扮演誦讀法、游戲誦讀法、比賽誦讀法、社團誦讀模式等,每一種誦讀形式都有優(yōu)缺點,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結合愛國主義教育目標做到有的放矢、精準發(fā)力。
(三)搭建誦讀舞臺,讓愛國主義生根發(fā)芽
愛國主義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付諸行動,所以如果僅滿足誦讀的初級目標,那么通過誦讀實現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突破教材和教室?guī)淼恼b讀桎梏,為學生搭建更加廣闊的誦讀舞臺,尤其是借助這一平臺實現學生對愛國主義力量的認識與體驗,讓學生更加自覺地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標。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到校外參加誦讀活動,如烈士陵園、戰(zhàn)爭紀念館、敬老院等,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誦讀,會對誦讀作品產生更深的感悟。
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為了增強學生對革命先烈的認知、對革命精神的崇敬,進而樹立愛國主義精神。筆者帶領學生到學校周邊的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在廣場上組織學生誦讀描述戰(zhàn)爭的古詩詞,如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讓學生領悟戰(zhàn)爭的慘烈,明白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成立而做出的偉大犧牲。
這些校內所沒有的誦讀資源和環(huán)境,對于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愛國主義情感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四)創(chuàng)設誦讀情景,實現愛國主義情感教育的開花結果
在利用古詩詞誦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年齡小、社會閱歷不豐富、生活經驗不充足等特點,如果采取開門見山式的誦讀活動,很多小學生誦讀時只會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誦讀活動時必須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古詩詞內容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誦讀場景,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學生在體會詩詞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元素時才能更加準確、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實現誦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作用。在創(chuàng)設誦讀情景的時候,教師要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古詩詞描述的年代背景、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信息技術設計出來并展示給學生,進而實現信息技術、誦讀情景、愛國主義情感的相互融合,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學生在誦讀《示兒》這首作品的時候,為了帶給學生更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影響,筆者將宋朝戍邊戰(zhàn)士英勇抗敵的影視作品作為誦讀的背景,并且結合古詩詞內容對情景進行適當延伸,包括古代人對這首古詩的誦讀等,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強。從而引導學生在漫天黃沙的“戰(zhàn)場”廝殺聲中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感悟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性、體會戰(zhàn)士勇于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而戰(zhàn)死疆場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種誦讀情景對于學生體會愛國主義情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為了增強誦讀情景的教育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起來、走起來,以便更好地融入誦讀情景中,這樣比學生呆板地坐在座位上的誦讀效率要高得多。
小學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設誦讀情景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情景設計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閱讀或者看過的有關這方面的資料提出具體的設計設想,教師將學生的設計設想融入誦讀情景中,這樣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高,并且在誦讀的過程中更樂于思考,也會更加高效地汲取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力量。
綜上所述,習近平同志強調:“愛國主義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詩詞教學這方田地里,教師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同時利用晨讀、詩詞社團、文化藝術節(jié)等形式引領學生廣泛開展誦讀活動,進而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學習、領會、感悟、觀察愛國主義精神,升華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 嚴寶軍.巧用古詩詞 內化生品德——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引入古詩詞的嘗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6).
[2] 邱純純.傾聽古詩 感受音律 創(chuàng)新教學——淺談小學古詩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9).
[3] 梅明勝.不學詩,無以言——談如何激發(fā)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10(2).
[4] 劉楓華,孫躍方.“吟誦—歌唱—配畫—改寫—表演”小學古詩詞五步教學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4).
[5] 王瑩雪.論古詩詞鑒賞在高職高專人文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2).47705507-9172-45E2-9B21-9D00DF49E8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