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摘要: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經(jīng)過十余年的實踐與驗證,我們又一次發(fā)現(xiàn),在高中歷史教材中,新單元的架構需要被修正。老師要轉變觀念,認真地學習新的教學大綱,對教材做好必要的整合。通過對歷史教學系統(tǒng)的重組,可以使歷史學科的主線更加集中,主題更加突出,同時也能充分體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時效性和完整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教材;整合
在新的教育改革計劃下,新課程理念的改變導致了高中歷史教材有了大規(guī)模的變動,強調了歷史事件的時序性,但部分事件的整體性和關聯(lián)性被淡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很多問題,不能準確的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剖析。同時在新課程下,考試模式趨向于強調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關聯(lián),并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教材,更好駕馭使用教材。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與實踐,以期達到新課改的目的。
一、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其素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工作具有顯著的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勞動,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是塑造學生的心靈,因此,不管我們怎樣強調教師的素質都不算過分。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在新課改的進程中,教師的素質是決定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樣才能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第一,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思想品質。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才能產(chǎn)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學生的關愛。第二,要轉變思想,勇于創(chuàng)新。“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不是改變教材內容,也不是換一套教科書,它是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痹趯v史教材進行整合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從而為其尋找最合適的“整合點”。最后,老師要堅持自主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使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盡可能地縮小,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有一種被歷史包圍的感覺,這樣才能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熱愛。
二、對版本不同的教材進行整合
新教材的版面設計采用了通史的方式,中外歷史分編,按時序性組織學習專題內容。這就需要老師根據(jù)特定的主題來安排教學內容,從而形成一個更為嚴密的知識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邏輯次序,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舉例來說,教師在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五、第六單元時,把兩個單元的內容整合為:《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一個大主題,并依次主題設計兩個小題目,(一)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二)中國民族的奮起。并要把這些主題下的歷史事件進行適當?shù)臍w類,將不同的單元和不同課時進行整合,還要將不同版本的教材進行適當?shù)慕Y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達到理想的水平。
三、單元內部知識點進行整合
構建清晰的單元知識體系,可以為高中生學習歷史減負,提高備考的有效性。當前我們使用的教材具有時序性強,信息容量大、概述性強等特征,單元內部知識點可能存在內容零散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在閱讀教材中整個單元的基本內容和了解各課之間的聯(lián)系后,再分別解讀單元的課程標準和各課的課程標準,最后通過調整章節(jié)順序對該單元內部知識點進行整合。如《中外歷史綱要》的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tǒng)一》有4課內容,我們可將第9課、第11課的內容整合為《宋朝的建立和統(tǒng)治》,第10課的內容整合為《與宋并存的遼夏金》和《元的建立和統(tǒng)治》,通過重新整合,學生對遼宋夏金元這段紛雜的歷史演變有了比較完整清晰的認識,減輕了學習負擔,也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初高中歷史教材整合
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現(xiàn)了普遍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的特點,課程并非刻意追求完整的歷史學科體系,但其趣味性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內容豐富有趣。所以,在對高中歷史教材進行整合時,對學生已了解的歷史知識可以少講或略講,也可以利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們獨立完成某些主題,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減輕歷史課時的不足的問題,從而提高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增強歷史教學的整體效果。
五、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的整合
由于歷史知識的涉及面很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做到多學科知識的結合,才能達到生動、直觀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與其它學科的關系,以增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學生的學習體驗。
六、地方資源和歷史教材進行整合
知識來源于生活,也要運用到生活中去。知識的魅力,只有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才能體現(xiàn)。如果歷史課程能夠使學生感到與自己的生活非常貼近,那么他們就會積極地去學習,并且能夠更好地記憶有關的知識。我們身邊有許多可以利用的資料,比如圖書館,紀念碑,傳統(tǒng)建筑,傳統(tǒng)工藝,歷史名人等等。在整合教材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挖掘這些地方的歷史資源,歷史素材,這樣我們的歷史教學也會更加豐富生動。
七、將相關的史學觀點與考點進行整合
社會不斷進步,史學內容更加豐富,史學觀念觀點也會發(fā)生變化。把這些新內容,新觀點整合融入教學中,有利于指導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考點,適應高考的新趨勢。如2014年歷史全國乙卷41題對1960年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抗日戰(zhàn)爭”內容的目錄摘編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其實該題就巧妙地考查了史學觀念的更新。又如針對20世紀60年代風靡一時的階級斗爭史觀已經(jīng)不適用于80年代之后的形勢需要,應運用全球和文明史觀對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在抗戰(zhàn)初期的積極作用予以肯定。這道開放性的高考題再次證明了史學觀念轉變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要充分重視史學觀點與歷史教材中高考考點的整合。
結論
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豐富,只有對教材進行多方位有效的整合,才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吸收、理解和應用知識;系統(tǒng)地訓練學生的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的歷史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致遠,劉松柏.學術情境試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探索——以成都診斷性試題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1(34):16-19.
[2]趙環(huán)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以高中歷史教學為例[J].現(xiàn)代交際,2021(22):165-167.
[3]夏素瓊.價值立意:高中歷史新教科書使用策略初探——以“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一課為例[J].高中歷史教學參考,2021(22):53-54.
[4]高召臣.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概念教學——以高三一輪復習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為例[J].高中歷史教學參考,2021(22):70-71.
[5]陳灝.審辯式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以正確看待秦朝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存廢為例[J].高中歷史教學參考,2021(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