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寫作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2022-04-19 20:03:07陳心想董書昊
        中國大學教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論文寫作模式

        陳心想??董書昊

        摘 要:如何提升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已經(jīng)成為當下大學教育中的突出問題。從該問題出發(fā),本文將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視為一個動態(tài)的社會過程,結合相關社會學理論,對學生論文寫作態(tài)度,個人未來安排與論文寫作的關系,以及社會網(wǎng)絡的影響進行了描述與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本科生論文寫作中對應的三個主要問題,包括激勵機制欠缺下的內在動機缺失,“時間擠壓”下的論文寫作規(guī)劃失序,以及同學借鑒互助缺位,并從指導教師的角度對部分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見解和建議。這些發(fā)現(xiàn)對促進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提升,改進本科教育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論文寫作;論文質量;內在動機;“雙路徑”模式

        一、問題提出及其社會背景

        完成本科畢業(yè)論文是大學教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畢業(yè)生需對所學專業(yè)知識加以利用和創(chuàng)新,去分析相關領域內的問題,通過論文答辯后方可順利畢業(yè)。一般常識是,學生的學術水平越高,學習能力越強,其畢業(yè)論文的質量應該越高。盡管總體趨勢上這一判斷并無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學術水平是決定論文質量的唯一因素。因此,要提升學生畢業(yè)論文質量,除了要改進教學質量,提升生源質量外,還必須從其他影響因素入手。對于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從社會學角度出發(f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學生有自己的態(tài)度與動機,而不是簡單將“所學”轉化為“所寫”的機器??铝炙乖凇段膽{社會》中指出,名義上人們追求學歷是為了學習知識和技能,實際上是因為學歷和職位聯(lián)系在了一起,高學歷是高職位的“敲門磚”[1]。教育本身不再僅僅被視為獲取知識的途徑,而更多被視為取得文憑的通道,文憑本身對獲得社會地位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經(jīng)濟學中的統(tǒng)計歧視理論(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認為,鑒于獲取求職者真實能力的時間或金錢成本很高,公司往往主要基于畢業(yè)院校篩選求職者。因為在統(tǒng)計學意義上,畢業(yè)于更好院校的學生平均工作能力更強,那么文憑就成為了一個便捷的篩選信號,且這種篩選是符合經(jīng)濟理性的[2]。這并不是說技能和素養(yǎng)本身無助于個人發(fā)展,但在統(tǒng)計歧視的環(huán)境下,文憑無疑是最重要的“入場券”。布迪厄的觀點則更具批判性,他指出,文憑本身具有著顛倒因果的魔力——文憑賦予了一個人到達某一職位的權利,因而他才能在職位上學到占據(jù)這個職位所需的主要技能,不是因能力取得文憑,而是文憑為能力獲取創(chuàng)造條件,“它(證書)能夠生產(chǎn)它所證明的……”[3]。因此,當?shù)匚猾@得成為主要目的時,倘若學生足夠“理性”,便很可能以這樣一種態(tài)度去看待畢業(yè)論文,即精力投入只要達到滿足畢業(yè)要求,拿到學歷證書便足夠了。所以,即使有能力去完成一篇更好的畢業(yè)論文,最后的實際質量也可能較低。

        其次,論文寫作是一個需要持續(xù)投入時間與精力的過程。但對于本科生而言,論文寫作時間與考研、招聘、出國和實習等多個重要時段、節(jié)點有重疊。有研究表明,這些個人安排可能削弱論文寫作的動力[4]。設想一位學生準備考研,在大三下學期的考試前幾個月,他必須全天投入復習,從而很難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相關文獻或進行田野調查。如果考研失敗,他可能就要立刻投入考公務員或者實習中,否則畢業(yè)很可能就面臨失業(yè)。當前競爭形式非常激烈,2021年考研報考人數(shù)為377萬,比2020年增長了36萬,創(chuàng)歷史新高①。而用“異常嚴峻”來形容疫情沖擊下的就業(yè)形勢也毫不為過②。因此,學生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勞動”來準備應試,或努力豐富職業(yè)實習經(jīng)歷與技能來獲得滿意工作,這類現(xiàn)象在當下被稱為“內卷”[5]。如果說剛才探討的是畢業(yè)生愿不愿意完成好論文的問題,那么這里探討的是,在避免就業(yè)即失業(yè)的前提條件下,學生還有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好論文的問題。

        最后,個體嵌入在一個社會關系模式當中,其所有的行動基本都受到這個關系模式的影響[6],自然也包括畢業(yè)論文的撰寫。撰寫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互動主體是指導教師和同學(包括室友)。除幫助學生明確觀點,理解學科價值,認識自身不足,學習知識技能等客觀作用[7]外,教師還對學生文章質量形成直接的約束。通過規(guī)定不同階段的截止時間,對論文提出意見等方式,可以督促學生投入必要的精力去完善其文章。概括地說,教師影響是在正式制度的框架內完成的。

        但是,由于不存在明確的指導和被指導關系,同學間影響應該主要依靠社會網(wǎng)絡中的社會影響機制(social influence)和選擇機制(selection)[8]。社會影響機制指互動過程中,兩個學生對論文的態(tài)度和動機逐漸發(fā)生趨同的現(xiàn)象。而選擇機制指持有相同價值觀念或興趣的個體,更可能發(fā)生頻繁互動,這又為相互影響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生進入同一所大學,修習相同專業(yè),且彼此年齡相仿,因而往往具有相同的心理或外在特征。而宿舍、教室構成了社會活動密集發(fā)生的場所,這些社會、心理甚至物理上的實體促進了個體間的互動[9],很可能強化了影響與選擇機制。此外,通過完成相同的任務或項目,個體間也有更多的互動機會,由此產(chǎn)生的相同經(jīng)歷也促進了關系的強化,構成了彼此影響的條件[10]。理論上看,如果要對論文寫作進行研究,必須對學生間的“同儕影響”予以關注?!皟染怼焙汀巴瑑娪绊憽眱蓚€概念有一定區(qū)別?!皟染怼睆娬{的是競爭,是每個人都必須付出相對完成任務而言不必要的額外勞動以戰(zhàn)勝同儕;“同儕影響”強調的是傳播,是大家行為和價值觀的趨同。

        當下,畢業(yè)論文質量的下滑似乎已經(jīng)成了某種共識。無論是在論文中,還是在公共論壇的討論上,類似觀點都屢見不鮮,這里不一一列舉。即使是頂尖高校,畢業(yè)論文水平也是“每況愈下”[11]。因此,有必要對畢業(yè)生論文寫作過程進行具體描述與分析,由此為提高畢業(yè)論文質量,完善培養(yǎng)體系提供更多的洞見。

        二、研究設計與資料的獲取

        有兩點需要說明:首先,除本文提出的三個主要因素外,肯定還有其他社會因素影響著畢業(yè)論文的質量。例如,高校擴招政策導致學生平均能力的下降[12];畢業(yè)生論文考核過程的嚴格與規(guī)范程度[13];“扁平化”教育削弱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14]等。但是,本文更傾向于將論文寫作視作一個具體過程,即從學生自身角度去解釋和理解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具體意義,而非從這些要素入手作宏觀的政策分析。其次,本文主要聚焦于本科論文,而且訪談對象以社會學系學生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所得結論只限于某一階段或某些學科。因為無論是社會大環(huán)境,還是師生互動或學生間的互動,都是各階段學生共同面對的。

        由于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個周期較長的動態(tài)過程,單純的問卷調查很難獲得詳細的信息,所以,基于個體訪談的質性分析相較基于問卷調查的定量研究更為合適。訪談對象主要是北京某高校的2021屆社會學系畢業(yè)生,女性占60%。在未來去向方面,有40%的學生升學深造。從論文準備情況看,學生論文籌備工作,包括選題、查閱資料等一般在2021年1月左右正式開始。由于畢業(yè)論文的初始構想可能來源于某次作業(yè)或暑假實習,實際接觸調查對象的時間可能更早一些。另外,學生論文一般寫3稿以上,改3~4稿的居多,只有兩個同學明確表示修改了5稿以上③。

        三、作為“潛變量”的論文質量

        要想畢業(yè),學生就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論文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是學生學術能力的體現(xiàn),而是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按時拿到學位證和畢業(yè)證,獲得升學和入職等資格。因此,完成畢業(yè)論文是一個任務,重點在于“完成”,而不是以高質量完成。

        一個論文成績位于本班中游的學生A這樣描述他對論文寫作的觀察和態(tài)度:“說實話,我覺得我也沒有特別用功……我覺得我們宿舍都是能過關就行了……不管怎樣,只要交上去一個‘看起來像論文的東西,都是能畢業(yè)的?!惫P者問:“即使感覺論文有一些不能自洽,或者不能讓人滿意的地方,就算意識到了也沒有太多的動機去改好它?”同學A對此表示肯定。在訪談中,筆者請每位同學對自己投入的精力打分,區(qū)間為0到100分,100表示全身心投入。10位同學中,只有一位表示自己的投入在80~90分之間,其他所有人都表示投入在80分及以下,甚至有學生僅僅給自己打了60的及格分。

        事實上,學生并非沒有判斷自己文章優(yōu)劣的能力,一些程度較好的學生對文章存在的問題其實是比較清楚的。一個論文成績排名前5,且獲得了保研資格的同學B表示:“論文滿意度能打到80分。完整性是可以的……但是感覺沒有什么深度……自己基本都‘有數(shù),論文到什么程度能畢業(yè)。在這個標準之上,想不想拿優(yōu)秀啦,還學不學社會學啊,會權衡之后再考慮付出多少努力……如果不繼續(xù)學社會學的話,大家就是在完成一件事,達到那個規(guī)定就可以?!蓖瑢WB舉例道:“比如,如果想出國學習商科的話,精力就基本放在實習上了,那邊不看你寫了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說,以論文質量為外顯特征的個人學術能力與素養(yǎng),實際上屬于布迪厄[15]歸納的具體化文化資本,而教育制度承認的學位證書,則屬于體制化文化資本。前者與身體直接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文化知識和修養(yǎng),后者則有賴于權威制度的承認。當學生成為求職、求學或各類評價情境中被審視的個體時,他們自身也敏銳意識到,體制化文化資本要比具體化文化資本重要且有效得多。進一步說,具體化文化資本需要持有者不斷去尋求機會以證明,且這種機會是少有的,而體制化文化資本不僅是易于觀察的,而且是可以“強迫”別人接受的。因此,在具體化文化資本上的投入,要服務于獲得體制化文化資本的目的,從而更有保障地轉化為經(jīng)濟資本。反映在論文寫作問題上,就是向寫作能力、專業(yè)素養(yǎng)等可以提高論文質量的文化資本投入,都扎根于獲取文憑的根本目的。為了更清晰地表述以上邏輯,本文用統(tǒng)計學中的“潛變量”(latent variable)來形容畢業(yè)論文質量對于學生的意義,相應的邏輯框架見圖1:

        “潛變量”的原意是不能被直接精確觀測的變量。在這里,“潛”意味著論文質量很難對求職和升學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論文質量的評估和測量不僅主觀性強,而且成本比較高。尤其是在求職過程中,很少有面試官會閱讀畢業(yè)論文。因此,真正關乎就業(yè)的是能否成功畢業(yè)拿到文憑。在這種情況下,假設順利的求職或升學是唯一目的,且作為行動者的學生足夠理性,那么他應該盡可能減少相應成本,而成本就是投入在論文上的時間與精力。結果就是,論文質量被有意識地保持在一個略高于最低要求的程度,只求滿足畢業(yè)的要求即可。而宏觀上的表現(xiàn)是,原本應該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論文質量,反而在略高于“最低要求”處發(fā)生了堆積,成為了偏態(tài)分布。我們認為,該機制可能是導致本科畢業(yè)生論文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實際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最低要求”的認知,可能因其指導老師而異,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影響,后文還會進一步探討。

        當然,完全從功利角度理解學生的論文寫作動機是有失偏頗的。不少研究表明,專業(yè)興趣可以影響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16],而且興趣本身在入學后也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17]。我們發(fā)現(xiàn),興趣確實構成了一些同學論文寫作的主要動力。例如,C同學的論文得到答辯老師的一致好評,被推選為優(yōu)秀論文,其本人也報考了國內某知名大學的研究生,雖然遺憾落選,但明年會繼續(xù)報考。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寫作動機:“想作一個好的論文,為大學畫一個圓滿的句號……在課上聽到了強關系、弱關系相關理論的介紹,感覺很有意思……論文題目感興趣,學年論文也是這個……文章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雖然指導老師認為論述邏輯還有待完善,讓我刪去了錯誤的部分,但還是喜歡,還在看……論文修改了5稿,大約有4個多月時間用于論文。”

        四、個人安排影響論文寫作的“雙路徑”模式

        在調研中,大部分同學開始正式寫作,是從2020年12月份到2021年1月初這段時間。因此,這里總結了一些與“個人安排”有關的重要事件,主要覆蓋從寫作開始到學生答辯的時段。情況如圖2所示:

        (注:時間軸上的數(shù)字為大四下半學期的對應月份。國考時間一般在11月份末到12月份初。省考隨省份不同,時間安排可能會有所不同。圖中的春招不同于校招,校招一般在9、10月份就開始了。為了便于觀察,一些具體的出成績、面試時間沒有放在圖中。括號表示事件發(fā)生于相應時間范圍內。)

        直觀地看,有相當多與個人未來安排有關的事件、時段與論文寫作時間重疊。學生對這些求職、應試的參與,以及相應的結果(成功與否),會對論文寫作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D同學的論文答辯成績在班內屬于中下游,經(jīng)常參與各大公司的實習。他之前一直打算出國,后來改變了主意,現(xiàn)在已經(jīng)確定入職國家某部委。他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同學是準備考研的,那么大四上學期考研,三月份左右會出成績……考上了,這個文章對于他未來的發(fā)展是有作用的,他是會非常上心的;沒考上,他會認為畢業(yè)論文對他來說是一個障礙,因為找工作的時間跟畢業(yè)論文寫作時間沖突……對于工作方向確定的,也是比較想把論文做好,但對于沒有找到工作的,他可能會認為ok就可以?!?/p>

        之前我們假設,完成個人未來安排所付出的時間會擠壓投入在論文上的精力。D同學的觀察印證了我們的猜想,但除“時間擠壓”機制外,看來還存在另一影響路徑——個人安排改變了論文寫作的動機,即“動機塑造”機制。這是因為隨著個人安排的不同,畢業(yè)論文質量對個人的意義也會發(fā)生變化。我們將以上發(fā)現(xiàn)稱為“雙路徑”模式。例如,E同學論文答辯成績屬班內中游,從正式下筆到完成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現(xiàn)已收到了德國高校的錄取通知,繼續(xù)就讀社會學專業(yè)。她告訴我們:“論文寫作和德語考試沖突,時間有些緊張。最開始是想把論文寫成一篇優(yōu)秀論文的,但是后來有些力不從心了(時間擠壓)……周圍同學如果確定想讀研究生,而且研究生不換方向,對于畢業(yè)論文的寫作還是蠻認真的(動機塑造)。”

        2月到3月考研成績基本都已公布,考生結合聯(lián)系導師的情況,對能否就讀研究生基本上已經(jīng)“心里有數(shù)”。而選擇出國的學生這時也基本有了自己的“offer”。對升學成功的學生而言,他們一方面有充分精力去打磨論文,另一方面有了新的寫作動機:高質量的論文有助于申請心儀的導師,之后也可在此基礎上發(fā)表。例如,F(xiàn)同學成功保送了北京某知名高校。其畢業(yè)論文實際上有兩位指導老師,一位是本科指導老師,另一位是準備就讀的學校的研究生導師。她之前就參加了該導師的調查項目,撰寫了報告,畢業(yè)論文就是建立在那次項目上的,最后成績也非常好。另一位G同學確定要在本校讀研,目前在某大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實習,她表示:“當時(寫論文)在準備考研的東西,也在準備實習,出完成績之后,就可以放心寫作了?!?/p>

        我們發(fā)現(xiàn),那些升學的同學,畢業(yè)論文成績往往更好。按一般邏輯分析,該相關性是因為成績好代表學業(yè)水平高,由于學業(yè)水平高而更容易升學。但從“時間擠壓”機制看,這是因為升學成功將學生從找工作中解放了出來,使其獲得了更多可支配的時間。從“動機塑造”機制看,這是因為升學的成功賦予畢業(yè)論文超越了“作為畢業(yè)要求而存在”的意義,提升了寫好論文的動力。反之,如果在二、三月份面對升學失敗的情況,學生要么立刻切換狀態(tài)準備省考;要么抓住春招的尾巴尋找工作;要么盡快找實習以積攢六、七月份畢業(yè)季招聘的資本。這些事務安排無疑對論文寫作產(chǎn)生了“時間擠壓”。但更為重要的是,并沒有促使學生認真完成論文的“動機”被塑造出來——正如上一節(jié)B同學指出的那樣,用人單位“不看你寫了什么”。另外,一些考研失利的學生也會準備“二戰(zhàn)”(明年繼續(xù)考)。從理論上看,因為不用準備求職等事務,時間上的壓力很可能會小一些,但因未來不確定性的增多,個人動機的提升也不明顯。

        最后,對于那些一開始便不打算升學,而是想工作的學生來說,這些個人安排對個人論文的影響路徑只有“時間擠壓”。因為無論求職是否順利,論文本身都是作為拿到畢業(yè)證前的“一關”而存在的,而不具有影響未來發(fā)展的意義。

        五、導師的直接影響與同學的間接影響

        我們發(fā)現(xiàn),本科期間,指導老師對論文寫作的影響可歸納為三類。

        首先,是純技術層面,即針對圍繞論文寫作的相關學術問題予以指導和解答。例如,A同學指出:“田野調查中的訪談材料涉及很多層面,老師可以提供一些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組織和利用這些材料?!盕同學說:“當我表示對某個現(xiàn)象感興趣,老師會指出朝哪個方向做可能會更好,結合哪些理論更佳?!盚同學論文成績屬于中游,未來要回老家當公務員。她表示,根據(jù)不同的選題和興趣方向,其指導老師分別提供了相關文獻讓她和其他學生閱讀。

        其次,是幫助把握寫作進度,通過設定初稿的上交日期,讓學生分時段投入精力與時間,避免最后草草寫作與上交。在調查中,不少學生反映,由于學院對于論文上交時間的規(guī)定只有最后交稿時間,因此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進度應該如何,學生做不到心中有數(shù)。例如,在訪談中,我們問學生,“如果你是學院領導,你認為要提高本科畢業(yè)生論文水平,該怎樣做?”G同學回答道:“……最重要的是時間問題,院里時間給的比較倉促。沒有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不知道不同階段該進行到哪一步”??梢?,老師分階段設置截止日期(學生用“deadline”表述)就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相同的訪談問題,B同學則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最好提前寒假就督促,每兩三個星期開個‘組會,老師push(催促)一下?!?/p>

        最后,老師對文章的要求,實際上成為了論文的“最低要求”。客觀上,極少有本科畢業(yè)論文上答辯會后無法通過的情況,而學生主觀上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例如,E同學告訴我們:“……大家私下也會說,本科論文交了就能過?!蔽覀儐朎,“這個消息是誰告訴你們的?”E說:“我也不太清楚,大家都在那么講,只要論文看上去像個論文就行,導致很多人比較懈怠。畢業(yè)答辯之前,突然知道其他班‘掛了好幾個,大家才開始慌了。”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畢業(yè)論文要過的其實是老師那一關。老師的要求,構成了圖1當中的最低要求。據(jù)D同學說,一個班會有兩個微信群,一個是有老師的大群,另一個是沒有老師的小群。有時同學會在上面抱怨,“好煩啊,怎么(論文)又被(老師)打回來了。”I同學目前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實習,今年12月準備再次考研,I表示:“……論述的時候老師也會把控質量,如果要寫好論文,老師的督促也是能起很大作用的?!?/p>

        總的來看,論文指導老師是在制度框架之內,以明確的目的,對學生的論文寫作過程進行指導和干預。我們稱這種影響為“直接影響”。相比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同學間的影響以間接方式為主,具有兩點特征:

        首先,學生之間很少互相參考論文。在學術文章寫作時,將文章發(fā)給師友,請他們閱讀后提出意見和建議是比較正常的。但是畢業(yè)論文寫作時,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訪談中學生反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認知上的,一些同學認為論文是“比較隱私的東西”;二是出于擔心,“好的論文怕被其他人剽竊觀點,差的則不好意思給別人看”;三是出于其他實際考量。例如,J同學論文成績很好,未來要去北京某高校讀書,J告訴我們:“感覺現(xiàn)在大學生都不會給別人看,一方面是自己的都還看不過來,另一方面是覺得沒有必要……即使是公開發(fā)表的話,也會隱藏‘鋒芒?!毕啾扔诤屯瑢W、舍友交流,學生似乎更愿意找“外人”幫忙看論文,包括其他學校的朋友或者學長學姐。

        其次,到大三大四階段,同班同學碰面的機會比較少。由于有相同的住處,舍友之間的互動會更多一些,宿舍這一物理實體構成了激發(fā)其他互動的社會焦點(social focus)[9],在這種情況下,舍友對論文寫作產(chǎn)生了比較大的間接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正向的,例如,C同學所在宿舍共有6個人,其中5個人參與考研。他說:“(舍友)大多數(shù)還是認真去寫的……同一宿舍,有時看到別人寫的字數(shù)多,自己就會再加一些?!庇绊懸灿锌赡苁秦撓虻?,例如,A同學宿舍6個人,包括他自己有3人考研究生。他告訴我們:“我覺得我宿舍都是能過關就行……說實話,我覺得我也沒有特別用功……我是宿舍里得分最高的……宿舍里沒有比我更用功的學生。我們宿舍的大部分都是拿以前的稍微修改就提交了……如果100分算是全身心投入,給自己大約能打80分?!币簿褪钦f,學生之間并沒有目的很明確的影響途徑,例如請求別人幫忙看一下論文,提提意見,而是通過間接地對其他人有意或無意的觀察,來調整對自己文章的要求。

        本文對同儕之間間接影響的觀察印證了國內某些研究的結論。例如,基于“自然實驗”數(shù)據(jù),有學者發(fā)現(xiàn),在平均意義上,沒有統(tǒng)計證據(jù)證明學生會向其他舍友請教從而獲得學業(yè)上的提升,同儕間的影響還是通過影響價值觀從而發(fā)揮某種間接性功能。該研究推測,這是因為室友更多被視為休閑娛樂的玩伴,而不是學習資源[18]。

        六、結論與討論

        學生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輸出自己所學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社會過程。通過訪談,對學生寫作情況進行描述、分析和討論,能夠使我們窺探這一社會過程的種種問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提升畢業(yè)論文質量這一任務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

        具體來說,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缺乏對學生提高畢業(yè)論文質量的激勵機制。在“文憑社會”和招聘單位較強的統(tǒng)計歧視下,畢業(yè)論文更像是資格考,過關即可。換句話說,對學生來講,任何超越畢業(yè)要求的對論文的單位投入,無論是時間、精力還是其他,都很難看到邊際收益。2021年1月,教育部官網(wǎng)轉載了一篇《光明日報》的文章,文章援引了一位大學生的話來闡述實行本科畢業(yè)論文抽檢的意義,該生說:“同一篇論文,我認真投入了,而最后的結果和一個‘糊弄的人差不多,這無疑是讓人有挫敗感的。本科畢業(yè)論文抽檢對‘不糊弄的同學,其實是一個利好。”⑤誠然,當我們“鼓勵”一件事時,并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意思,而應該搭配以實際的激勵機制,這并不是宣揚某種功利思想,而是對付出的肯定與合理報償。而這種機制的設置需要更多的討論與智慧,從而讓學生擁有寫好論文、做好學問的動機。

        另外,個人安排實際上對論文寫作有復雜影響。他們不僅決定學生有多少可用的精力投入到論文上,還能改變論文對于他們本身的意義。論文不是作為一個孤立的任務項目,而是人生當中的一環(huán)。需要強調的是,心理學一般將動機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兩種。前者指行動是為了獲得某種獨立的結果,后者強調行動本身能帶來內在的滿足[19]。在本文中,無論是“論文質量是‘潛變量”的論斷,還是“個人安排有‘動機塑造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在外在動機的意義上進行的討論,即寫好論文本身的潛在收益和效用,而不是內在動機,即學術本身帶來的興趣和愉悅感。

        其次,如果學生的個人動機相當缺乏,那么導師實際上是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的守門員。其對質量的把控不僅是在同意答辯的文書上簽字,更體現(xiàn)在具體的指導和流程把握上。如果說社會因素的改變非個人力量能左右,那么從論文指導過程入手則是指導老師力所能及的。調查表明,只要分階段跟蹤學生動態(tài),適時設定一些截止期限,幫助學生拆分論文任務,便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鑒于畢業(yè)論文寫作周期長,而且寫作過程與很多必要的、占用很多精力的個人安排有時間重合,在規(guī)劃上給予適當協(xié)助和提醒并不是分外之事,而且,得益于微信等現(xiàn)代通信手段,教師指導也更加方便。

        最后,也最令人擔憂的是,預想當中的同學之間的勉勵和支持是“缺位”的,學生間并沒有互相學習、請教的動機和欲望,會覺得不方便甚至有些相互提防。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不展開討論。學習階段“學友”的重要性被一些學者所強調:“學友們成長于同一時代,感受到同一種刺激、誘惑和壓抑,因此他們間的切磋爭論帶有師生間的討論難于具有的現(xiàn)實性、針對性與切膚感。且學友間的交往最便利、最廉價、最無障礙?!盵20]這種同學之間研討的缺位,不僅使學生喪失了重要的學習交流機會,而且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此外,在設計電子游戲時,一些設計師發(fā)現(xiàn),游戲程序務必要對玩家的努力做出即時反饋,因為這可以喚起玩家的積極情緒[21]。這一發(fā)現(xiàn)在論文寫作領域也可能成立,同學之間的即時反饋往往是最便捷的,從而提升寫作的動力,但這一機制沒有被充分利用。因此,指導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盡量增進學生間的交流。例如,一位老師往往指導多位學生,老師可以先鼓勵所指導的學生之間彼此交換論文,交流題目甚至寫點評,進而鼓勵學生與班級內其他同學進行討論。

        需要承認的是,本文有一個預先的價值判斷,即學生應該盡可能好地完成畢業(yè)論文。但對于畢業(yè)論文存廢本身,學界仍有一些爭議[22]。此外,本文的訪談對象以社會學系的學生為主,盡管分析所涉及的方面有一定共性,但不同學科本身必然情況各異,因此不能將結論進行簡單的外推。最后,雖然訪談時間安排在答辯結束后,但由于訪談者中有教師,不能輕易排除身份問題對被訪者的影響。

        總的來看,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個社會性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技術層面的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過程,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寫作過程。所以,必須對相關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澄清核心機制,才能有的放矢,促進畢業(yè)論文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

        注釋:

        ① 參看新華網(wǎng):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20-12/29/c_1126920701.htm。

        ② 參看中國政府網(wǎng):http://www.gov.cn/xinwen/2021-01/27/content_5582821.htm。

        ③ 有學者對2008年《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入選的八位研究生論文花費時長做過小規(guī)模調查,八人平均耗時在6個月以上,文章一般修改4-5稿。研究者指出,除非前期工作非常扎實,否則好文章至少要3稿才能成型[11]。

        ④ 事實上,另一班級并不是有很多人沒有通過,只是一些學生被要求論文大修,修改后也都通過了。

        ⑤ 參看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1/t20210108_509125.html?from=timeline。

        參考文獻:

        [1] 蘭德爾·柯林斯. 文憑社會:教育與分層的歷史社會學[M]. 劉冉,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2] Edmund S. Phelps.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Racism and Sexism[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4): 659-661.

        [3] 皮埃爾·布迪厄. 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M]. 楊亞平,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4:205.

        [4] 陳正倫. 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動機研究及其啟示[J]. 外語界,2012(6).

        [5] 黃宗智. 再論內卷化,兼論去內卷化[J]. 開放時代,2021(1).

        [6] 林頓·弗里曼. 社會網(wǎng)絡分析發(fā)展史:一項科學社會學的研究[M]. 張文宏,等,譯.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7] 李莉文,劉雪卉. 教師反饋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個案研究——以英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論文為例[J]. 外語界,2018(6).

        [8] Andreas Flache and Michael W. Macy. Small Worlds and Cultural Polarization[J].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 2011(1-3): 146-176.

        [9] Scott L. Feld. The Focused Organization of Social T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1(5): 1015-1035.

        [10] Sharique Hasan and Rembrand Koning. Designing Social Networks: Joint Tasks and the Formation and Endurance of Network Tie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 Design, 2020(1).

        [11] 鄭也夫. 前言[A]. 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C]. 鄭也夫,沈原,潘綏銘,編.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1-4.

        [12] 邢春冰,李實. 擴招“大躍進”、教育機會與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J]. 經(jīng)濟學(季刊),2011(4).

        [13] 陳家新. 高校本科生畢業(yè)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教育科學,2002(2).

        [14] 陳心想. 讓教育多一點理想[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06.

        [15] 布迪厄. 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 包亞明,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92-201.

        [16] 張進明,孔錦,陳同揚,李勇志. 大學生專業(yè)興趣調查研究——以南京工業(yè)大學低年級大學生為例[J]. 高校教育管理,2014(4).

        [17] 劉霄,蔣承. 大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可以培養(yǎng)嗎——基于本科四年發(fā)展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分析[J]. 教育發(fā)展研究,2017(19).

        [18] 程誠. 同伴社會資本與學業(yè)成就——基于隨機分配自然實驗的案例分析[J]. 社會學研究,2017(6).

        [19] Richard M. Ryan and Edward L. Deci.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1): 71.

        [20] 鄭也夫. 師·友·賽米納[A]. 走出囚徒困境[C].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 396.

        [21] 簡·麥戈尼格爾. 游戲改變世界:游戲化如何讓現(xiàn)實變得更美好[M]. 閭佳,譯.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148.

        [22] 饒家輝,張乃生. 綜合性大學取消本科畢業(yè)論文辨析[J]. 高校教育管理,2014(3).

        陳心想,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系主任,教授。

        猜你喜歡
        論文寫作模式
        高??萍颊撐淖珜懻n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如何指導研究生學習和寫作
        探索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學術寫作能力培養(yǎng)模式
        青春歲月(2017年1期)2017-03-14 18:06:11
        淺議信息化管理對會計的影響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產(chǎn)業(yè)新城規(guī)劃及公共服務平臺構建
        高端飯店業(yè)產(chǎn)學研模式研究
        永續(xù)債券探析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學數(shù)學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
        史學理論意義探析
        戲劇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13:37:59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超级97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在线DVD| 国产乱子伦农村xxxx|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一|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色|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精品|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尤物高潮潮喷在线视频| 久草精品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伊人加勒比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国产污污视频| 亚洲最大的av在线观看| 日韩性爱视频|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播放|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午夜三级网| 日韩精品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拍摄av现场失控高潮数次| 无码天堂在线视频| 手机av在线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 少妇做爰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热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熟女白浆精品视频二|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欧美|